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类辞书、词典对“口号”有一个共同的解释,即“供口头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将这类“简短句子”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或挂在空中就是“标语”。   口号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几乎每次社会政治运动都有自己的中心口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活动也都乐于借助制作口号、呼喊口号作为宣传手段,调动情绪,动员力量。口号或者是某一明确目标的表达,为人民的行动指明方向,如建国初期提出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态基本好转而斗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镇压反革命”、“打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等等;或…  相似文献   

2.
标语口号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语口号在我国很常见。纵向考察后发现,它具有内容的时代性、来源的特定性、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和效果的鼓动性等特征。一、内容的时代性 标语口号有强烈的时效性。它是时代的标签,是时代精神的浓缩,是时代形象的折射。列宁在《论口号》一文中指出:“每一个口号都应当根据一定的政治局势的整个特点来提出。”因此,什么时代呼喊什么样的口号,张贴什么样的标语,都决定于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依托、文化支撑和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路径,要从凝聚共识、法治规范、典型示范三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4.
屠海波 《世纪桥》2009,(19):44-45
标语是我国社会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不仅反映社会生活,而且指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研究标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向人们客观展示了标语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展现了社会的历史变迁。一部标语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它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宣传方式,标语是折射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标语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秦刚 《学习导报》2009,(8):25-25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它指导着实践,也引领着社会生活。当社会处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候,当新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候,当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歧见迭出的时候,人们就特别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对话和沟通。但很多时候,本来是阐释社会生活的理论,内容和话语却远离人们的生活,给人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觉,使人们不得不敬而远之,甚至产生腻烦。让理论走进生活,用大众化的语言说清大家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秦刚 《新湘评论》2009,(8):25-25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它指导着实践,也引领着社会生活。当社会处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候,当新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候,当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歧见迭出的时候,人们就特别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对话和沟通。但很多时候,本来是阐释社会生活的理论,内容和话语却远离人们的生活,给人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觉,使人们不得不敬而远之,甚至产生腻烦。让理论走进生活,用大众化的语言说清大家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中外博览     
谁展示了“小平您好”的经典场景四位当年制作“小平您好”横幅的学生,北京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专业81级学生郭庆滨、李禹、毛小洪和80级学生常生,如今全部在美国求学,但当年任北京大学81级生物系细胞遗传专业班主任及年级主任的李宝屏副教授对当年的记忆依然十分清晰。他说,为了准备1984年的国庆游行,我们从5月份开始训练。在接近国庆时,大家都很激动,我们班上的同学也都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9月30日晚上9点多钟,郭庆滨、李禹等在一起商议:光是呼喊口号、挥舞花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要自己制作一幅横幅来表达心意,…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秩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道德作为支撑。作为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它应包括个人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等不同层面。在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中,不同层面的道德规范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在这些不同层面的道德之中,政治道德由于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统率作用,因而也就具有优先性的特点。何以政治道德具有优先性呢?这是因为政治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政治道德优先性原则隐含这样一些机理:必须首先通过人们的社会存在去理解人的行为,必须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去观察和研究人的行为;对个人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并受到人们广泛传播、认同,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极具影响力的某种思想潮流或者价值观念。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大学生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共同生活到公共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张乾友 《探索》2007,(4):70-75
人类社会生活经历了从共同生活向公共生活的演变.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式共同生活是一种自主生活,不具有公共性,因为,这个社会的生活是由完全不同的系统构成,不同的系统之间没有统一性的内容.在近代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或者说在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离,同时,也由于私人生活的出现而同时造就了公共生活.然而,到了现代化走向完成了的阶段,由于自主性的缺失而对公共生活的公共性和自主性造成了损害,使公共生活走向了衰落.人们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是如何从这种衰落中再度发现共同体生活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契合大学生积极探  相似文献   

12.
万汉松 《学习月刊》2010,(18):116-116
当人们的温饱问题从总体上解决之后,健康与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已成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医院作为面对社会大众的重要机构,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幸福,它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影响极大。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医院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律,  相似文献   

13.
1.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和文明言行承诺”活动,组成“文明礼仪普及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等。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举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凤”礼仪知识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迎国庆、学礼仪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口号万岁     
我身处的时代,标语口号如同每日三餐一样想离都离不开。词典上说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而标语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即标语也是口号。口号由于简短和目的性强,往往产生一些言外之意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近年来在祖国各地发现了不少值得一提的口号。比如关于计划生育的,在西北,我看到了“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这说明那里的主要障碍在男方。在山东,我看到了“一人结扎、全家光荣”,我仿佛回到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战争年代,不知道结扎这事有何荣可光,难道说也放鞭炮、骑大…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不具理论形态的社会意识,它是一定社会和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关系、政治生活和其它社会关系的直接的、经验的反映。伴随着现实的改革从酝酿发育、逐步发展到全面深入推进,社会公众对改革的社会心理反应经历了一个过程。公众的社会心理是推进改革的社会基础,又向改革提出社会期待。改革既改造了公众的社会心理,又要顺应公众的心理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现在最时尚的口号是——生活向西。大渡口作为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符号象征,正在被放大。从一条街变成一座城,从城市灰瘤变成城市绿肺——这一番天翻地覆的升级换代,仰仗于大渡口区城市管理的三次“变脸”。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契合大学生积极探  相似文献   

18.
劝勉与劝阻     
文洁民 《唯实》2005,(7):63-63
社会生活中少不了规范,而规范一般有劝勉式或劝阻式两种,如“要爱护公物”就是劝勉式规范,“不要损坏公物”就是劝阻式规范。不知从何时起,社会生活中的劝勉式规范越来越少,而劝阻式规范却越来越多,也许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的选择趋于多元和宽泛,因此只得用劝阻式的规范来要求人们。  相似文献   

19.
人们日益深刻地感受到,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经济活动中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道德上的矛盾,从而引起了人们观念上的分歧。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是国家利益一元化的经济体制。在过去,国家作为唯一的经济主体,以行政力量组织全社会的经济活动,构划全社会的生活方式,禁锢人们的思想。由于它过分地强调以至夸大社会整体利益的作用,结果经济单位统统成了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劳动者个人又成了经济单位的附属物。这样,作为经营主体和劳动主体的作用难以发挥,抹煞了他们生产、经营的创造力和能动作用,导致了社会经济长期低效益、低效率。现…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2,(9):24-25
在中国,为人民服务是一句流行最广、真正人人皆知的政治口号。无论在党的文件中,在各级党政机关大门照壁上,还是在领导同志的话语中,都能看到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或听到那响亮庄严的呼喊。为人民服务,它涵尽了人类最正义的感情和人生最崇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