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发 《求索》2011,(7):84-85
本文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中对政府法律规制臻善的着力点,即:致力于健全"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制度;致力于为"两型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致力于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致力于为"两型社会"建设加大环保绩效保障;致力于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责任保障等。  相似文献   

2.
区域两型社会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军  周少华 《求索》2010,(4):52-54
构建"两型社会"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紧迫性的战略任务。如何建设区域"两型社会",需要准确测度和把握"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与效果,以便于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数字化"方式描述和评价"两型社会",能为区域"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执行方向和考核标准,对推进区域"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伍博超  朱方明 《求索》2011,(4):46-47,50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集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长株潭城市群现阶段"两型"产业集群建设面临问题分析,论琢发展"两型"产业集群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性,对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系统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与人才资源开发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江 《求索》2011,(4):77-78,59
"两型社会"建设与人才资源开发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人才资源开发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同属性、不同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以期以人才资源开发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兰文 《两岸关系》2008,(3):31-32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各界一再引用日本学者大前研一“M型社会”的用语形容台湾贫富悬殊加剧,以及中产阶级不复存在的事实。那么,台湾到底是不是M型社会?如果是,那台湾的“M型社会”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北京市残联被认定为第一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来,力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各项职能发挥得更好更实,让残疾人社会组织健康良性发展,让残疾人享受到更多更实际的社会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王海燕 《理论月刊》2010,(4):107-109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实践,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其实质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武汉城市圈应当审时度势,从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管理、人才等各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社会工委和社会建设办公室,加强机制建设,将有关团体或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确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北京市第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北京市妇联把握社会建设良好发展机遇,紧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社会工委和社会建设办公室,加强机制建设,将有关团体或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确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9.
蔡景庆 《前沿》2010,(19):110-114
本文首先从资源环境、人文科技、经济发展模式与调控等方面深入探析了"两型社会"提出的深刻背景,在此基础上,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马克思"自由国王"对人属性要求的角度,阐述和得出"两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必然形态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两型社会"顺利实施的保障。应认真分析、准确把握长株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现状和特点,通过立法,从制度设计上创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要确立目标、把握重点、夯实基础,积极探索构建长株潭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海斌  周经伦 《求索》2011,(8):53-55
本文提出了建设"两型"河流的概念,探讨了"两型"社会建设对流域管理的基本原则。系统分析了流域发展和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系统性原因,给出了两型河流的功能分析和建设目标体系构建方法。以湘江流域为例,建立了基于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建设目标体系,提出了湘江流域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全流域综合理念创新、流域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制创新和全方位保障机制创新的路径,找到了"两型"湘江建设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污水资源化、流域管理立法、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和实行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作用五大切入点,对"两型"社会建设和流域管理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战平 《求索》2010,(12):91-9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其农业发展方向定位于"两型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功能进行深化和拓展有利地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本文对其促进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抓住一条主线,推进两大重点战略,创新三个体系的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建设将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做好档案工作、推动档案事业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加强调研,及时掌握"两型社会"建设中档案管理需求;明确档案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两型社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增强敏感性、使命感,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职能作用;树立大资源体系观念,丰富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按照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加强联系,推动武汉城市圈的档案协作;开阔视野,探索区域间或城市群间档案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王学杰 《湖湘论坛》2011,24(2):14-16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以"四化"促"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路,全面规划了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这是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正>M的左边是低收入者,右边是高收入者,两者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跟M字型一样。近期以来,台湾各界一再引用日本学者大前研一"M型社会"的用语形容台湾贫富悬殊恶化,以及中产阶级不复存在的事实。M型社会是指在全球化趋势下,富者在知识优势中,大量赚取全球的货币,财富快速攀升;  相似文献   

16.
日本政府为促进妇女就业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扬 《中国妇运》2001,(5):44-45,23
M型就业是日本妇女的主要就业方式之一,虽然日本政府从来没有颁布过妇女M型就业的法律政策,但日本妇女的M型就业是世界上最典型的。M型就业是指由于结婚生育而形成的妇女劳动力率(劳动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率)的变化,即女性毕业后参加社会劳动,到结婚育儿期退出劳动力市场,待孩子长大后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婚前就业的第一个高峰和育儿期后再就业的第二个高峰。由于这一变化曲线形似"M",所以国际上通常称之"M型就业模式",在日本也称为"中断型就业"。 日本妇女M型就业状况及其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间,日本妇女的M型就业模…  相似文献   

17.
韩克庆 《传承》2012,(9):70-70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社会福利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最近提出了"福利社会"这一概念,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建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事实上,"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的概念大同小异,"福利社会"的概念更多强调在社会福利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参与,而"福利国家"概念更多强调国家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陈化水 《前沿》2011,(3):37-40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在"两型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将通过相互尊重、相互磨合和相互吸收而不断演进,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人类性,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税费制度改革的具体税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江  周训芳 《求索》2010,(5):79-80,33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工作,征收环境税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举措之一。我国现行环境税费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应当在遵循税收法定、税收中性、公平与效益、专款专用、统收统支等征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合理构建环境税费体系,增加环境独立税种,对原有税种"绿色化"改造,以发挥环境税费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由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并启动,几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以"两型两化"为核心,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再次吹响了改革发展的中部号角。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近三年来,以武汉地区为龙头,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一轮"两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认为,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期内,要加快推进武汉综合配套改革,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抓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两个重点;强化武汉科技教育这个最大的优势;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多方面具有武汉特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