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纪、政纪、法纪是政党、机关、军队、团体、企业成员和社会公民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它们统一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其共同的特征:一是严肃性,二是自觉性。但它们又是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1,(32):54-55
「党建问答」党纪、政纪、法纪三者的区别是什么?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回答:党纪、政纪、法纪是政党机关、军队、团体、企业成员和社会公民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它们统一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其共同的特征是严肃性和自觉性。但它们又是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性质不同。党纪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政纪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行政纪律。法纪是国家制定的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实践》2002,(11):34-3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加强组织建设的根本制度规范,其中所包含的“组织建设”相关概念是理解党的组织建设理论的关键标识。历次《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有关“组织建设”概念的内容,根据对象性质、调整关系、使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它们共同回答了组织建设的对象、主体和方式方法的问题。不同组织建设概念经过保留、替代、淘汰等方式实现了概念谱系整体的更新迭代。在这一过程中,党的“组织建设”概念呈现出性质原则化、用语规范化、重点差异化、结构体系化,以及保持模仿和超越之间的适度张力,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徐崇温 《学习论坛》2010,26(7):76-80
自由、平等、人权并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一是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自由、平等、人权的状况是各不相同的;二是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人群,对自由、平等、人权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三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人权的"共同标准",并不是"普世价值"的表现,而是差别的统一、对立的统一的体现,正因为这样,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解释和履行它们时,才会出现各有侧重乃至各持己见、各取所需等现象.而把自由、平等、人权说成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这种说法实际上只是反映西方资产阶级的幻想和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又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巨变。这两次历史性巨变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两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共同规律。一、两次历留住巨变的区别和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历史性巨变,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它们的任务和性质、内容与表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次历史巨变的任务和性质不同第二次历史巨变是继孙中山领导的以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标志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其中心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相似文献   

7.
当前流行的政治发展标准是西方式的民主化、自由和权利。但这些是对政治发展的简化,对评价政治发展而言是不足的。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政治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是不同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为了实现共同之善,不能用简单的民主化来概括。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实践来看,政治发展的主题经历了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国家治理能力的演变。在当代世界,人们开始更加看重国家治理能力对政治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后发国家而言,必须理解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是复杂的,而不是简略的。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应在共同之善的价值指引下,协调好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和国家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科斯提出企业边界问题以来,经济学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进行了大量研究,随后产生了许多企业理论.这些经典企业理论包括团队生产理论、寻租理论、产权理论、激励系统理论、关系适应理论等.它们对于理解企业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洞察力,但由于假设不同,它们大多自成体系难以相互融合.然而,经典理论的发展是符合逻辑的,其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在于所有权的重要意义.企业理论未来研究方向之一是将关系契约理论引入企业理论,利用重复博弈工具,统一考虑企业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契约,并需要重新研究所有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交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路径由提出阶段、丰富阶段、深化阶段共同构成,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是其三大演变形态,分别体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指导社会交往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3,(1):22-22
花,是美的象征,避健康向上的标志。爱花、赏花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人们在赏花之余,总是要透过其外表,阐发联想,以致于将特定的花卉与某种事物,乃至某种意义相联系,不同的花朵自然被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雅称和寓意。  相似文献   

11.
肖伟俐 《学习导报》2011,(14):52-52
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五子,分别是女儿陈伟力、儿子陈元、女儿陈伟华、女儿陈伟兰和小儿子陈方。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的职业也各有特点,有教师、有干部、也有企业家。虽然工作岗位和性质不同,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谦和而好学。  相似文献   

12.
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区别怎样?它们同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的关系如何?这是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一、运动、变化、发展在不同层次上表示了世界的无限过程客观世界的存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无限过程的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范畴,共同揭示了世界的无限过程。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別。第一,运动表示世界的一般过程。物质世界,有运动、变化、发展等固有属性和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物质的固有属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重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祥 《求实》2012,(4):11-15
廓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外延是判断其关系的前提。"中国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时代化"、"大众化"有泛指和特指之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相互并列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来看,它们是"一体两翼"的主从复合关系。从我党对其认识过程来看,它们是渐次递进的先后被认识的关系。包含与并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同层次范围和角度视域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4.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是判断我们社会性质的一个根本标志。”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其主要标志:一是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对这一重要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二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公有制是生产资料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是由全社会劳动者共同所有还是由劳动者集体所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是如何实现的,它们之间是如何结合的,构成了公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性质不能改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9,(5):17-17
党风、学风和文风,三者内涵不同,但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统一于党的党性原则,统一于党的建设实践。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这一论述,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党风、学风、文风三者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什么具有统一性?一种意见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以能够是统一的,不在于它们之间有共同的东西,也不在于唯心主义有“合理内核”,而在于它们的对象是一  相似文献   

18.
张璋 《新视野》2001,(5):39-41
一 我们目前讨论的治理观念,来源于多个学科,如公共行政学、政府经济学、政治学、组织理论、发展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企业管理学、法学等等。这种多学科性质,使得治理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定的模糊性。对干不同的学科、研究组织和研究者来说,“治理”意味着不同的事物。如: 全球治理委员会:治理是个人和机构、公部门与私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所有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容纳冲突和利益分歧、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拥有强制服从权力的正式机构和政府。也包括人们和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同意或接受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联…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层矛盾的状态。其中一个矛盾就是“公”和“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现实里几乎达到了一个异常尖锐和时有爆发冲突的地步。其核心还是一个如何理解“公”和“私”以及“利”与“益”的概念、范畴和内涵的问题。经过研究得出四个结论:一是“公”和“私”是一对既相互矛盾又互相依存还相互运动的范畴,二是“力”和“利”是一对内涵、方向和程度不同甚至对立与互换的范畴,三是人类社会发展是“公共领域”与“私个权利”两极连续摆动的结果,四是政府要为治理“公共领域”及其资源做出新制度的设想、设计和设施。其结论是,“公共”和“私个”的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但更是未来的。问题是,只有把它们彻底认识了,才能最终科学地把握它们。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与两岸关系发展史研究领域,"台海危机"的缘起、性质界定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划分问题,一直是比较热门却存在一定争议的议题。这是由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与以往学界对"台海危机"问题认识的仁智互见所共同造成的。目前国内学界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历次"台海危机"的缘起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划分,在性质界定、划分依据、划分关节点等方面争论不休,这些分歧容易使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各说各话",不易形成应有的基本共识和主流意见,不易使该领域的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