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2016年1月1日起,第三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这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仅实现了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衔接,也将“大气十条”中的有效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因此,该部新法被称为“雾霾法”.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将考核对象从全国重点城市扩展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一级细化目标,将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主要负责领导身上.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宠儿。然而,工业化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工业化却使污染物的排放量逐渐增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在众多污染当中,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也与公众的联系较为密切。本文将对"雾霾"及大气污染做出定义之后,从大气环境状况以及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入手,对大气污染的防治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完善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正在进行之中,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除了基于气候变化问题对二氧化碳的规制作出回应,以及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应引入分区管理制度外,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仍然呈现出以政府为主体,以污染企业为规制对象的单一化威权体制特征,其法律实施效果不佳,也不符合现代社会自我管制与和谐发展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强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为社会自我管制和公众参与提供条件,并基于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动因的不同,改变目前法律责任规定中重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对雾霾问题的持续关注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日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分组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雾霾,同样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从执法检查报告来看,2014年上半年,大气污染治理尽管有所进展,但与百姓期待和既定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乏力"、排污惩处力度弱等问题一直存在,成为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布,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雾霾污染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自2014年3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以来,北京市雾霾污染问题进一步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雾霾污染防治立法有利于北京市雾霾污染治理举措的系统化、具体化,对北京市雾霾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法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依托,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和修改为中心,对北京市雾霾污染防治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因环境侵权而导致的人身及财产损害在中国目前很难得到赔偿,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更是难上加难。本文就此提出几点设想,以求教于方家。一、在环境法律法规中加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规定无论是《环境保护法》还是《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其中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主要侧重于污染企业的行政责任,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并非其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未来立法或者立法修订中,应当加  相似文献   

8.
刘斌 《政府法制》2013,(34):12-13
作为大气治理的基本法,制定于1987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启动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属于力争今年完成的立法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这部中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终于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对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1989年版《环境保护法》的不合时宜和现时《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个别领域环保特别法将《环境保护法》架空的尴尬局面的改善都将发挥重大作用。《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在创新执法手段、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移动源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但《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这一问题上的规定却存在不足.在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将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改进移动源管理模式,实施有差别的移动源区域防治与合作制度;还应将排污缺陷作为移动源召回的条件之一,从而建立以生产者责任为核心的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7,(5):13-20
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凸显以及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兴起,必然要求加强政府间合作以应对区域大气污染。落实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重在以《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确定的框架为基础,完善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法律制度。基于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检视,应当加以完善的制度有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制度、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制度、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雾霾的袭来,严重的影响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并且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我国各省市作出了积极的对策,以减少雾霾对大气的污染。同时我国也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尚未实施),该法的颁布对治理雾霾、减少大气污染起了重要的作用。各省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制定详细的规则,以更好的防治雾霾。通过分析美英国家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先例,我国可以借鉴有利的经验,以正确的指导我国的治霾行动。然后是雾霾对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影响及危害,及我们应作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当下雾霾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22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议案. 《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爆发“烟雾事件”,一场毒雾夺走了超过1.2万人的生命,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在付出惨痛教训后,英国人开始在法律上寻求救赎之路.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清洁空气法案》,该法案是一部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列席会议的人员对报告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持续爆发的雾霾污染,阻塞国人呼吸权利,重创国家民生形象,俨然已演变成头号环境公害。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去年年底提交立法机关一审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此次修法行动,有望收获的将不仅是保卫蓝天的法制进步,也为反思大气污染深层症结、探索环境治理根本之道提供了历史契机。雾霾倒逼修法2011年入冬以后,持续数日的灰蒙天气突袭全国多个地区,两个令人陌生的新词——"雾霾"和"PM2.5(细颗粒物)",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16.
重典治霾,处罚无上限;规范广告,不能说"疗效"……近日,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广告法修订草案在内的多部法律修订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舆论关注,一方面说明公众知法用法的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立法和修法的民生导向、民意关切。公众关注这些法律,因为它们确实与每个人的权益都息息相关:食品安全法保障的是"舌尖上的安全";大气污染防治法或许能让人少吸入一点PM2.5;而一部细致入微的广告法,既可以换来荧屏前的耳根清净,也能让广告更称职地成为"消费向导"。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业务文选》2012,(22):29-36
1.2012年2月1日环境保护部令第19号公布2.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现场监督检查,保障其正常运行,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和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饮食业油烟扰民问题已成为城市居民环保投诉的热点之一,为了加强对饮食业油烟污染的监督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在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第44条中明确规定:“城市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第32条第2款规定:“居民住宅楼的底层不再安排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不得将居民住宅楼中的住宅用作生产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业经营…  相似文献   

19.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五年立法规划,是未来五年沉甸甸的“立法清单”,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密切相关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增值税法等若干单行税法等,都被列入条件比较成熟、本届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并有望在2014年完成或者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餐饮食文化讲究煎、炒、烹、炸等,而这些烹调方式可产生大量油烟,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一个问题,2000年的《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通过限制“底商条款”,采取了绝对禁止的立法模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一次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奥运的盛会。应当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我国防治城市饮食服务行业油烟污染的立法现状,通过比较借鉴全国其他地方的立法模式和经验,提出修改完善《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中限制“底商条款”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