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生态的优恶良善同权力运行状况密切相关。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成为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问题。在权力结构中,"一把手"是"关键的少数",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实际作用均表明:能不能监督制约"一把手",构成权力能否被监督制约和政治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理想信念动摇、权力高度集中且权责不对等、编织腐败圈子等因素纠结在一起,成为监督制约"一把手"的突出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应从构建分权制衡机制、加大对圈子腐败的治理力度、锻造社会廉洁价值观、抓住用人和决策腐败两大关键因素方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重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重构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虽然党的历史上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党内政治生态重构的历史实践,但是依然存在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权力受监督制约面临困境以及反腐斗争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重构依然任重道远,寻求党内政治生态重构路径,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从政治哲学角度阐述了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公共权力存在的道义基础和终极价值;第二,从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立角度阐发了公共权力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公共权力的社会本位;第三,辨证考察了集权和分权、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权力监督制约的人民主体性。联系当前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权力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促生了新的政治生态:公民的权利表达趋于活跃,社会公共领域重构,公共议程的设置权力分散,社会共识的底线调整。政府公信力在这种政治生态中面临着权力弥散导致的公众信任竞争、权力向权威转化的社会基础和方式变化、政府结构和回应能力方面的挑战,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应当将互联网当作权力资源来对待,探索并掌握信息流转规律;在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信息弥合机制的基础上打造联动的整合性宣传沟通架构;制定完整的宣传和沟通战略,引领社会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以政府自身的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契约论的产生,以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和政治权力的来源,给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西欧带来了政治解放的曙光。警察权是政府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出发给予警察定位以及探讨警察权的社会基础,对于深刻认识警察权的权力归属,防止警察权异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此着眼,权利基础、合法性基础、契约基础、政治权力基础和法律基础是警察权的五项基础权利渊源。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监督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我国反腐倡廉的可靠保证。由于当前社会监督存在知情权难以保障,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权威,监督主体意识淡漠,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社会监督的威力与效能。实现权利系统对行政权力系统的合理约束,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政务公开是前提,建设新型文化、培育民主意识是基础,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实现社会监督制度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利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以监督制约为基本职责,并掌握一定监督权力的执政党的专门监督机构,提高其监督制约能力是完善社会  相似文献   

8.
反腐败的关键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王德新腐败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腐败,反腐败必须以权力相制衡,要从监督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上强化对权力的制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执政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态构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党的大局深入分析,发现党内政治生态仍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权力监督制约不到位、纪律规矩意识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开启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时代。本文认为,应从选人用人、思想觉悟、制度建设、监督体系、加快创新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反腐败必须重在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这种机制由四种模式构成:权力模式、道德模式、权利模式、制度模式。四种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在实际运作中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目前,我国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虽已初步形成,但运行中的低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采取必要的手段。其中,对权力实行有效监督与制约的基本手段有三个:一是民主手段,二是公开手段,三是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1.
夯实社会领域防治腐败的基础,关键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理清路径。通过发展人民民主,充分调动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形成社会防治腐败的整体合力;通过扩大社会公开,创造对社会管理权力监督制约的便利条件,不断增强监督制约权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进一步完善惩防腐败制度体系,狠抓制度的执行,营造依法反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社会的崛起,导致阶层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因而公民对公共权力机关特别是人大制度的回应机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那么,公共权力机关应如何回应这一需求呢?重构人大代表责任体系无疑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民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内含着深刻的监督精神,民主制度无不以监督机制作为其实现的基本方式。文章分析了民主政治的监督机理及对腐败的遏制作用,阐述了民主监督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公民权力的力量聚集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指出了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具有重要的监督制衡作用。文章还指出了公民享有必要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手段对于行使监督作用和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宪政视野下中国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是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必须以宪政为框架规范和约束我国的行政权力,这既是宪政国家内在的本质规定,又是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的现实要求。针对我国政治权力结构失衡、利益关系主导行政权力等现实障碍,必须从推进政治权力结构的均衡化、重构财政权运行关系等多层面入手,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5.
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超前于政治改革,而政府官员腐败和滥用权力、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厉行法治、政府权力分权制衡等.政治改革需要有实施的路线图包括时间表,否则将流于形式和空谈.对于政治民主的体制改革,可先党内后全民,先基层后中高层,从间接民主选举到直接民主选举;对于分权制衡的体制改革,需要明确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关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专职化和司法独立.在政改的推进程序上,可先实行局部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以避免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16.
权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必须针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遏制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7.
福斯特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者,他从社会生产方式、技术、文化等层面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转变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方式、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的国家权力结构、培育新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他的生态政治思想对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问题终究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生态社会运动方兴未艾,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各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世界范围内绿色政治发展的大潮中,以宪法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也逐渐开始了生态化进程.建构一种生态良好的社会,必须追溯到社会政治权力结构中去,以"权利"限制和规范"权力".其中,环境权被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并写入多国宪法,成为宪法生态化趋向的基点.在政治实践中,环境权入宪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契合了生态文明时代特征.在更为深远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环境权入宪有力地彰显了生态正义,促进了 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政治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常性工作,党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生态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政党生态、行政生态环境、制度生态以及法治生态等方面成绩显著。我国的政治生态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也存在着权力结构的高度集中与多元制衡的矛盾,政治交流较封闭,政治生态价值标准有所偏离等问题,因此需要建构政治生态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绝对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而要防止权力滥用,制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就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早在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特点决定了要对党和国家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要完善现行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尤为重要。民主监督可以对党和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减少决策的失误和政治腐败。针对当时民主监督既存在不敢监督、监督无用的情况,也存在监督无章可循、不规范的情况,邓小平对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