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原乡人奔腾的热血,不回到原乡,是不会平静的.这是台湾作家钟理和的名句.1993年6月,两鬓斑白的林木辗转离台44年后,终于得以回台湾探亲.他发现,台湾不仅城市街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台湾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几天,林木为早已谢世的长辈扫墓祭奠,与同辈兄妹以及他们的一大群子孙聚谈.在交谈中林木深切地感觉到:台湾的过去似乎被遗忘了.但老一辈的怀旧却是相通的.老同学相聚特意选在台北中山北路一条老巷子里.那是他们学生时期常常欢聚的地方.他们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吕赫若是为海峡两岸文学界共同重新发掘/发现的特殊的台湾现代作家.今天我们将他还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左翼作家.我将他定位在革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重要的代表.吕赫若作品的全面翻译介绍,改变了台湾现代文学史的最高成就状  相似文献   

3.
二、与同辈作家比较所谓“同辈”作家,有两个含义:一是从年龄上看彼此相仿佛的作家,例如陈映真之于白先勇等;二是在同一时期写作,从不同的侧面共同表现着时代问题的作家,例如1949年以后从大陆去台的作家。如果说日据时期的台湾的苦难,在小说中表现为异族奴役下物质生活的贫困匮乏(如赖和笔下的秦得参等)和精神生活的极度苦闷(如龙英琮笔下的陈有三等),于是绝望,颓唐,讽刺,反抗,……成为小说常见的基调,那么,光复以后,国民党的统治取代了日本殖民当局的地位,日本人从台湾的前台上消失了。不幸的是,祖国统一的局面并未形成,对于曾热切盼望回归祖国的台湾平民知识分子而言,一场“二·二八”事件带来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台湾作家吕赫若的代表作《牛车》,与中国大陆作家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进行比较,探讨了两位左翼作家对伴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而来的畸形“现代化”的揭露与批判,分析了他们面对被殖民化和现代化的纽结而产生的困惑,以及对今天“全球化”时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标 《台声》2009,(5):20-2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五四”9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曾在它影响下发生过深刻变革的台湾。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大陆五四运动浪潮,以迅猛之势,冲刷被日本占据25年之久的台湾岛,迅即在岛内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相似文献   

7.
论“台独”“台独”是要台湾永远独立于中国之外,另建国家。其构成分子大约如后: (1)华皮日骨者:日本据台半世纪,日本战败投降后,一些苗裔仍留在台湾,多改名换姓成为假中国人。骨子里怀恋日本,仇恨中国,他们大多成为“台独”的死硬派。(2)被“皇民化”而认贼作父者:日据时期强行“皇民化运动”,部分人中毒过深,习性难改:崇拜日本,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田地 《台声》2005,(11):44-45
60年前的今天,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肆虐猖狂了长达8年的日本法西斯主义侵略者,在广大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反抗以及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打击下,终于低下了他们那过去曾趾高气扬的头颅。60年前的今日,惨遭日本帝国主义强盗蹂躏并与之反抗了半个世纪的台湾人民,终于将法西斯强盗从台湾的领土上赶了出去,在经过了50年后,离散多年的海外赤子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75年前的今天,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无法忍受日本殖民者的残暴凌虐,在占尽劣势的情况下依旧毅然而然地点燃了抗争的风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这50年的时…  相似文献   

10.
正记得小时候曾听爷爷说,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台湾。他们掠夺台湾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稍有反抗,日本殖民者就会疯狂报复,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有家不能回,也包括我的爷爷。由于爷爷的反抗,触犯了日本殖民者,爷爷无法回家,只能连夜逃离台湾搭船北航,漂泊到福建,后来定居莆田平海。家仇国恨一晃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台湾虽无日本的殖民统治,但我的家  相似文献   

11.
在监狱中阅读、创作、出书,这对于绝大多数的受刑人来说,不啻新奇和梦想,甚至从来都不曾想过。然而在祖国宝岛台湾,却有这样一位青年作家,为众多身陷囹圄的受刑人打开了生命的故事盒,让他们在文学的天地之间获得了心灵的解脱,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出口。这就是被昵称为文坛“神奇魔法师”的欧银钏。欧银钏出生于台湾澎湖,大学毕业后,曾任台湾《皇冠》杂志编辑,现为台湾《民生报》记者。1996年曾应邀来南京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作为作家,欧银钏以散文、小说创作为主,她下笔有情,常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读者一起倘…  相似文献   

12.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近50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领导集体在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台湾省籍问题被挑起与从"中国民族主义"向"台湾民族主义"转换的"新国族"打造有关.外省作家的文学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族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代状况的回应,而他们对家族及国族历史再现的游移同样是中国民族主义叙事模式在当代台湾的命运表征.本土化的论述为外省作家回顾家族与国族历史提供了"历史性机缘",剧烈变化的时代瓦解了他们之前的历史观念,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替代性历史叙述又与他们的思想情感有所阻隔.徘徊于两种论述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的历史书写成为一种双向的抗拒与暖昧的战斗.本文从家族书写中对父辈历史的再现、外省第二代的历史感知与现实认同、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及意识形态危机三方面论述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历史书写与家国想象.  相似文献   

14.
对于发生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俄国曾有两个著名的反对者——普列汉诺夫和高尔基。他们很早就认识列宁,并对其早期革命活动和著作出版给予过帮助和支持,但后来他们都与列宁产生了严重分歧。这一段历史不应被遗忘。  相似文献   

15.
唐山过台湾的故事翻开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到,从秦汉时代起,闽越族就居住在台湾海峡两岸。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中国大陆居民大规模经营台湾,最早的一次是在1700年以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孙策、孙权兄弟在江东建立吴国,曾派军队在卫温。诸葛直率领下,渡海到达台湾。那时的吴国学者沈莹曾写下了一本《临海水土志》,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台湾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人推测说,当年,沈莹很可能曾经随卫温等人到过台湾,不然不可能对台湾的描述如此具体、如此明晰。到了公元607年,隋朝统一中国。隋炀帝根据一个名叫何…  相似文献   

16.
(一) 1988年,于是之在北京人艺接待两名台湾作家,命我作陪。交谈中间,对方谈到一个现象,即大陆上的,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些作家当中,1949年之后,写作最勤、著述最丰的当属老舍。老舍去世之后,中国的话剧舞台即使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仍让人感到某种寂寞……解放后的17年里,老舍先后创作了23部剧本及一批散文,和至少两部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正红旗下》。其中《正红旗下》没有写完。老舍以写作为生命存在方式。于是之则讲到了另一个现象:解放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批作家里,作品能够不断被改编,不断被搬上舞台与银幕的作家有两位,一位是南边的鲁迅;一位是北边的老舍。截止到1998年,几乎老舍的全部中长篇小说诸如《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上海和台湾都出现了一些进行新感觉书写的作家,这些作家在文本中做过相似的语言实验和叙事实验,倾向于精神分析的人性解剖和交感式的感觉描写,他们的文学实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与各自的文化场域中殖民话语和类型化文本进行文字搏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甲午战争后日本侵略者霸占台湾50年,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台湾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和祖国大陆的各族儿女一样,从未屈服于日本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他们奋起反抗,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给日本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泰雅人发动的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雾社——位于台中埔里地区,因山峦叠嶂,时有雾气笼罩而得名。高山族的一支泰雅人世代都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日军侵台之初,泰雅人就协助过徐骧、刘永福领导的抗日义军。乙未(1895年)反割台斗争失败后,他们又帮助过“抗日三猛”之一柯铁领导的铁国…  相似文献   

19.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2007,2(3):80-88,98
张爱玲与台湾文学史书写有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半个世纪以来,诸种台湾文学史或书写,或缩写,或不写张爱玲,都有其内在的深层原因。作为"文学/文化"的"张爱玲符号",已经成为一种亟待思考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文本在东亚的后殖民和冷战秩序构筑当中被台湾接受的一些脉络,以及在台湾本土意识高扬的背景下台湾新文学史要怎样处理张爱玲的考察,阐述文学制度介入到国族想象后,对作家阐释也出现了较大的位移。而且,也要阐释台湾"独派"人士在处理文化上的身份认同和政治上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0.
《杜鹃山》曾誉满神州。 杨春霞——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一号女主角柯湘的扮演者,就曾以她俊秀的扮相、清丽的嗓音和精湛的演技唱遍中国。其时她对听众的影响,毫不亚于当今任何一位流行音乐歌手的魅力。 整整20年过去!一直没有被人们遗忘的她却像被时间所遗忘,她竟恍若当年,依然光彩照人,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