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科 《党建文汇》2007,(11):36-36
巴西和阿根廷古生物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种巨型恐龙化石,这具化石大体保存完整。他们推断,大约8000万年前,该恐龙在现在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北部四处游荡:让人称奇的是该恐龙非常庞大,竟然有4层楼高。  相似文献   

2.
梓夫 《支部生活》2008,(9):27-28
一 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这里因为发掘出土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而且恐龙化石种类多、分布密集而被誉为“世界恐龙之乡”;由于发现从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叙事史诗《梅葛》及《阿鲁举热》、《查姆》等叙事长诗,以及丰富的彝族古籍和灿烂多彩的彝族风情。  相似文献   

3.
<正>走进重庆市自然资源科普馆,只见一只身长约24米的恐龙,伸出长长的脖子,伫立在草地上。它的皮肤纹理生动逼真,连脖子与躯干连接处的皮肤褶皱都清晰可见。这只恐龙名叫“马门溪龙”,其化石被发现于重庆合川,可它在“成型”过程中,却得到了来自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诸多支持。“从搭建骨架到肌肉复原、从3D雕刻到最后的翻模成型,  相似文献   

4.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好多人不知道,兴义市顶效镇绿荫山村更是具体的"龙的故乡".这里出土的贵州龙动物群化石虽然个头比其他恐龙小很多,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因为它们比大恐龙出现的时间早了1亿年,所以算是恐龙的老祖宗.老祖宗生活的地方对于后代来讲,当然就是"故乡"了.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14,(10):51-51
中、美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迄今世界最长尾羽的恐龙化石一“杨氏长羽盗龙”.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称,此发现从一个侧面佐证部分驰龙类具有与鸟类一样的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亿万年前,贵州是一片汪洋,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不断抬升,沧桑巨变,成为现在的贵州高原。在这片群山起伏的地层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新生代以来的脊椎动物化石遍布全省各地。大量的考古发现说明,贵州是古生物的王国,是海百合和恐龙等生活的故乡。已经出土的有贵州中华瓣甲鱼、贵州中华真颚  相似文献   

7.
李峰 《学习导报》2014,(7):56-58
大凡识得几个字的人,几乎无人不知马王堆汉墓。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色彩完好的彩绘帛画、精美绝伦的漆器、埋葬了2000多年出土时肌肤仍有弹性的辛追老太太……这一切令人叹为观止,马王堆汉墓因此闻名中外。就在大家为马王堆汉墓啧啧称奇时,  相似文献   

8.
李政道、周光召主编的《绿色战略》一书,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把“绿色”摆到“战略”的高度,而且由世界知名的自然科学家主持编写,这件事本身格外引人注目。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武器向大自然攫取财富,创造了辉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土地荒漠化。森林毁灭、江河断流,濒危的动植物在流泪,有限的资源在警示,负重的地球在呻吟……如果任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也许等不到大地上最后几丛绿草化作黄沙,人类就会像远古时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那样,在这个星球上消失,只留下几枚化石。几付骨架供后来者瞻…  相似文献   

9.
198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夏代,高16.5厘米,宽ll厘米,圆角长方形,凹腰,面微微凸起.体两侧上下各有一对小环扣,用以固定在织物上。出土时,牌饰背面尚有麻布残留物。牌饰表面用数百块形状各异的绿松石镶嵌成饕餮纹,兽面双目突出,鼻梁贯通上下,双卷云纹翘起似兽角。,这种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选料制作精良,立体感强,保存完好,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
正石家包墓群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兴隆村,分布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在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期间,由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镇江博物馆联合承担对该墓群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分别在2002年、2003年完成考古发掘2200平方米。墓群包括汉至六朝时期墓葬43座,在类型上分为土(岩)坑墓、石室墓和砖室墓3类。其中,10号墓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铜钫,出土时铜钫口用封泥密封,内装有液体,或为残留的酒液;11号墓未被盗扰,出土鎏金铜车马器2套。另外,砖室墓共28座,平面可见有刀形、"凸"字形和长方形。  相似文献   

11.
于家石头村     
石家庄市井陉县中西部的太行山深处,有一座保存完好、以石头建筑为特色,明清暑期的石头文化石村。这座以于姓命名的于家石头村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有400多户人家,1600多人,  相似文献   

12.
据国外媒体报道,西伯利亚科学家在一头猛犸象体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细胞,克隆这种长有獠牙的标志性动物的希望因此大增。科学家是在100米深的地下发现这副保存异常完好的猛犸象残骸的。他们推测,它在这个永久冻土带中可能被保存了1万年甚至更久。《西伯利亚时报》报道,一个在8月份获得这一重大发现的国际科研团队认为,这副被科学家称为"活细胞"的猛犸象残骸可用于克隆。科学家表示,200万年前冰河世纪笼罩地球时,猛犸象从非洲象进化而来。他们认为,猛犸  相似文献   

13.
康存耀 《实践》2009,(7):41-41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地方,文化遗产保留非常完整,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弘扬传承草原民族文化,有力地提升了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以元上都、汇宗寺、贝子庙、恐龙化石区、岩画群等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物遗迹,令世人瞩目,成为巨  相似文献   

14.
古塔和牌坊,都是标志性建筑物。贵州的古塔和牌坊,大多建于明清时代,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的古塔67座,其中保存完好的61座;牌坊收录了44座,保存完好的35座,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23座,其中4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护印记     
这一颗圆形直径6厘米刻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的公章是闽赣苏区县仅存的一颗县苏维埃公章。这颗珍贵的印章是怎么完好地保存至今呢?  相似文献   

16.
高红艳 《党课》2013,(12):97-98
不久前,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包含了形态和基因的数据集,重建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该研究小组包括了纽约州立大学莫琳·奥利里等科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倪喜军研究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根据对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形象化重建,研究者认为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一种小型的食虫哺乳动物。与以往流行的观点不同,研究者认为它们出现在非鸟恐龙灭绝之后,并没有和恐龙同时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  相似文献   

17.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8,(18):45-45
郎德的“原生态”不仅依然完好地保存着,而且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当地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思南石林景区位于思南县长坝苗族土家族乡,地处乌江思林电站库区内。石林绵延3个丘陵,出露面积4.9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完全、生态保存最完好、出露面积最大、最具观赏性和科研价值的连片  相似文献   

19.
<正>1951年3月,在成渝铁路资阳段施工现场,一个古人类的头骨化石在泥泞之中出土。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学者们认定这颗人类头骨化石距今有3.5万年历史,将其命名为“资阳人”,举世关注,资阳亦被誉为“蜀人原乡”。3.5万年前,“资阳人”的足迹留在了资阳大地之上;3.5万年后的今天,这片土地依然有着文明的回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3):F0002-F0002
位于上海市中山南路1551号的三山会馆,是唯一保存完好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