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坤 《奋斗》2012,(12):50-50
十八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相比,关于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多的是一种定性化的表述。十八大报告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明确了文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时还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颜旭 《前线》2022,(3):34-37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战略工程,也是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外文化、古今文化、文化的安全与发展等关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推动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持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许一飞 《世纪桥》2012,(7):22-23
文化强国建设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认识人民在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原则,对文化强国建设进行实践分析,总结出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陈晋 《党建》2012,(4):31-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文化强国,意味着我们目前还不是文化强国,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说的,“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扭转。这是对我国文化建设所处历史方位一个重要而清醒的判断。同时,六中全会总结我们党建设先进文化的经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这又说明,在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上,我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向全党全国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能否建成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农村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张雨生 《唯实》2007,(2):93-93
有了先进文化之说,也就有了后进文化之说,先进与后进相对立而存在。自以为掌握了先进文化,也就难免鄙视他人只懂得后进文化,独领风骚是惯有的心态。既然要提倡先进文化,也就要排斥后进文化,扬清激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然而,这种观念,这种心态,这种做法,一旦用来对待民族文化,危害性就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的一个新要求。自觉地积极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共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张晓峰 《奋斗》2013,(3):18-19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培育成熟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密不可分的,成熟健康的社会心态作为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强国的体现,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支撑,也是我国在新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妄自菲薄,建设文化强国就无从  相似文献   

11.
李冰洁 《学习月刊》2013,(20):58-5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以其特有的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的优势.成为优秀文化的引领和创新的生力军。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发展、大提升,以文化之强推动强省之强?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这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4.
童名谦 《学习导报》2012,(21):28-29
文化是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民生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部署,积极培育民生文化,努力建设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与民生的融合、兼济与互促,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民众,以文化强民理念去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在处理好文化与民、文化与国、民与国之关系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韩震 《前线》2011,(12):22-23,26
为了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目标,我们不仅要发展文化生产力即文化产业,而且要拓展文化服务和激活文化市场即扩大文化消费。文化生产是文化繁荣的手段和基础,而文化消费是文化繁荣的目的和动力,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共同实现着文化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化大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摆在河南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依托,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人民群众的每一次文化觉醒,都会迎来一次波澜壮阔的社会进步,而先进文化则是文化觉醒的强烈催生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其中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新疆,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关乎到新疆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乎到新疆顺利完成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没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我们要实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就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2,(4):29-3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无法实现文化强国就无法实现现代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与高等学校的发展建设直接相关。教育与文化历来有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社会文化精神的根基在大学。高等学校处于文化发展的前沿地带,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文化事业培养人才、凝聚智慧、创造成果、引领方向的重大任务,在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