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追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的进程中,发展愿望的表达,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实践的推进,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基础.从发展到科学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凝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在关联,是在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基本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新发展阶段确立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基础和新发展格局的服务大局,新发展理念确立了新发展阶段的价值导向和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新发展格局确立了新发展阶段的经济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对象。  相似文献   

3.
年海艳 《中国发展》2011,11(2):56-60
该文阐述了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村坚持以集体化为主导,产业化和城镇化并举的发展模式,总结了大梨树村在近三十年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的成果。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大梨树村的超常规发展,对中国乡村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永宁  杨勇 《桂海论丛》2009,25(3):33-37
发展伦理承担着从伦理价值的角度审视社会发展轨迹的使命.从发展伦理的视角,对发展轨迹作虚假发展和真实发展的界定,是对社会发展过程的反思与批判,是对发展价值的清理与排序.虚假发展与真实发展是发展伦理研究的两个维度,对发展伦理的学科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继承、深化和创新 ,是发展观的重大突破。它与邓小平发展观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 ,丰富了发展内涵 ,创新了发展理念 ,开拓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邓小平的发展观,既包括发展理念,涉及到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目标,也包括发展战略,论述了发展的地位、发展的道路、发展的阶段、发展的保障、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手段、发展的重点、发展的非均衡性、发展的格局以及发展的机遇等.认为邓小平发展观内在地蕴含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发展观合理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7.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3,19(2):15-18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江泽民创立了包括发展模式论、发展动力论、发展阶段论、发展条件论在内的"文明发展观",全面而深刻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个发展观,是正确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方针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战略选择、结构设计和行动方案。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三者的内在逻辑主线、精髓和灵魂。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阶段的运行框架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9.
重新认识发展的意蕴,必须将发展置于经济伦理学的检视之下,回答"发展是什么"、"发展为了什么"以及"如何对待发展的代价"等问题。传统的发展观缺乏经济伦理意蕴,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其结果是发展的代价被普遍低估,而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却被不同程度异化,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要正确理解发展的意蕴,必须赋予发展以新的经济伦理蕴含,把握发展中所内含的反发展倾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郎君立 《传承》2011,(30):26-27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系统体系。总的来说,它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把握国情,制定了发展的路线和战略;勇于创新,探寻发展的综合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发展存在着发展的“自反性”问题,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诸如教育发展游离教育“使人从善”的本义、教育的“反发展”、教育发展意识异化等现象。发展教育伦理是一种关于社会与教育发展以及教育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进行伦理反思与建构的伦理,它拓展了教育伦理的研究视域,并使教育伦理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它是一种多学科理论有机整合和具有涵盖机制的伦理,其本质和宗旨仍是关于人的伦理,也是一种立足并面向发展的教育生活实践的行动伦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并在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章节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养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论述,这为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谢正义 《群众》2013,(7):29-30
省委、省政府在扬州召开的苏中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苏中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战略取向,明确了苏中各市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鲜明导向,也明确了加快发展、整体提高的发展要求,为扬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准确定位,开拓创新、跨江融合,埋头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03,(7):41-41
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在许多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一、在发展的重要性方面,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新观点。就发展的重要性而言,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观点。在新形势下,江泽民同志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结合党的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二、在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提出了“第三步走”的新观点。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构想:第一步,用10年时间,以2000年为基数,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第二步,到建党一百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的逻辑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展思想理论的认识与评价必须置于"发展逻辑"的历史演进之中,才能发现不同发展理论之间的继承与超越。世界上近现代以来关于发展与现代化的三大"发展逻辑"均有其合理性与历史价值,它们是人类不同时期追求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对"发展逻辑"的认知与建构,并成为不同国家追求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的选择。然而,人类反思的本性,人类对发展模式、发展逻辑科学性、合理性的追求,激励人类不断地超越发展的逻辑与发展的模式。21世纪的发展逻辑,应是一种发展的辩证逻辑。"科学发展"的逻辑吸收了三大"发展逻辑"的积极成果,实现了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社会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17,(7):1-1
发展理念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发展。既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把握住了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既揭示了中国社会自身的纵向发展规律,又把握住了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的横向交往规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关切并不是要不要发展、要不要现代性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厘清了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内涵,明确了包容性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对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铁路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显斌 《前进》2011,(5):47-48
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莅任以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就山西今后的发展给予新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山西实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自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就开始了全面发展研究,限于当时的政治条件,讨论主要限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实践中的应用.改革开放后,一些研究者开始从经典著作原文考察马克思全面发展与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的细微区别.最后,开始了走向全面发展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东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发展模式曾被作为成功的经验 ,也被作为失败的教训。本文在重新概括东亚发展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 ,从东亚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东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东亚发展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客观评价了东亚发展模式的历史贡献并提出了应作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