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警惕印度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对印度的印象也许还是《大篷车》、《流浪者》、大包头的印度兵、以及无休止的种族冲突。近年来,当我们放眼向洋看世界时,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却从我们的视线中渐渐淡出了。但是,不甘寂寞的印度用一个“大炮仗”(核弹)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警醒:我们身边有了一个手握核武器的充满敌意的邻国。我们不搞对抗,但我们必须了解印度已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印度如何看中国?印度为什么不顾一切要搞核试?…… 四川大学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室主任张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印度问题专家之一。印度核试前夕,他曾进入印度广泛考察。他的观察也许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印度,更准确地评价印度。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农协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仍是乡土中国,仍是乡村中国。 因为,乡村这样广大;因为,乡居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乡土的情感仍然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 我们希望中国充满着好消息——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和谐的新乡村。 什么是和谐的新乡村,怎样才算? 二战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提出“四大自由”的口号,即“言论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斯时,有位中国人做了个补充,他说;我们不能只拥有四大自由,还有第五自由,比较其他四项都伟大,没有它,他们就没有四大自由。 他说的是“免于愚昧的自由”。 这位中国人即是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1890~1990),他曾被美洲学术届共推为“对人类发展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2003年夏天,编者拜访了多位对农村问题有深切关注的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及了晏阳初先生。而他们不仅缅怀着前辈的伟人,同时,他们在身体力行,深入民间,用晏阳初先生的话说,是“以表证来教学,从实干来学习”。同时,行事的原则是“不是救济,而是发扬”。即激发农民朋友们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他们自发自动的精神——晏阳初先生的身后并不寂寞。 这些深入民间的朋友,也是我们本期独家策划里的作者,或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于建嵘先生、高战先生、赵树凯先生、唐昊先生、朱雨展先生、黄卧云先生,他们都发现:中国的农民弟兄们,一直在致力于“免于愚昧的自由”,而且,许多中国农民们的精神状态,其实并不会比诸多城市里“有知识的人”、“养尊处优者”,更缺少自由与尊严。当他们深入乡村,他们也被爱,被责任所激励与推动着。 我们应当帮助乡村!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与之融合,自助,共进。 因为,中国,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就是乡土中国。 因为,乡村的和谐,就是中国的和谐,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这个时代正在交得越来越多元吗?看起来像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多元一定就是滋生自由的沃土吗?不一定。程巍先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细节,让人回味。一次,他同几个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他忽然打断了话题,向美国朋友提出了一个颇让人尴尬的问  相似文献   

4.
环顾今日之世界,恐怕再也难以找到一块象中国这样适合自行车栖身的乐土。对于自行车,我们向来怀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同时也为它感到自豪——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不愧为自行车“王国”。这一点,或者连自行车的发明者做梦也想不到。当年,退位的清末皇帝溥仪,为了在宫中骑自行车,竟叫人将所有的门槛锯掉。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自行车的偏爱, 并非始于今日。很难怪人们对自行车情有独钟,因为它轻巧、灵活、方便。如同中国以人口之多而著称于世上一样,自行车也在中国这片乐土上——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4)
正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孙中山先生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且他坚信中国强盛起来以后,"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很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一 无须什么专门知识,中国人都能讲讲日本。 在漫长历史里,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中国也总是对日本示惠,遣唐使等历代日本使者受到中国官府的厚待,中国民间则有鉴真大和尚这样的佛子悲愿行迹;近代以前的中日关系是中国文明影  相似文献   

7.
章剑锋 《南风窗》2012,(17):88-91
这个时代的宠儿,早年不过是一文不名的琴童,处于社会底层。北京奥运会是个分水岭,他与中国主流社会的关系彻底改写。30岁的年轻人,当他被推到一个要为家国天下有所担当的舞台中央,怎样摆放功名利禄也就成了不小的考验。"因为古典音乐界毕竟还是有一点种族歧视的,尤其是在90年代末。我初到美国时也受到嘲笑,他们说,中国人?弹钢琴?上帝啊,你们能不能学点儿别的?他们觉得中国人顶多开个餐馆完事儿了。"郎国任打算写一本自传,讲述他与郎朗30年来在艺术道路上携手打拼的人生历程。30年间,在他近乎疯狂的鞭策中,郎朗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底层琴童冲到世界顶端,成为西方古典音乐殿堂里炫目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16日,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理事长、前外务省次官、日本前驻俄罗斯及联合国大使小和田恒先生访问北京大学,并向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发表了题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与日中关系》的演讲,受到与会师生的欢迎。本刊特此将他的英文演讲稿译成中文发表。  相似文献   

9.
陈仓 《法制博览》2011,(14):4-5
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他曾以一本(忸陋的中国人》震惊海内外。实际上,在100多年来的对外开放和社会转型中,言说国人丑陋的并非柏杨先生一人,他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他属于集大成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哈佛大学,坐落着一个赫赫有名的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这里收藏着八十多万册中文图书,其中的善本古籍特藏,以其质量之高、数量之大享誉世界.可以说,这里是西方世界最大、最好的中国善本收藏地之一. 从图书馆的创办者、继承者,到慕名而来的众多学者,哈佛燕京图书馆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肇始:戈鲲化带来首批藏书 “一位熟悉自己国家典籍的中国知名作者,给‘新世界’带来了从其祖国的文献中精选的著作.其中最新也让人好奇的,是他自己刊行的诗集.”1882年1月9日,《波士顿每日广告人》这样写道.这位中国人不是别人,正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教授中文的戈鲲化,其中提到的诗集,就是他当时用作教学的《人寿堂诗钞》.  相似文献   

11.
陈仓 《法制博览》2010,(10):28-29
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他曾以一本《丑陋的中国人》震惊海内外。实际上,在100多年来的对外开放和社会转型中,言说国人丑陋的并非柏杨先生一人,他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他属于集大成者之一。关于国人中某些国民性问题,中外政治家,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科技、经济、宗教界多位名家都多少有与柏杨先生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其中洋人中的“中国通”们关于国人丑陋的观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并对之抱有很大热情的人。他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为了预防中国资本家垄断的流弊 ,提出了“实行国家社会主义”、“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的政策 ,创造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学说 ,希望将来在中国造成一个共产世界。孙中山在当年提出的许多设想 ,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一年多前,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期间,意大利服装设计大师瓦伦提诺和费雷来到北京,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接见了他们。 今年4月底,皮尔·卡丹第20次来到中国。他设在’9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的“卡丹村”依然是众所注目的焦点,但对于掌声他已不再稀奇。  相似文献   

14.
邓聿文 《工会博览》2013,(23):15-15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诺诺之人.这种时候,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仇和就是这样一个官场"异类".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履职昆明还未到两月,已经在昆明官场刮起了一股新政风暴.他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欢迎,对会议上打瞌睡干部的训斥,特别是规定全市领导和各部门官员的电话向老百姓公布,等等,使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5.
张威 《工会博览》2010,(13):12-13
高速铁路标志着一个国家铁路现代化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象征。铁路人用中国人特有的意志品质,完成了一个新时代里的奇迹。千千万万铁路建设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不仅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我国铁路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向世界亮出了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相似文献   

16.
千呼万唤假若给你“新疆”这个话题,你能说出它最有名的哪几样?——哈密瓜、葡萄?黄风暴、沙漠? 也许你会油然想起阿凡提。这位乐观的先生,一言一行都已经成为新疆的一绝,新疆的一种骄傲。他不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范围的名人了。我到新疆当然是下车伊始就与人议及阿凡提。有新疆这样的土地,那就有阿凡提这样的民族精萃。渐渐地,我与当地人之间的话题引入了一个新的念头:新疆如今还有阿凡提的传人么? 维吾尔人一听此言哑然失笑。“我们的阿凡提,当然的有!”那神情,那语气,都不容置疑。当年在新疆最有名的“阿凡提”,名叫伊沙木,是位住在西部  相似文献   

17.
钢铁大王卡内基在他的自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天早上,洛伯里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寒暄过后,他把一个信封递给我说:“请你把写这信封的秘书辞掉。”当时我大感惊异。“为什么?”我问,“这个秘书平时做事十分认真,品行也很不错,他有什么事得罪你吗?”洛伯里指着信封上的一行名字说:“他怎么可以把我的姓氏写错?”我说:“这种笔误难免,即使写错了,也不过是粗心而已,何必当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至今我每天收到的许多信件中,就有十分之二三把我的名字拼错。如果对这种事情都要计较,也许我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和海蒂·托夫勒发表了一篇文章《下个世纪的分水岭》,忧心忡忡地预言:“在下一个一千年,人类面临的最大危险将不是东西方冲突,甚至也不是南北方冲突,而是快步伐世界与慢步伐世界的分离。”两位托夫勒尤其担心“深受庞大的农业人口之累的慢步伐地区”,他们甚至断言:当中国的发达地区如上海“可能与世界经济联结时,它们国内的几十亿农民则可能仍然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与它们分离。”看来,托夫勒先生虽不乏真知灼见,却不太了解中国国情。他对中国农村的估计至少在一部分地区是失准的,比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快步伐,快步伐!位于珠江水系汇合处,拥有28个市、县,土地面积达4.43万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近年来发展之迅速  相似文献   

19.
人de中国     
《南风窗》2003,(13)
50多年前,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多少国人为之慷慨泪下。另一位诗人不久则有“时间开始了”这样的献辞,语出赤诚,毫无矫饰。 而我们知道,对于人类而言,幸福不会一蹴而就——因为人的成长,人的解放,人的成为“独立的存在”,“完整的存在”,需要具体、坚韧、持久地争取。而从一种限制状态下解放了的人,又将产生新的解放需求,永无停顿之时。 如果说,1949年,中国人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三座大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取得“站起来”的资格;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人最大的成就,是解决了民生亦即温饱的问题,使中国人得以“站稳”在国土上;那么,跨入21世纪,中国人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正在于人民各项具体权利的完全确立、完全实现、完全保障。唯此。“人”才能迈开脚步,自由行走、自由思想、自由创造,属于每个公民自己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人的中国——我们要以敏锐的眼,重审公民与国家间的关系。 人的中国——我们要以结实的手,构造一个能充分保障人权的现代国家。 人的中国——我们要以温热的心,实现这片国土上所有人生存境界的向上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一个成年人手足并拢地躺下来,实占地面积约0.94平方米。这就是2平方米居住面积的概念,也是中国城市住房问题的底线。今天仍有许多中国人在这底线以下,他们正竭力向它靠拢。 当然,也有阳光明媚的另一个世界。广厦千万,花园洋房。某山庄的一项调查表明,该山庄建筑总面积约5.86万平方米,月常住人口为58.6人,人均占有面积刚好1000平方米。这是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般的现实。 2平方米与1000平方米,仿佛是当今中国的两极。 幸运的是,我已经脱离了其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