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孙中山的文化自觉始于近代社会转型期,他用"因袭"、"规抚"、"创获"自我廓清了文化自觉思想的生成逻辑,三民主义是其融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成果。研究孙中山的文化自觉思想,对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并助推"中国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建立民国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改革思路,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孙中山曾经说过:“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好朋友。”在经济改革方面,孙中山又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富民’之精神。”在社会改革方面,孙中山提倡理想的“大同社会”,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些改革思路对当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宪法思想中有关于权力必须受制约和监督、“民权”和“政府权”互相牵制的内容,这与我国现行宪法不谋而合。然孙中山的政府权力制约思想有他的英雄史观和阶级观念所造成的局限。本文从“民权”与“政府权”视角,揭示了孙中山的权力制约思想。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文化应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技术,以及以上三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文化遗产等。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精神符号、文化符号,中山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其精神内涵反映在敢为天下先、民生为生命、开拓创新、兼容开放、天下为公与博爱等方面。孙中山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凝聚全球华侨华人精神、连接一带一路战略、融通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军人精神教育思想自成体系,核心是“智”“仁”“勇”,即:为国为民的崇高追求、进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它是孙中山数十年军事斗争和军人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他勤奋学习,善于汲取古今中外军事文化、军事思想的结晶。它对于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也带有过分强调精神能动等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文化自觉”,尽可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儒家“和”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营养。本文阐述了儒家“和”的思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太和”的思想,“义和”的思想,“中和”的思想,“人和”的思想,“协和”的思想,“共和”的思想,指出儒家的这些“和”的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要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一、“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对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经萌芽、成型、妥协和修正几个阶段,最终成型。其核心是土地资源的公平配置,促进民生和共同富裕。其“平均地权”的思想和方法对解决当今中国房地产权利配置失衡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纲领。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思想,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特征,兴办实业、发展教育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创立了民生主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并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一“根本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及辩证关系,对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一论断旨在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坚持与时俱…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把他所领导的革命团体称之为政党,孙中山政党思想不仅仅采纳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也结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最重要的是结合了当时中国国情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政治。通过对孙中山政党思想专著、论文加之追溯孙中山政党思想渊源、转变和"以党治国"思想的了解对孙中山政党思想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去探索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发展规律,对于把握政党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当今政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就孙中山民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相通与继承展开论述,重温孙中山先生当年倡导的民生主义,更好地挖掘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于21世纪的中华民族崛起和强盛,从传承历史文化的层面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族节日具有“身心恢复”、“人际整合”与“社会治理”等重要社会功能,曾经是令人羡慕的民族精神家园。但因社会巨变导致其“整体滞后”、“预期衰变”和“自觉失落”,在自生自灭中陷入困局。亟待进行“文化的传承创新”,恢复官民一体,提供时空要素,重构礼节仪式,形成丰富内涵,产生健康效应。在文化自觉与创新中维护和重建民族家园。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更为注重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政治观念,因为它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在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三民主义也是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文化观之一,从文化角度对三民主义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青年问题。我们研究孙中山先生有关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使命、主要任务和道德修养等思想,应进一步把其青年观放到现时代历史条件下,从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中更好地把握当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从孙中山关于青年成才思想中全面地透视当代中国青年的多维发展趋向;从孙中山关于青年道德修养的阐发中深刻地涵养当代中国青年“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统一富强,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思想遗产。在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孙中山选集》,我们可以多处看到他论及“经济与国家统一”的关系。经过辛亥革命失败后痛苦的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在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内有封建军阀割据,外有西方列强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压迫,要想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几乎是无路可寻,只有先求国家政治上独立与统一,才能为“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创造良好条件。他在1924年8月《民生主义》这篇文章中说:“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为“同心、包容、协商、共赢”。“同心’: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价值内涵的灵魂,是“和合文化”在政党政治上的反映;“包容”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品质特征,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思想的体现;“协商”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生命,是对中和、中庸思想的弘扬;“共赢”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人本主义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筹建过程中,孙中山与宋教仁围绕是实行“总统制”还是实行“内阁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对于这一分歧,过去“扬孙抑宋”的评价是不正常的。不能认为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是为了当内阁总理,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是他重视宪政建设的一贯政治理念的表现。从其思想渊源来看,这一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和政治文化心理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这面旗帜”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孙中山这面旗帜”下进行合作,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中华民族更需要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