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特别是我国的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数量非常庞大。1978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人,1993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由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8.7%。从1994年到2000年七年间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攻坚战。因此。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1,(12):44-44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至2688万人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  相似文献   

3.
罗颖 《党建文汇》2006,(1):56-56
辽宁省扶贫开发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以买施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为手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到去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03年的434万户、152.13万人减少到31.2万户、112万人.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稳定解决12万户、4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8%降为2000年的3%左右。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收效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全国农村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中贫困的比重还比较高,且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贫困程度较深,多种贫困并存,现存在贫困人口大都是极贫人口,多数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5.
扶贫开发,是中央交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经过多年扶贫攻坚,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十五”期间,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40万人下降到55万人,减幅达60.7%,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全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聚焦全市扶贫工作重点县武隆,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农民秦朝林身边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民之所欲,政之所出。1986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87年的2.5亿人减少N8000万人;1994年,我国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力争用7年时间,解决这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7年攻坚,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人,仅占农村人口的3%。丰衣足食是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理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才把这个久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6):18-19
我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贵州省传来喜讯:2004年全省共有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4万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国政府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要用本世纪最后七年时间,解决农村8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国象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我国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截止1995年底,仍有6500万贫困人口未能解决温饱问题,扶贫攻坚的形势仍很严俊。内蒙夏古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经济基础薄弱,目前尚有220万贫困农牧业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荒漠沙化区、丘陵干旱区和水土流失区。要在不足四年…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4,(12):17-18
正贵州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贫穷与落后仍然是困扰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主要问题,尽管2013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有6个县、172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但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面貌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截至去年底,全省还有757万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人口总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居全国之首。习近平同志强调,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目前贵州省已  相似文献   

10.
王凯  谢体坤  郑德忠 《当代贵州》2014,(32):I0001-I0001
正近年来,遵义致力探索精准扶贫新方式,从660万农民中找出94万贫困人口,从极贫户着手,采取先难后易、逐步推进的方式,确保"六个到村到户",帮扶不脱贫不脱钩,让贫瘠山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截至目前,实现习水、正安、务川三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8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9.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1.3%下降至11.7%,排名全省第二。补齐短板——扶贫真遵义贫困人口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正安、  相似文献   

11.
时政资讯     
我国形成"大扶贫"格局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近日表示,我国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快了扶贫进程。王国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继续缓解。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820万减少到147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从5825万减少到2841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并计划在未来五年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0万人之内,意义极其重大。作为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西部省份,贵州能够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人口,首先就是对全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大贡献。特别贵州的很多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有数据显示,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十一五”时期,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为什么说贵州仍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呢?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的意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深入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意见》,作出了"1269"扶贫开发总体部署,其内容是以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为总揽,坚决打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两场硬仗,积极  相似文献   

15.
扶贫攻坚中的返贫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致力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从而使大批贫困人口脱离了困境,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万,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随着脱贫人口的增加和主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脱贫后又重新返贫的人口越来越多,在现存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返贫现象突出。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返贫,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扶贫攻坚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返贫的基本特点与危害 扶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到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贵州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贵州在"十二五"时期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的基础上,2016年又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并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然而,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贵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村  相似文献   

17.
一自198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工作以来,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92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87年的2-5亿减少到8000万。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三西”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计划的实...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已达到23个,低保对象已达1509万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41.6亿元。多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农村存在丧失劳动能力、疾病缠身和自然灾害等致贫原因,开发式扶贫难以在一些困难农户身上奏效,并难以杜绝一些返贫现象,导致近年来中国农村减贫难度逐步加大,速度趋缓。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全国重点贫困省区之一。1985年,全省贫困人口1500万,占当时农村人口的57%。到1993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1000万,在全省农村人口中所占比例也下降到35%,占当年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8。但全省贫困人口中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的极贫人口仍达392万,集中连片的贫困县有4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突出特点,决定了我省脱贫的难度大,扶贫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从1986年以来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组织的开发性扶贫计划,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国农村剩下的未获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是缺乏正常的劳动能力或基本生存条件的。要解决这些人的温饱问题必须变扶贫为低保,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不是绝对地不要扶贫,低保和扶贫应同时存在并力争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