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批评家经常指责大众文化对于语言的使用或"误用".费斯克接受批评家对大众文化语言的使用或"误用"的描述,同时又坚定地拒绝并反转他们对于这些特征的负面评价.在他看来,不经规训和冒犯式地对语言进行使用或"误用",恰恰是大众"生产者武文本"的重要特征.费斯克对大众文化语言的使用或"误用"的立场,与他对于大众文化、大众文本的基本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当今西方文本理论用文本取代著作作为阅读对象,加深了阅读层面,并借助于互文为文本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打破了著作的封闭性,加强了文本的开放性和相互渗透性。随着文本愈发独立于作者,作者的作用日益弱化,读者的作用凸显出来,因为文本是面向隐含读者写作出来的,读者内在于文本结构。最终,在文本设定的解释限度与读者对文本的解读这两方面的张力中,文本意义得到落实。文本观念应用于文献典籍编纂,令马克思文献呈现出全新面貌:封闭性著作为开放性文本所取代;最终性著作成果让位于反映文本形成过程、旨在异文对照的诸多手稿;文本囊括合作作者,而不以独立作者为界定标准。以德里达为例,文本阅读显示出有别于著作阅读的异曲之妙。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文本的“意义”?——对一种文本意义观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解释学理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文本“意义”观:文本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存在,它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文本的意义不是作品的原意而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原意是不能把握的;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而是由读者赋予的,因而是历史地变动的。这种文本“意义”观是和人们的理解实践相矛盾的,在理论逻辑上也存在诸多的矛盾。文本的意义不是任何存在物,它是作品能够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本一经产生,意义不变,文本的意义能为读者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学当代精神分析学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著名的《拉康选集》(E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分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其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对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主义等学术思潮之间的潜在的承袭关系一一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为言情小说辩护:来自读者的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评把言情小说的读者视为不合格的"她们(them)".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忽视了大众的复杂性和阅读过程中的规训与逃避.通过从性别意识角度对言情小说这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以雅俗模式批评其文学性的做法已经不合实际了.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乡村社会的选择性支配构成了乡镇治理的内生逻辑,导致了乡镇"选择式"治理的问题。后者使得乡镇运行偏离了"制度文本"的轨道,生成了乡镇运行的"后台文本",即"中心工作"机制。它通过选择设置治理议程、重构组织结构、再造行政程式,选择治理策略等方式,完成"选择式"治理的目标。合法性基础的运用、制度要素的建构和精英控制,构成"中心工作"机制的支撑结构。"中心工作"机制契合乡镇运行的逻辑,塑造着乡镇运行的面向。整合乡镇运行研究领域内的既有概念和通则,可以从理论研究的"范式"层面解读乡镇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含义(meaning)是理想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恒定的和静止不变的,是一种"理论世界".意义(signficance)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不确定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它是读者不断接触的活生生的文字世界.原语文本中的含义(meaning)是完美的,有规律的,对译语文本中的意义(si印ificance)起指导作用;译语文本的意义(signifi-cance)是具体的,是原语文本中的含义(meaning)的现实运行方式.本文作者试图运用东方辩证法中的相关现点对原语文本中的含义和译语文本中的意义作出哲学意义上的解释,以达到更深入了解其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既要凭借文本又要超越文本,通过借助想象、多元解读、批判阅读、巧用资源、改编文本等手段进行"超文本"的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被西方评论界视为加世纪女性主义和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从读者接受视角分析该小说文本,不难看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多重叙事视角以及隐喻性语言的叙事手段,不仅使小说独具一格,同时也给读者的解读活动留下了诸多悬念和空间,这些特色使小说《宠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道家大众读物数量增长迅速,这些读物将"道"解释为宇宙规则、为人处事准则以及和谐的境界。这些读物对"道"的理解与接受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中国哲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西方社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当代美国道家大众读物对《道德经》切合西方文化的误读、贴近现实人生的解读以及富有中国意蕴的艺术形式都促成了大众对它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精细考察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洞察时代趋势的基础上,把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与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解读"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韦伯命题"是一个引起长期争论并不断被解读的经典文本,其文本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韦伯"采用因果多元论"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二是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具有一种亲和性的关联;三是韦伯不是用片面的唯心主义的解释来反对用唯物主义方法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起源进行分析.解读"韦伯命题"的实用目的就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用预设理论是指文学作品利用语用预设,将作者和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该理论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方向,文学研究者能通过解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来探求文学作品成功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4.
《类推与"事物本质"》的所谓诠释学立场只不过是作者在成书近二十年后的重构尝试。如果对其文本进行直接解读则可发现该书的写作其实更多的是基于新康德主义立场,以黑格尔的"同一与差异"辩证法为手段调和实然与应然的绝对对立关系的一种努力。而该书的最后结论是以事物本质的思考方式趋向于理想化的"类型"也即柏拉图的"理念"。该理论的主要缺陷则是混同了同一与差异的辩证法与"类推",同时使得"类型"陷入僵化。  相似文献   

15.
(至少)就文学叙事而言,我建议用下述方式来理解“叙述者”:一个内在于文本的语言位置,正在进行的叙述话语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这个位置上,话语所涉及的存在物、行动和事件也在这个位置上被标记出来。通过转喻转移和人格化的双重过程,“叙述者”这个术语被用来指代在这个位置上的假定占据者、叙述话语的假定生产者。叙述者是一个通过语言标记的、文本投射的、读者辨别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占据者需主要从交际角色来看待,它不同于真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或计算机的)文本生产者。本文简要描述了八个不同的一般因素(语言学的、哲学的、方法论的和一般文学理论的),这些因素能够促使叙事学家判断叙述者在其文学叙事的一般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种类/实例,还只是一个可选元素。在文章结尾,本文论述了近期两个试图规避这个选择的理论行动:重新描绘叙事学家的研究对象范畴或重新界定叙述者概念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至少)就文学叙事而言,我建议用下述方式来理解“叙述者”:一个内在于文本的语言位置,正在进行的叙述话语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这个位置上,话语所涉及的存在物、行动和事件也在这个位置上被标记出来。通过转喻转移和人格化的双重过程,“叙述者”这个术语被用来指代在这个位置上的假定占据者、叙述话语的假定生产者。叙述者是一个通过语言标记的、文本投射的、读者辨别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占据者需主要从交际角色来看待,它不同于真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或计算机的)文本生产者。本文简要描述了八个不同的一般因素(语言学的,哲学的,方法论的和一般文学理论的),这些因素能够促使叙事学家判断叙述者在其文学叙事的一般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种类/实例,还只是一个可选元素。在文章结尾,本文论述了近期两个试图规避这个选择的理论行动:重新描绘叙事学家的研究对象范畴或重新界定叙述者概念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图书产业中一大主角——畅销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畅销书包含了的商业利润和文化内涵双重价值,可以说它是解读和分析消费文化的一个合适的文本视角。本文以畅销书为文本,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它的独特的媒介特征进行层层剖析,并揭示畅销书的流行所隐含的社会价值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切己体察"是朱熹一向推重、倡导的经典解读方法.其所谓"切己体察",具体内涵有三:第一,读者"须是将身心做根柢";第二,读者凭借经典所涵之"理"解经;第三,读者依靠自身经验来体味经典之义理.其实这就是经典解读的三条进路.在朱熹看来,以切己体察之法解读经典,能取得"知得深"、"信得笃"等解释学效果.朱熹所倡导的切己体察法,对后世一些学人形成崇实黜虚之学术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确立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的能动性,提出"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两个核心概念"。召唤结构"留下的空白和缝隙需要读者去填充,它们是沟通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并形成文学文本的基本结构;"期待视野"是读者过去的阅读记忆和经验、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心理定势。它不仅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还影响作者的创作活动。用接受美学的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夏洛克的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打破了西方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影响,使读者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角看待文本的转换过程。网络语境下的互文性,不仅增进了对于超文本特性的认识,提高了对超文本的理解,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超文本的含义,并为其解读提供了全新的维度,从而扩大了超文本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