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结、发展是邓小平民族工作理论的核心。邓小平民族工作理论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们这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的民族团结、繁荣昌盛,为在民族地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56个民族已经广为人知。但在1953年,新中国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使各民族既相对聚居又交错杂居,民族成分和称谓纷繁多样。二是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不同自称和他称交织在一起。三是新中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许多原来不敢公开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纷纷上报自己的族称。  相似文献   

3.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4.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传承都存在着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策略,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延中 《前线》2022,(6):34-3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华民族观经历了古代中国“天下观”下的中华民族观、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华民族观和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核心的新中华民族观以共同性为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观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重新振起,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自信心最坚强的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绝大多数中国人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促成这一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新振作并全面增强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的空前觉醒,中国人民在团结抗战中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二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三是中国军队高昂的作战意志和顽强的抵抗能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四是国际社会出于道义而给予的各种援助,英美等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抗战时期的民族自信心,是推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今天仍能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成功飞跃,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历史飞跃。他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民族复兴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他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他坚持自信自立,凝聚起了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他强调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致力于推动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课的理论性、政策性、知识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指导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性,对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稳定,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乃至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作用。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为我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实行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贺萍 《实事求是》2008,200(1):61-6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这两个当代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依据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做出了新判断,制定了新政策,采取了新举措,正确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形成即一脉相承、又不断超越的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发展政策和民族和谐政策是中国民族政策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是民族问题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诉求的反映,也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题不同。当然,不能把三者截然地分开,要用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民族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给我们的党推进民族复兴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党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性,居安思危,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民族复兴的伟业一步步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龚政 《廉政瞭望》2004,(1):38-38
日本为什么不肯反思历史?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敢大放厥词?少数日本人为什么会公然践踏中国人民感情?我们认为,这与日本的民族心态和历史观念有极大的关系,而少数中国人惟利是图、奴颜婢膝的丑陋行径,更是打开了民族的耻辱之门。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党校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中国的民族关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特色 ;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思想 ;注意把握尺度 ;关注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 ,追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发展变化 ,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员研究问题 ;对其他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冉红芳 《世纪桥》2007,(5):101-101
综观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凝聚力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地理条件、历史征战、上层人物和文化交流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间如何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和传承,使革命精神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验的重大课题,也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只有以现有55个少数民族为主体来总结少数民族经济史,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史分期问题、跨界分布民族经济史问题、散居民族经济史问题、分裂出祖国的少数民族经济史问题以及建立全国政权的少数民族同国民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要借鉴历史学派和新经济史学方法的合理因素,同时更加注重其实证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进步所造成的经济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都应一律平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中华民族的安定团结、经济腾飞、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政策导向。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疆的实践和发展证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是解决民族问题精神力量的核心。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必须引导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必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必须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紧密团结各民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理论。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于民族发展的理论体系,对成功地解决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