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浪 《世纪桥》2023,(6):69-71
随着微博、微信、短视频、易班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同时,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在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状况,研究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所决定。在新媒体时代,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社交成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形态。对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的研究成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的必要内容。从新媒体社交的作用、对象、特征和所形成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及其规律,并根据其行为规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强连接朋辈传递思想正能量;发挥弱连接朋辈作用激发辨别能力;平衡网络社交朋辈的强连接和弱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数字为依托快速兴起的新媒体,已深深地浸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并对其价值观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因而了解新媒体的内涵、特点、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规律,有利于从社会、高校、个人这三个层面探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着力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消解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姜婉宁 《世纪桥》2016,(7):38-39
大学生是受以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影响至深的群体之一,这决定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适应新的时代特点,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应有效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势新媒体,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作用,建立新媒体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发布机制,完善大学生党员新媒体使用行为的监督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改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但同时也面临着大学生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网络上涉民族言论不同程度存在风险、对网络言论的监督存在薄弱点等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从挖掘新兴元宇宙空间,构建校园新媒体平台,整合新旧媒体资源,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起高校全媒体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新格局,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大量普及对于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项挑战。从新媒体的定义出发,着重讨论目前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提出学校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大学生们能够正确看待、利用新媒体,给高校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部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运用好新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正确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拓展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合理规避其消极影响,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只有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加大新媒体建设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注重新媒体文化的渗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在大学生公民教育过程中的新作用日益凸显:体现了教育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海量性,体现了教育形式的数字化与交互性,体现了教育语境的虚拟性。我们要善于积极主动地掌握和利用这种教育的新形式。同时,新媒体传播方式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模式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规范新媒体运作,加强社会媒介素养教育,从而将大学生公民教育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由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同样给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对的问题。通过简要讨论新媒体的内涵,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且针对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落实大学生思政工作进行了策略性思考,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虚拟社区成为大学生思想活动的重要场所。新媒体虚拟社区中大学生思想的群聚性、多元性、动态性、可塑性等特点深刻影响了学生群体的集体意识和行为方式。而大学生思想变化也表征为共同参与、思想认同、共同创造、思想异化等过程和结果。为了更好地引导新媒体虚拟社区中大学生思潮的方向,可从营造兼容并蓄的新媒体虚拟社区环境、以网络伦理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探索疏导新媒体思想流变的管控机制、拓展新媒体虚拟社区的教育服务平台等方面引导新媒体虚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潮,使之具有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位"理论,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增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导向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教育、社会需求的目标和大学生的特点,将大学生塑造成为"理性的生态人",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10)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重要一环,始终发挥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旧有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管理机制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维、心理、行为特点不相符,导致思政教育课程效果差的问题异常突出。机遇在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依托新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与平台,对现有思政教育课程进行转型建设。要在真正尊重大学生受教育主体地位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重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魅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位"理论,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增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导向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教育、社会需求的目标和大学生的特点,将大学生塑造成为"理性的生态人",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弱化的困境。文章借力于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等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的主要原因,提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新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正确认识新媒体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运用新媒体引领和服务青年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摆在高校共青团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范光泉  汤灿 《学习月刊》2014,(4):102-102
一、新媒体概念定位及传播趋势 新媒体指的是具有网络传播性、实时性、能够迅速在人群中传播的特定媒体。就目前而言.新媒体在新时代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中间.新媒体的运用和使用变得更加频繁。微信、qq、msn的覆盖率在青年人中间变得更加普遍。新媒体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团学组织重视.相互的使用让新媒体的作用起到壹加壹大于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