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尹怀勤 《党课》2009,(8):87-90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利用即将返回地球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对正在研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预测系统的精确度进行了测试。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隼鸟”号航天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4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  相似文献   

3.
尹怀勤 《党课》2011,(15):92-94
今年6月9日,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成功飞离月球,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深空,开始执行其肩负的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拓展性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4.
小华 《党建文汇》2006,(1):42-42
美国宇航局(NASA)称.小行星“阿波非斯”将在2029年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力足以使美国得州消失.或使两个欧洲国家消失.在如此毁灭性的撞击中,地球上的生物将难以逃过此劫.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了一个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  相似文献   

5.
“世界末日”这个词近来似乎很时髦。天文学家预言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今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举办了“行星防御大会”;电影导演们则争拍“末日电影”。与此相对,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不少人在为应对“世界末日”做准备.他们将动植物的“种子”或藏于北极或藏于城市,并把相关设施比喻为《圣经》故事中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6.
王威 《党建文汇》2007,(10):38-38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6亿年前,两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运转的小行星发生碰撞,产生很多大块岩石急速冲向地球,其中一块最终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7.
吴文俊 《新湘评论》2010,(14):56-56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发现者是中国第一位天文学留学生张钰哲。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被张钰哲以“中华”命名,也成为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8.
唐宋 《学习导报》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9.
唐宋 《新湘评论》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1月17日称,他们在一颗彗星上首次发现了组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甘氨酸(氨基酸的一种),从而支持了地球上生命的原始成分源自太空的理论。微量的甘氨酸是美国航天局“星尘”号探测器在距地球约3.9亿公里的“维尔德2号”(Wild2)彗星尾部捕获的尘埃样本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4):120-123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隐藏着一座形成于大约300万年前的“死亡谷”。山谷全长225公里,两旁断壁高悬,怪石林立,最宽处26公里,最窄处仅有6公里。这里是北美洲最炎热干旱的地区,曾在1913年创下576℃的西半球高媪纪录,被印第安人称为“着火的土地”。这里有会走路的石头,是飞禽走兽的天堂,却让无数人丧命。曾有人这样形容死亡谷:“这里是地球上离邪恶的地狱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长的“管道”人体各处布满着一千多亿条纤细的微小血管,如果全部连接起来。几乎长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  相似文献   

13.
普米 《党员文摘》2008,(3):18-19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名字的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一颗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袁隆平在科研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物质利益面前甘守清贫,不图享受;在生活中他风趣幽默,童心未泯,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大西南通往沿海的黄金通道上,有一座美丽的山水桥城——都匀,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云贵高原上。都匀,原名“都云”,布依语意为“彩云之城”,因城东一公里处有一个氤氲缭绕的都云洞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知识园地     
地球上的水来自彗星国际学术界有一种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它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最近,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可证明这一理论的依据:一颗被称为利内亚尔的冰块彗星。据科学家们推测,这颗彗星含水33亿公斤,如果浇洒在地球上,可形成一个大湖泊。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利内亚尔彗星在炽烈的阳光下蒸发成了蒸气。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观察到了这一过程。实验证明,数十亿年前在离木星不远处形成的彗星含有的水和地球上海洋里的水是一样的。而利内亚尔彗星正是在离木星轨道不远的地方诞生的。(摘自《…  相似文献   

16.
利文 《党建文汇》2002,(10):32-32
4月1日下午.按照计划,遨游太空6天零18小时、行程540余万公里、绕地球飞行108圈的“神舟”三号终于从遥远的太空返回。  相似文献   

17.
他一生中做过两次改变命运的抉择——为了2000多个孩子的未来,他始终坚守三尺讲台;他每天要走十七八公里崎岖而漫长的山路,风雨无阻、不畏艰辛地走了整整36年、2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6圈有余,骑坏了3台自行车、1台摩托车,至于走坏了多少双鞋,磨坏了多少车胎,早已数不过来;  相似文献   

18.
日历翻开到1976年7月28日.历史凝固在凌晨3时42分56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骤然爆发,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一时间地球颤动,地层轰鸣,一场人类史上惨烈的地震灾难降临到唐山人民的头上;转眼间唐山市区变成一片废墟,242419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81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是生活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的一名普通牧民,也是这片草原上一颗闪亮的星。在乌恰县,布茹玛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防线上,她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行走8万多公里,用满腔的爱国之情在十余万块石头上刻下了“中国”两个字。2006年,她用柯尔克孜文刻写的“中国石”,  相似文献   

20.
在距离地球190亿公里的遥远宇宙深空,有一位地球的旅行者,孤独而执着地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旅行,美国宇航局发布了一条今全世界为之振奋的消息——经过36年的飞行,“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已确认飞出日球层。开启人类星际探索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