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年,刚满20岁的我退伍回到家乡,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决心考上大学学习知识,毕业后回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我考入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大学毕业,我先供职于贵阳一家公司,干了8个月有了一些积蓄后,我带着挣来的2万余元回到家乡发展大棚蔬菜创业。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9月,我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在昆明的工作,回到了家乡荣县并通过了"一村一大"的考试,经村民选举,成为了墨林乡大石门村的村主任。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与农民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他们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如果农民有困难找到我,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们。平时我协助村"两委"做好各种工作,与村支书一起下组解决纠纷,处理问题,经过努力,大石门村的农民渐渐  相似文献   

3.
袁南生 《湘潮》2012,(6):1-1
2000年,我从湖南调往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驻埃及使馆二把手、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津巴布韦大使和驻苏里南大使。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离开家乡13年了。13年来,在见识增长、白发增多的同时,我对家乡的依恋也在增加,对祖国的报效之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对亲友的思恋之情,融入到了我外交生涯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之中。  相似文献   

4.
我原是某企业的处级干部1999年8月主动申请内退回到家乡承包100多亩土地,带领兄弟姊妹搞种植、养殖和旅游开发,走上了农村创业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5.
夜晚出击,搞毁日军铁路交通 1938年1月.我在家乡山西省平顺县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入伍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训练,我所在的部队开往河南省修武、武陟县一带.主要任务是打击盘踞在道清铁路的日本侵略军。夜幕降临,我们就开始行动。  相似文献   

6.
我忆弼时     
我忆弼时任理卿从辈份上讲我和任弼时是叔侄。我大他9岁。"少年叔侄如兄弟。"青小年时代,我们的确像兄弟一样,相互切磋,一同游戏.五四运动时,我通过考试获得清华官费留美学习的资格,回家乡准备出国。这时弼时在长郡中学读书,暑期放假回乡,在家乡搞五四运动的宣...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特别希望像城里人那样,能尝到水果的滋味.但家乡芦溪镇石河村贫穷落后,几乎没有人种植果树.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让家乡遍栽果树,让乡亲们能天天吃上水果.  相似文献   

8.
2006年夏,我大学毕业,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报考了“三支一扶”。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我回到了革命老区——滕州市滨湖镇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9.
1978年,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双流县黄水镇扯旗村。经过拜师学艺,第二年在家乡干起了无线电修理,日子过得虽不算富足,倒也轻松自在。  相似文献   

10.
张轶丞 《共产党人》2005,(19):11-12
我出生于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年。因此,我的童年生活是在中国遭受蹂躏、家乡遭到践踏和家庭饱受苦难的境况下度过的。可以说,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我的家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的罪恶行径,至今依然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热潮,在杨善洲同志的家乡施甸县迅速掀起。杨善洲精神的精髓,我认为就是“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  相似文献   

12.
正"既然找到了帮助村民致富的路子,那就要把魔芋种植产业发展好。农民看重的是实惠,我带头示范种植,种植成功了,那他们自然会跟着我种。"赫章县朱明镇发开村党支部书记陈效说。2015年,陈效退伍后回到家乡,村里依然交通闭塞、房屋破旧、土地荒废……恰逢支部换届,发开村老支书找到陈效鼓励他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希望他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许进 《世纪风采》2008,(1):9-11
姑爹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者之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1953年,邓稼先和我姑姑许鹿希结为百年之好。从我记事时起,祖父就命我按照家乡江西的习惯称呼邓稼先为“姑爹”。  相似文献   

14.
我的起跑线     
魏巍 《党史文苑》2008,(10):54-56
1937年12月,我背着沉重的行李来到山西的古城临汾。当年我17岁,这是我离开家乡郑州的第一次远行。临行前,我的良师也是我最热心的忘年朋友——一个失去组织关系的老党员黄正甫,给他的那些熟人写了信,计他们把我介绍到延安抗大去学习。可是到了延安.要找的这两个人,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顾虑都推辞了。这样我就不得不贸然去闯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我从西此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应聘到山东龙大集团当原料分析员。2006年9月,我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眷恋及造福桑梓的美好愿望参加了“三支一扶”,回到了家乡——郯城县高峰头镇新民村,心中的梦想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我在镇上工作不到一个月,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因健康原因离职,由于摊子大、底子薄,无人愿意接手,党委领导提出让我回村主持支部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庆敏 《共产党人》2009,(14):54-54,51
共和国刚刚诞生的1949年,我在读小学四年级。当时在我的家乡,地处淮河之源的桐柏苏区,从县城到乡下,从坊间到学校,人们到处都可以听到一种美好而又新鲜的传言:“一天不用功,跟不上毛泽东;三天不学习,撵不上刘少奇。”这里且不论领袖之间是否有这种传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薄一波同志100周年诞辰,也是他去世一周年纪念,我深深地怀念他。薄老和我可以说是同乡。我们的家乡虽然分属于山西定襄和五台两个县,但他的家乡定襄县蒋村离我家却只有30多里路。薄老1925年加入中同共产党,是老一代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8.
何苒 《共产党员(河北)》2014,(10):F0002-F0002
2009年,湖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陈社强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领军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变发展战略。进驻安化黑茶产业,并于当年正式推出“华莱健”系列黑茶产品:“创业的最初目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而黑茶,给了我最好的契机。”自此,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服务和茶文化传播为—体的三农企业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9.
平江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31年前,通过参加刚刚恢复的高考.我离开了家乡.踏进了位于南国的厦门大学校园.学习、工作了8年。1986年,很多人没想到:阔别故乡多年的我.又从地处厦门经济特区的国家重点大学教师的优越岗位上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平江。我的朋友、同学不解地问:“你是不是脑子进了水,还是搭错了哪根筋?”后来,很多人不理解:“你竟然像一坨‘推子泥’不动不挪,在平江县委宣传部理论宣讲的岗位上一直干到底.  相似文献   

20.
台胞丁焕清先生,1927年生,广东兴宁石马人氏。丁先生自1950年退居台湾后,一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今年7月,他不顾年迈体弱,回到阔别整整50年的故乡。笔者感其大海般深沉的赤子情怀,就台海局势、祖国统一、中美关系等问题采访了丁焕清先生。 问:你离开家乡50年了,先谈谈你回家的感受,好吗? 答:这次回乡,应验了古人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虽少小离家,但乡音未改。自踏上家乡的土地,一种浓浓的乡情、亲情就充溢心间,这种情怀只有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才能体味出来,也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