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松  徐静 《世纪桥》2023,(11):79-8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其中深挖思政元素,汲取文化基因,不断深度融合,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基于此,首先从实践育人角度入手,以暑期社会实践为抓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青年大学生走访调研“非遗”文化,访谈非遗传承人,了解新时期“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探索“非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路径,最后分析得出“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探索。通过实践育人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时代意识和使命担当,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2.
肖发喜 《学习月刊》2012,(13):49-4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同的重要支撑。”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传承和开发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3.
徐洪兰 《学习月刊》2012,(14):47-48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文化缩影。保护“非遗”,既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张米  马乔 《新湘评论》2020,(3):26-27
前不久,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推荐的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获评“2019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成为湖南唯一获奖者。这是对其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褒奖。自2015年郭存勇创办雨花非遗馆至今,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传承人在此聚集。近两年来,雨花非遗馆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搭建非遗人才孵化创新平台,以“非遗+旅游”等模式帮助传承人走向市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高地、文化胜地、人才福地、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5.
傅泊霖 《当代贵州》2013,(35):32-33
11月28日,第十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开幕式在从江县小黄村举行。本届开幕式以“相约小黄,聆听天籁”为主题,以小黄自然村寨为背景,以世界“非遗”——侗族大歌为主线,以侗族文化为主体,汇聚从江侗、苗、瑶、壮、水等五个民族民俗民风节目,综合运用原生态歌、舞、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全面展示从江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民间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不仅对于保持民族民间文化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建设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力宣传民族民间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的同时,强调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看到,由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以及保护工作中较为普遍地存在重“有形”轻“无形”的观念,因而关于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使得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保护工作受到较大制约,开发工作无章可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中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在培育和挖掘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上求创新、求突破,在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上下功夫,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挖掘,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文化品牌也得到了全力打造……“门源现象”的出现,成为了我省不断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谐文化”的一个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8.
王志诚 《实践》2010,(8):49-50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非常重视,投入逐年增加。全区文化事业费从2002年至今增长了3倍多,全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2年至今也增长了3倍多。去年,“非遗”保护经费突破千万元,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超过3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具有神奇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的苗族、土家族文化。2007年,我担任湘西州民族中学校长后,明确提出了“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培养新型民族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教科室为龙头,以教研教改为枢纽,以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为载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魏兰 《当代贵州》2009,(11):9-12
贵州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省的文化资源大多处于欠开发状态。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至于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贵州不缺好材料,但缺少善于雕琢材料的好工匠。”  相似文献   

11.
喜迎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贵州民族民间体育竞技运动系列 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贵州举办。该项赛事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展示贵州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刊从2010年第一期起,约请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专家撰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8,(23):22-22
宁夏拟创作多部文化精品献礼建国60周年;宁夏文化蓝皮书编撰工作启动;“花儿”有望进入“非遗”名录;宁夏三家景区入列国家4A级景区。  相似文献   

13.
正5月,走进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山里江南景区,繁花布美景、小楼绕清流,花海、水畔、手工艺DIY,带来别样的屯堡意趣。自2016年启动以来,这里每年都吸引数万游客前往。作为与山里江南遥相呼应的文创产业园,以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扶贫教育为核心、展示为目的、文创为支撑,以需求定产品、以产品挖掘文化,对安顺当地民族民间手工艺进行传承与保护,挖掘民族文化元素进行产业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9日是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文殊坊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文殊坊杯’非遗手工技艺精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在成都文殊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成都会馆举行。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0个,市级名录1342项,县级名录5076项。同时,我省以连续举办“中国成都同际非遗节”为抓手,使之成为聚集国内外非遗资源、促进非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四川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平台与重要品牌,占领了中国非遗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自21世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以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正在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兴趣和多方关注。如何让民族民间文化百花常开常艳,更加绚丽多姿?我几番思之,随意言之。花朵与根脉。"非遗"有诸多表现形式,比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组成了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百花园。而每一朵花的下面,都牵连着自己的根系。这根系就是民间信仰。举例而  相似文献   

16.
原伟泽 《前线》2014,(4):29-3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其中,如何既保持我们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又能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喻丹 《当代贵州》2007,(8):31-31
自2005年和2006年“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了对贵州文化的认同。正在拉开帷幕的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正是一个以舞蹈比赛为核心,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强化和延伸“多彩贵州”品牌形象,促进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为目的的大举动,是一个挖掘资源、锻炼人才、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18.
吴海广 《学习月刊》2010,(14):22-23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实用两大基本价值。说它有文化艺术价值.主要指艺术欣赏和文化传承而言;说它有实用价值,是因为涵盖了经济、市场、产业,乃至就业和旅游的价值内容。相对于汉民族而言,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属于民族民间美术或少数民族民间美术。  相似文献   

19.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19):27-27
“在中国兼漫画、雕塑、陶艺、工艺于一身的当推刘雍,创作集讽刺、幽默、装饰于一炉的又是刘雍。”这是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老先生对刘雍的赞誉。40多年来,刘雍纵横在漫画、陶艺、雕塑、挂毯、壁画、剪纸、书籍装帧等多个艺术领域。着力于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环境的交融,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出自这样一位大师之手的“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奖杯。具有什么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匠心传承     
<正>剪如银马,纸似草原,指间勾勒万千世界;轻捏轮廓,细琢棱角,泥土浴火造就陶色斑斓;针飞无痕,线穿经纬,乾坤绣在方寸之间……始于历史、恒于传承,龙江大地“非遗”资源丰富多彩,众多“非遗”传承人“择一事、爱一生”,用匠心坚守岁月,让传统手工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勇于创新、行于时代,在龙江人的赓续与光大下,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吐纳时代气息,让黑土文化愈发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