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促成了传播权力的再分配,也使得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困难愈加增大。全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包括:网络舆论场格局失衡导致现实政治风险迭加;各类社会思潮"众声喧哗"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成严重威胁;西方国家利用网络霸权强化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与操纵等。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媒体时代为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更多机遇,同时,也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诸如全媒体传播极大削弱传统传播方式的有效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思潮多元话语消弭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非理性碎片化传播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危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需要建设高质量全媒体传播体系,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广大网民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推动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意见领袖正向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3.
4.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之争的主战场由线下转到线上网络领域。目前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话语呈单向性、重复性样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之争的话语表达焦点,切实了解青年学生及其话语表达和接受的特点,建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其重构路径为:打造融媒体网络矩阵,建构高素质新媒体宣传工作梯队,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价值观念隐形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发挥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的关键作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维度在于政治权威的文化感召、核心价值的精神引领、团结奋进的行动指南。高校实践在事实、逻辑、实质和发展等方面存在着现实困境,亟需推进"打造共享平台、提升共情能力、建立共振机制、丰富共生体系"的四位一体建构路径,进一步焕发内在动力、催生奋进伟力、释放时代张力、提升创新能力,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势地位,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过程全程化、话语传播载体全息化、话语传播主体全员化、话语传播效度全效化。这些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情境、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客体关系、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效度的局限性,使得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传播面临危机。因此,全媒体时代的高校必须化“危”为“机”,构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话语传播体系;凝聚合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话语主体;守正创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彩话语内容;推陈出新,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样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7.
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诸话语的逻辑圆融性、价值相容性、功能互撑性和现实通约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鲜明展现,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前提要件.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诸话语中,存在着一些不自洽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应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建设,逐步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不自洽性话语,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趋向完美.  相似文献   

9.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确立"全程育人"的大德育模式,就是要求在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社会生活世俗化、精神领域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自媒体化等冲击下,坚持以德为先,通过强化责任管理、提升理论、改革课程、创新方式、加强校园文化等途径,建构起有效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理论体系建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话语范畴和话语基础为依据,呈现科学性和统合力;话语表达建构要以准确性、生动性、主导性、规范性为必要条件;传播体系建构要充分体现话语传播的融合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感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表现力;价值体系构建要彰显话语核心和话语发展的价值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发展力,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吕峰 《党的文献》2019,(6):55-6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和富有感召力的话语表达使意识形态工作直面现实、贴近群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善于讲故事,通过蕴含事实、形象、情感、道理的故事讲述,使话语叙事情理兼备;二是善于使用修辞,恰当使用化理论话语为生活话语的比喻修辞和化话语资源为话语力量的引用修辞,使话语阐释生动形象;三是善于高度概括,使用浓缩思想又新颖别致的语言,使话语呈现言简意赅;四是善用群众语言,使用贴近群众的生活话语,使话语讲述通俗易懂。这些特色使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呈现出强大的话语底气和话语自信,极大增强了话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13.
新时代,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大趋势,其跨时空、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等传播特点和优势,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为高校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资源、新平台,也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更严峻的现实挑战。全媒体视域下,高校要加快树立全媒体融合思维,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善用大数据筑牢高校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历经百余年,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得到了极大完善。就历史和理论逻辑而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实现了伟大飞跃和创新发展;就成就而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实现了重点聚焦;就经验而言,新时代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以“唤起民众”为目的,形成了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日救国话语、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理想话语、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党的建设话语等在内的一套话语体系,而贯穿这一话语体系始终的是矛盾分析法的辩证思维。这一时期毛泽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带有朴素的阶级情,实现了话语立场的根本变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以面向实践为价值旨归;呈现磅礴的大气势,展现出一代伟人的风采。毛泽东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启示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灵活运用;又要凸显民族特色,实现古为今用;还应与西方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实现洋为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比赛”意识,还要重视“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全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必将深刻影响其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前,社会对于媒介素养的认识普遍不足,导致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多方面的缺失与问题。高校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推进媒介教育体系构建,切实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11)
基于网络而兴的微博等新媒体已成为发展最迅猛、影响最深广的强势媒体。微政时代的来临,使微博成为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政治斗争阵地。一方面有助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通过新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引导与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增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给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微博的特点,探索微博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新模式,占领微博舆论制高点,加强微博的监管,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以增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常宴会 《探索》2023,(4):177-188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多种隐喻,包括战争隐喻、建筑隐喻、生命隐喻和容器隐喻等类型。战争隐喻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斗争性,旨在争夺话语权;建筑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性特征,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系化;生命隐喻强调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突出培养接班人的工作目标;容器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工作借助的传播媒介,要求意识形态工作依循传播媒介的特性来提升工作效果。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兼具认知和修辞功能。从认知方面来看,战争隐喻在所有隐喻中居于主导地位,反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它要求意识形态话语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变化,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应调整。从修辞方面来看,适度运用隐喻符合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在实际运用时,要特别重视受众的感受。认知与修辞维度的统一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先进性,又要不断实现话语创新,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就是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指导生成的党的相关理论通过党员干部的政治话语、理论研究者的学术话语等话语形式,在一定的传播手段下影响群众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其本质就是话语权。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有助于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领导权、扩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目前,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面临话语内容理论性与普及性之间"貌合神离"、话语表达形式与内容之间"词不达意"、话语体系传统与创新之间"势不两立"、说话者言与行之间"言行不一"等现实困境。以提高话语的艺术性为切入点、以推动话语体系转换为支撑点、以增强说话者综合素质为关键点、以满足群众利益期待为落脚点,是当前提高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