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队》1997,(4)
继承遗志共创伟业邓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伟大理论、伟大理想、伟大风格将永远照亮中国人民前进的征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2.
正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周围,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时刻,湖北省委党校校委决定将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安县作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是以实际行动继承小平同志遗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3月7日至9日,在常  相似文献   

3.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于2月24日召开座谈会,深切缅怀小平同志对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贡献,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开创党史研究的新局面。下面是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威: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后,心里很难过。在悲痛中,想了很多。在我们党诞生7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我觉得有三位最杰出的伟大人物应该永载史册。一位是毛主席。是他缔造了新中国,使中国…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建党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针□蔡长水邓小平新时期的建党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针。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思想和丰功伟绩是永存的。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认真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对我们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是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追思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  相似文献   

6.
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德旺今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领导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  相似文献   

7.
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留给我们的极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治党、治军、治国的法宝。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牢牢掌握好这个法宝,而且要为学习、研究和宣传这个法宝做出应有的贡献。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因此,认真实践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关系跨世纪宏伟纲领的全面实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是实践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纲领性文件。决议强调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党的理论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现在,我们沉痛哀悼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对于党的理论工作者来说,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肩负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就是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悼念。那么,怎样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肩负起艰巨的历史使命呢?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政治风范、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继承他的遗志,沿着他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就是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把吉林的事情办好□张德江2月19日,邓小平同志病逝的噩耗传来,我们同全国人民一样,心情都很悲痛。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  相似文献   

10.
继承遗志开创未来——人大代表深情怀念邓小平□智建丽3月1日至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正是敬爱的小平同志刚刚离开我们的日子。这些日子,最能引起代表们共鸣的,是怀念小平的话题;听到最多的话语,是继承小平遗志的心愿。代表们...  相似文献   

11.
2月20日上午,宁波市委党校党委召集处室负责人和部分教师举行座谈会,认真学习《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追思邓小平同志对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毕祗源同志主持会议。他在深情缅怀小平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和小平同志对宁波改革开放无比关怀的业绩后说: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16)
<正>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领导全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广东是小平同志亲自倡导的改革开放"试验田"。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  相似文献   

13.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遗志,就要深入学习、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会议,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去夺取建设有中国恃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  相似文献   

15.
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小平同志关于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就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把新时期的干部工作做得更好。一、重视队伍建设,提出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思想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多次讲话中提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强调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早在1962年,小平同志就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  相似文献   

16.
深切悼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缅怀功绩继承遗志共创伟业深切悼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缅怀功绩继承遗志共创伟业1997年2月19日,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与世长辞。神州震动,举国同悲。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切悼念,沉浸在极度哀痛之中。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2月19日,是新中国开国元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全国人民纪念小平同志的日子到来的前夕,我沉痛地凝视案上的一本精装诗集。上面,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马万祺诗词选》,字迹苍劲豪放,更引起我的哀思,也使我想起小平同志与马万祺先生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续大军,邓俊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呢...  相似文献   

19.
《求是》1998,(1)
满载着一九九七年的累累硕果,我们进入了充满希望的一九九八年。 过去的一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了邓小平同志逝世带来的巨大悲痛,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继续沿着他所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胜利前进。在这一年中,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两件大事:胜利地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胜利地召开了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示了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坚强信念和  相似文献   

20.
一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1998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写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篇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浪波及许多国家的情况下,我国保持了金融形势和整个经济形势的稳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外交工作取得可喜的突破,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