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卫华 《前沿》2007,(10):198-20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伦理困境。其实,这种伦理困境最为本质的道德根源就在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的缺失。因此,在网络社会中凸显和强调伦理责任的道德价值是我们走出伦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庞波 《求索》2011,(4):110-112
风险社会是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特殊显现,它不仅局限于意识形态范畴,也延伸到社会秩序和公共空间领域,而行为主体伦理责任模糊是风险社会形成与扩大化的深层缘由。为此,必须加强行为主体伦理责任认知教育,提升其主动承担风险后果的意识;厘清行为主体的伦理责任范畴,落实不同社会角色的伦理责任;明晰行为主体的伦理责任行为,探寻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3.
马冰星  林建成 《求索》2012,(9):139-141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增加了人类活动的自由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成为当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社会责任伦理主客体的基本界定出发,阐述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基本特征以及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实践途径:提高网络媒体的道德自律、提高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道德自觉意识以及培养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独立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公众对公司性质与作用的反思。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司既是社会繁荣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公司与社会共生的关系决定了公司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惟有真正认知公司社会责任的伦理价值所在,我们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与道德由相互博弈转为相互融合,使得公司在动机上具有正当性,从而使其行为合伦理性,最终达到社会公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伦理关系一般说来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就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关系而言,这两个主体通常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会表现为不同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分为外部伦理问题与内部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络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网络社会的特点以及网络带来的伦理问题 :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离、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犯罪、信息垄断。分析了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并提出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到1998年底,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2亿人。在我国,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发展之快,令世人惊叹,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略论当代中国责任伦理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责任伦理资源,但与韦伯所言责任伦理应有所区分,由此提出挖掘中国传统责任伦理资源、建设当代中国责任伦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让新 《湖湘论坛》2007,20(2):50-52
科技活动的主体是科技人员,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运用的伦理问题,总是与科技人员形影相随.文章重点论述了科技人员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的伦理责任表现为:(一)科研选题、立项时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二)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三)科技成果应用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要增强伦理意识,履行相应的伦理责任,用科学良心支配自己的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伦理责任的三种主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伦理责任的主体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社会公众等三种。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包括职业伦理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两个层面,其社会伦理责任在于预见、通告、建议。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的伦理责任是预防、保障、决策。社会公众应承担关注、了解、参与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社会的代际数字鸿沟及其伦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平 《湖湘论坛》2004,17(2):44-46
数字鸿沟不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和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而且是一个横亘在代与代之间的问题。代际数字鸿沟特别是其伦理表现迄今尚未引起应有关注。事实上 ,由数字鸿沟所引发的代际伦理问题已日渐凸现。网络不应成为代沟的新障碍 ,而应成为沟通代际关系的渠道和桥梁。  相似文献   

12.
科技时代的伦理(责任伦理)之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纳斯的责任伦理是针对科技时代的伦理。责任伦理中的责任是一种预防性责任,或前瞻性,或关护性责任,是一种道德责任而非法律责任,这种对责任概念的新的诠释正是乔纳斯的创新之所在,但也恰恰是这种创新,为责任伦理带来了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困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行为主体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责任主体悬置;科技后果的难以预测性使责任伦理的“积极指导”可能受挫;缺乏可靠的责任主管和相应的制裁机制,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对特定的价值规范或终极价值目标缺乏严密的论证,使其理论根基不牢。  相似文献   

13.
李晓红 《求索》2008,(5):56-5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我们现实社会之上,而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之上。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我们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网络社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伦理是现实社会中的既有伦理还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既有伦理迥异的新的伦理。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的责任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责任伦理是民主政治中责任机制的重要内容。对政府责任进行控制,走出责任困境,促进责任行政,建立责任政府,需要培育政府的责任伦理。责任伦理以政府的代理信用为基础,它表现为承担责任的主观自觉,它是防范责任风险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一种公共权力伦理。政府责任伦理的形成与维持,既要依靠政府责任主体自身的德性修炼,也需要培育责任主体的伦理共识和责任能力,以及对政府责任伦理进行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正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体。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文化意义有助于转变社会文化观念,打造网络文明形态。网络媒体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类价值实现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又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因而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改善网络伦理系统,健全并优化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友良 《求索》2006,(2):155-157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保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承担的一种管理责任。随着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因此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应承担环保责任,协调好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应具备诚信精神,赢得消费者及社会对产品的信赖;应具有创新意识,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更大进步;应发挥导向作用,体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方向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桂海论丛》2009,25(2):80-84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从物理世界拓展到虚拟世界,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难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治理措施,有利于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菁 《电子政务》2011,(11):9-15
从网络反腐的视角,对网络正义诉求责任伦理的建构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对网络正义诉求的主体性状况进行伦理审视,深入剖析了网络诉求主体的"自我"与"失自我"、"个性化"与"失个性化"的双重性特质,提出必须要建构一套正当、公正并具有前瞻性的伦理规范和相关制度,以明确规约网络正义诉求主体的诸多责任;其次,指出网络正义诉求的前瞻...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伦理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产生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它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伦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使人们面临着技术上的"可能"与伦理上的"应该"的严峻挑战,并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问题。本文就构建网络伦理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彭海霞  李金和 《前沿》2014,(9):122-125
社会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以民主化、平等化为内在要件的现代社会,社会秩序建设必须也必然由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跟进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的社会治理伦理趋向,社会治理需要从主体和制度两个层面完善其伦理路径:主体层面,加强对政治公众人物和社会公众人物的诚信考核,增进社会成员诚信建设的自觉性,提升社会整体的信任度;制度层面,深化制度的伦理性和伦理的制度化建设,提升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优化社会治理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