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2.
郭玉华 《青年论坛》2011,(4):126-129
文士与妓女婚恋类题材小说历来是文人写作的热门题材,白行简的《李娃传》与郑若庸的《玉玦记》在故事情节上可谓一脉相承。而二文女主人公的命运却大不相同:李娃被塑造成一个有情有义的妇女,而李娟奴则因其歹毒得到了应该有的报复。促成两者命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男女人物性格、作者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是其重点。  相似文献   

3.
蒋将  利明慧 《传承》2008,(16):50-51
《史记》不仅作为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文学著作,塑造了许许多多使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在《留侯世家》中,太史公成功塑造西汉开国功臣张良这位传奇的人物:他刺秦王,得兵书,辅高祖,灭项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又功成身退,求仙学道,也留给了我们谜一般的张良。  相似文献   

4.
一部《亮剑》,让军人硬汉“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一举成名。今年年初《闯关东》又让他再度火爆大江南北,成为时下娱乐圈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可是说起他的新婚妻子史兰芽,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其实这位出身名门的才女,同样是实力派演员,她出演的《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红日》里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红颜知己“王玉龄”等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圈内人都知道,李幼斌的成功,她功不可没。尤其是今年3月的“偷拍门”事件发生后,李幼斌被卷入舆论的漩涡中,正当无数人为他的前途暗中捏把汗时,没想到她手中一张红彤彤的《结婚证》。却使局面一下变得“云开日出”。  相似文献   

5.
《弟子规》原名叫做《训蒙文》,是清代儒生李毓秀所作。这位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是山西绛州人。根据《新绛县志》的记载,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一共活了八十三岁。在中了秀才以后,李毓秀没有考取更高的功名,他创办了私塾“敦复斋”,毕生致力于教育讲学,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根据儒家传统的精华思想,本着启蒙养正、通俗简洁的想法,李毓秀参考《童蒙须知》《三字经》等相关文本,结合自己的任教经验编写了《训蒙文》。  相似文献   

6.
何大欣 《台声》2003,(1):24-24
冬去春来,不经意间《台声》杂志迎来了20华诞的喜庆日子。说起《台声》杂志与江西的关系,我这位在江西红土地上生活了30余载的台湾乡亲,自然记起了其中的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就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在那个尚不知人生愁滋味的孩提时代,竟也揣摩出几分人生的离愁别恨。长大后又读了他的《白玉苦瓜》、《我的缪思》、《昨夜你对我一笑》等脍炙人口的诗作,不禁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仰慕之情。当时间的年轮驶进2000年12月,我终于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一个文学颁奖会上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诗人真容。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自如,语言风趣幽默,待人亲和且有问必答,横竖看上去都让人感到可爱可亲,是一个可亲可近的好老头、美老头,并不像世人所说的诗人都是神经兮兮的“怪物”。在那短暂的几…  相似文献   

8.
最新一期《读者》上有一篇文章《文明的层次》,提出了一个许多人都感觉到却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作者叫顾土.原文发表于《新民晚报》。顾先生走了许多地方,将中国人与美国人、日本人和俄罗斯人作了比较,发现了差距。顾先生说,几年前去美国,天天坐一辆大巴,司机是美国人。这位美国司机对顾先生一行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先是“老皱眉头”,“后来又像拨浪鼓似的总摇头”,直到“最后分手时才改成笑容满面”。  相似文献   

9.
走近萧红     
正最近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讲述了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作家萧红的一生。看完电影,我被这位民国才女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马上回学校借了她最著名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看完《呼兰河传》,我惊叹道:"萧红到底是怎样一位作家,怎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我决心去她的家乡,也是《呼兰河传》所描写的小镇——呼兰镇看看。呼兰镇现在已被划分为哈尔滨市的呼兰  相似文献   

10.
1982年5月5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轰动史学界的电讯:不久前.在沂源县骑子鞍山发现了距今40万年至50万年的猿人化石。在此后几天的时间里,《人民日报》、《文汇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北京日报》、《大众日报》等先后刊载了这条电讯、沂源发现猿人化石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从此.沉睡了几十万年的沂源猿人拂去历史尘埃...  相似文献   

11.
<正>唐代吴兢所著《贞观政要》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传之弥广,是因为书中展示了为政以德的巨大魅力。今天再读《贞观政要》,从唐太宗的君臣对话和大臣的劝谏奏疏中,仍能感受到这位盛世之君居安思危、爱才重贤、宽厚爱民和屈己纳谏的为政之道。  相似文献   

12.
王成 《小康》2005,(12):79-79
《小玩意》(1933年)导演:孙瑜影响力:影片描绘了以制作玩具枪炮为业的叶大嫂一家的悲剧生活,并揭示出这一悲剧的真正根源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影片上映之后,业界大为震动,尤其是影片结尾处,叶大嫂冲上街头,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声,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该片同时也在商界引起了从业与救国的反思。《渔光曲》(1934年)导演:蔡楚生影响力:影片以东海渔民徐家的家庭悲剧为主线,贯穿了1930年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影片通过船主之子何子英这位新工商从业者的形象,探讨了“实业救国”的理想问题。影片上映之后,观众对农民的凄惨…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笔者在巴黎的蒙巴纳斯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大片《卧虎藏龙》,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人整出的一点好莱坞效果。那段时间,中国对外输出的影片有好几部:《十七岁的单车》、《花样年华》、《一一》、《苏州河》等,与《卧虎藏龙》相比,都是很讨外国人口味的小众电影。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007:大破天幕杀机》在中国内地上映前夕,《外滩画报》记者问丹尼尔·克雷格,是否有可能借庆祝007电影50年这样一个机会。让六位邦德演员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这位现任邦德乐了。说“如果那样的话。有点尴尬吧”。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有自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8集电视纪录片《血脉》,在天山脚下乌鲁木齐一个铁路职工家里开拍,这位铁路职工是音乐爱好者,与台湾台南的一位词作者鸿雁传书十多年,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一个谱词,一个作曲,隔海唱和。6个月后,《血脉》摄制组赶到台南,用镜头将两位远隔千山万水从未谋面的中国人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杨芳相  李广斌 《春秋》2012,(4):48-49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李隆基为炫耀其"文治武功",浩浩荡荡离开东都洛阳,赴东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告天地。到达兖州时,还未来得及休息,就荐进一位幼童。这位幼童不慌不忙献上一篇《东封赋》,内容都是歌颂玄宗的丰功伟绩事,玄宗遂唤宰相张说当场测试,幼童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这位幼童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唐朝著名经济...  相似文献   

17.
刘欣 《青年论坛》2010,(3):139-142
法国女诗人茱迪特·戈蒂耶的《玉书》是最早的法译中国古诗集之一,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欧洲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本书中,茱迪特翻译了六首李清照的作品,并在前言中特别介绍了这位中国最杰出的女词人,给予极高评价。她对李清照的解读与译介既富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气息,又进行了独具匠心的改造,两位不同国度的天才女诗人相隔数百年后,在《玉书》中碰面,并产生了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王燕平 《前进》2011,(7):54-55
《瞿秋白》一书是我在三年前所购,是一本传记文学,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编年体式的传记文学。这本书以倒叙的手法从瞿秋白被捕开始写起,主要围绕瞿秋白绝笔《多余的话》,回顾了这位奇人、伟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匆匆离开了人世,我们在为他"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思考感动的同时,也感谢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完全没有肾脏功能的史铁生可以依靠透析技术多存活了十几年的生命,使这位深邃睿智的思想家有机会留给我们许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像《命若琴弦》、《病隙碎笔》、《扶轮问路》等都是他在透析过程中的思考,尤其是他对爱、对疾病、对死亡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令野 《今日上海》2011,(1):44-45
自从年前在上海大剧院画廊成功举办《回归经典一潘仲武油画作品展》后,使人们再次欣喜地看到23年前,这位当年仅23岁凭借一幅《红十字》油画作品入选全国性美展,旋即由发行全国的《新华文摘》彩页选刊而被大家认识的年轻油画家再次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