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活动。这一活动以司法机关的立案为程序开始启动的标志。刑事诉讼法中立案管辖的规定,明确了公,检,法机关各自受理刑事案件权限和职责,以利于它们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也便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管辖范围向公,检,法机关控告,检举犯罪,本文全面概述了的刑事诉讼有关立案管辖的法律规定,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执行立案管辖中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初查是司法实践界对立案前审查的俗称。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与矛盾,实践界与理论界对初查的法律地位、行为性质、法律后果等有很大的争议。根据初查现状的矛盾,应明确立案前审查行为的内容和手段,规定立案前审查的时限,明确立案前审查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无主赃款赃物,赃物认领争议,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立案后、案件审结前死亡的,其非法所得如何处理,是司法实践中对赃款赃物处理时的几个特殊问题。无主赃款赃物应该收归国有,上缴国库。对于赃物认领争议,要在确定真正所有权人的基础上将赃物返还给真正的所有权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立案后、案件审结前死亡的,其非法所得应予以追缴,但应完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立案,立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公安机关执行立案情况如何,特别是立案与执行法律是个什么关系,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立案是侦查的开始,具有程序和实体上的双重意义.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来说,立案制度直接影响侦查的力度.世界各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案的法律地位、程序、范围及条件的规定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合理之处.比较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和地区的立案制度,对照我国的情况,揭示现阶段我国对贪污贿赂犯罪遏止不力在立案环节上的症结.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案件发案过程和嗣后的刑事诉讼中可能发生犯罪嫌疑人死亡问题。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5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已经追究的 ,应当撤销案件 ,或者不起诉 ,或者终止审理 ,或者宣告无罪。这样可能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 ,在公安侦查机关立案阶段的问题。按照以上规定 ,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不予立案 ,或经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应当撤销案件。刑事案件是复杂的 ,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能是在作案过程中死亡 ,也可能作案后畏罪自杀 ,也可能被其他人杀人灭口等等。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是不是真正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论侦讯对象     
侦讯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在不同的国度,嫌疑人的法律地位和诉讼权利有一定的差异,但立法和司法都要遵循控制犯罪目的与保障人权的原则。侦讯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要知己知彼,也就是要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有关心理特点和一般心理过程。侦讯对策是建立在对犯罪嫌疑人法律环境的深入认识和对其心理的准确把握上。  相似文献   

8.
犯罪嫌疑人的主体性表现为平等权、参与权、救济权有机的权利体系。当前我国在建构和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主体地位方面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制度和做法对我国犯罪嫌疑人的主体性进行建构:法律上确认犯罪嫌疑人的主体权利,建立司法介入制度,确立侦查谦抑和检察监督侦查的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侦查价值看侦查立案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的目的价值主要包括秩序价值和自由价值,这一对价值矛盾在整个侦查程序中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作为侦查的启动程序,立案及其条件必定要受到这对价值矛盾的深刻影响。首先,在立案程序中,秩序价值应当占主要地位,因此,对立案条件不应做过于严格和机械的规定,而应使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次,自由价值在立案程序中也应有所体现,由此决定了法律又必须对立案条件进行限制,使其规范化、可控化。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禁止令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决定书中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选择适用的禁止性规定,在取保候审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前提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决定取保候审。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实质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特定行为存在着诱发社会危险性及妨害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人立案"是我国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常用的侦查启动模式,在打击职务犯罪、惩治腐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职务犯罪日益隐蔽化、智能化、国际化,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增强,侦查难度增加,这种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以事立案"作为与此对应的一种侦查启动模式,能够扩大线索案源、排除外界干扰、减少办案阻力。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要尝试运用"以事立案",使其与"以人立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我国被害人刑事诉讼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侦查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北京市公安局试行的立案公开制度,有助于被害人知情权、发表意见权、隐私权、监督权等诉讼权利的实现,有助于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3.
将搜查分为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搜查和对第三人的搜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法律在对这两种针对不同对象的搜查设定启动条件时的差别,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搜查的启动条件更低,而对第三人的搜查启动条件更高;我们还可以从这一分类角度清楚地发现由于不同的搜查对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地位的区别,从而导致了法律为二者设置的救济渠道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有权行使五大监督权 :立案监督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判决裁定监督权和执行监督权。对于立案监督权 ,不论是从立法表述到司法实践 ,都是以监督“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违法行为为重点 ,而且经过近年的严格监督已取得一定成效 ,此类违法行为明显减少。而对于“不该立案而立案”的违法行为 ,从理论探讨到工作实践却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现实生活中 ,“不该立案而立案”的违法行为不仅大量存在 ,而且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稳定。下面 ,本文拟对此类违法行为的监督可行性、必…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辖,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将立案的刑事案件分为需要侦查和不需要侦查两大类,并由此而确定由有侦查权的机关(公安、检察、国家安全三机关)和无侦查权的机关(法院)分別受理。尽管这一规定曾对我国刑事案件的查处起过重大作用,但随着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客观形势的变化,这种四分法的刑事案件立案体制,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现状,应当注意区分刑事犯罪和经济纠纷的区别和立案管辖的问题。采取的侦控 措施主要是从与被害人有竞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入手,确定犯罪嫌疑人;从侵权产品入手,发现犯罪规律;全面分析案情, 及时固定证据;注重运用专业部门的鉴定、意见;采取适当的侦办措施,维护权利人的权益和注重各机构的协作。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凸显出经济犯罪侦查初查的重要地位,经济犯罪侦查初查折射出我国受案、立案制度的缺陷:立案规定与侦查实践的不协调“、立案前审查”的规定与初查实践的不协调、秘密侦查规定的缺无与司法实践的不协调。应当立足于我国的社会现实,客观把握侦查工作的规律,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受案、立案制度:立足实践需要,使秘密侦查有法可依;反映客观规律,科学确定启动侦查程序的条件;适应时代要求,完善对侦查权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辩护权不断扩大的历史。辩护权发展的核心在于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辩护权的不断完善。公安机关需要正确理解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法律地位及会见通信权、讯问在场权、调查取证权等诉讼权利。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主要是帮助犯罪嫌疑人行使辩护权并监督制约侦查机关的活动,维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19.
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就意味着从法律上确定犯罪嫌疑人无罪,人民检察院应当严肃、谨慎、正确地运用不起诉的规定.同时,应加强对不起诉的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在审讯期间,审讯人员不仅凭借自己法律地位进行审讯,而且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策略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斗争。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罪责,必然要采取各种反审讯的方法,企图满混过关。审讯人员必须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制定审讯策略,如:试探摸底,加强心理攻势,施加心理压力,运用政策攻心,制造错觉,欲擒故纵,情感激发等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