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汪青松 《党史纵览》2010,(12):39-42
1990年3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战略构想.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为什么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两个飞跃”?怎样理解“两个飞跃”的丰富内涵与深刻意义?这些问题都必须联系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大背景来把握.总结建H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在加快推进农业“两个转变”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飞跃”.  相似文献   

2.
张军 《新视野》2003,1(4):4-6
从哲学的高度上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存在与发展,首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建立在“历史真理论”与“社会价值论”相统一的基础上的;其次,对社会主义现实形态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是”与“如何建”的统一,要以“生命成长”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第三,在对于社会主义的定位上,要坚持历史定位与主体定位的统一。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评价标准的两大论述中。  相似文献   

3.
陈成志 《世纪桥》2008,(4):11-1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两个“必须”的重要论断,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清有力条件,增强信心,大胆改革,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结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此作了创造性地回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必须保持两个先锋队、巩固两个基础、坚持两个纲领,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状态,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切实推进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一再指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既定的长期战略方针,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精神文明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由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路的形成,发韧于中共十六大。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有非常明晰的逻辑关系。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  相似文献   

8.
一邓平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长期艰苦地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观点,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1.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邓小平根据我国实际,运用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并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和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3.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必须解放思想,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两型社会”。为此,必须着力从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坚持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观点,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共同进  相似文献   

11.
要弄清究竟什么是改革的问题,关键在于明确改革的对象和性质,揭示其最本质的规定性。关于改革的对象和性质,必须用两个命题结合起来界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改革是对存在弊端的原有体制的革命”。 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一个重大的命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形成大量贫民窟,这是中国必须设法避免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含此意。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则让中国的高级智囊们形成了一种认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可以避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据权威人士透露,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的专家们回来后形成了“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考察报告”和“关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两份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从文艺工作的角度谈三点初步体会。 一、文艺工作者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自己的工作。 文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被再次写进中共中央的“决议”(十二届六中全会曾经作过“决议”),这意味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谓“中国特色”,我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高度统一上。打个不太贴切的比譬,两个文明好比两条腿,缺了其中任何一条,社会主义都是无法站立的。所以邓小平同志说,只有“两个  相似文献   

14.
本论述了近现代中国输入西方思潮的经验与教训。五四前,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倡导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同时,并不排斥社会主义,甚至还将社会主义视为追求的理念之一;两都企图融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但没有找到可行的途径。在五四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团结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但“西方”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也达到了颠峰;同期崛起的以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一派的思路,已隐约浮现出“化主体意识”的立场。五四以降,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主流思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试误和经验积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章认为,我们要的“社会主义”必须能够批判继承“自由主义”良好的合理成分;为此,必须重建中国化主体意识,会通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中还以儒学为例,简要论述了中国化主体意识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结合之道。本期发表全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在下期续载。  相似文献   

15.
杨宜勇 《前线》2023,(4):16-20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壮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更好”。  相似文献   

16.
苏共垮台的主要力量来自苏共党内,尤其是核心层,在指导思想上由“改革”变成“改向”。这一指导思想便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及其危害性,可以得出“社会主义必须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7.
张晋  吕振波 《理论学刊》2004,3(2):27-28
“一国两制”理论,用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就是:“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P58)“一国两制”也要讲两个方面。“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P59)  相似文献   

18.
(一)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所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这一论  相似文献   

19.
53、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同志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点要肯定。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是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坚持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不仅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且对如何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论思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些思想,必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更加协调、健康和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