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刑事审判的展开与国际法律文件的增加,直接推动了国际刑事责任原则的日益丰富和深化。尤其是新近的审判实践,使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变化特点,该原则的责任模式也从个人型转向多元主体型。国际刑事责任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其进程取决于国际刑事责任主体的内生力量与外部环境之综合作用。探讨国际刑事责任多元主体的未来发展,对于审视国际刑法的体系完善、犯罪惩治及其与国内刑法的关系衔接有一定的裨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刑法规范中,执行命令不免责原则是个人刑事责任原则衍生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从实践价值看,该原则从主体方面严密了国际刑法的法网,使得任何对特定国际犯罪负有刑事责任的个人均不能逃脱刑事追究,这对于遏制国际犯罪和有效进行国际刑事审判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一系列国际刑事司法实践,执行命令不免责的原则逐渐地形成,并充分确立在习惯国际法和主要的国际性法律文件中。  相似文献   

3.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的设立,开创了由国际法庭审判国内战争罪犯的先例。尽管该法庭的设立已十年有余,并且已经审判了一批罪犯,但是,时至今日,该法庭的合法性仍受到质疑和批评。本文对通过国际刑事法庭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依据进行了充分的阐述,认为违反国际法是追究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的依据;进而,在此基础上对设立前南国际法庭的法理根据进行探讨,并认为国际组织暗含权力是联合国安理会设立前南国际法庭的法理根据,设立这样的法庭作为安理会的一项执行措施乃是源自于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而具有的暗含权力。  相似文献   

4.
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是指个人对其所实施的国际犯罪,依据国际刑法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本文从个人的国际犯罪刑事责任概念、特征、法律依据、承担等方面对个人的国际犯罪刑事责任进行了梳理,以助于对个人的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刑法规范中,上级责任是个人刑事责任原则衍生出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军事指挥官和其他上级人员基于其下属实施了特定国际犯罪而应承担的一种刑事责任类型.从实践价值来看,上级责任原则对指挥官和其他上级人员赋予特定的义务要求,从而将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者覆盖到上级人员的不作为情形,这对于遏制国际犯罪和有效进行国际刑事审判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一系列国际刑事司法实践,上级责任的观念和原则逐渐形成,并充分确立在国际习惯法和主要的国际性法律文件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国际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指出作为国际刑事责任主体的个人和国家应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回溯国际刑法的历史,虽然个人对国际犯罪负刑事责任之行为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但是国际犯罪之集体属性不能阻却个人的刑事责任却不曾动摇。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25条的规定与早前的国际刑事法律文件之最大不同点,不在于重新界定国际刑法中个人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范围,而是对个人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形式予以了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经过历史发展,个人刑事责任原则的观念逐渐形成,并体现在主要的国际性法律文件以及国际刑事审判活动中,成为国际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然而,鉴于多种因素的考量,目前权威国际刑法规范所规定的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只体现在自然人实施特定国际犯罪的情形中,并没有确认法人和国家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大量证据显示国际刑事审判的展开促进了国际刑法的发展,而在国际刑法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和原则并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诸如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的定义,以及合法性原则、补充性管辖原则、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和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原则等。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在国际刑法制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联合国、联合国宪章以及联合国大会的一系列决议为国际刑法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国家国际刑事责任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国家是否能够成为国际犯罪的主体并由此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理论界说法不一.虽然国际法理论并没有明确的指明国家的国际犯罪的主体地位以及国家应当承担国际刑事责任,但由国家来承担国际刑事责任仍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国际刑法本身的特有属性,国际刑法中的国际犯罪只能是国家实施的国家行为,即以国家名义或者代表国家实施的,侵犯和危害全人类共同生活利益的严重危害行为,不应当是个人行为,而这正是国际刑事责任的基础。国际犯罪刑事责任从其本质上来讲只能是国家责任而不能是个人责任,其责任的承担主体只能是特定的个人,这反映了国际刑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国家之间平等独立无管辖权,没有国际法渊源适用于国家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刑法上的刑罚方式无法适用于国家以及个人犯罪与国家责任之间的界限难以划清等原因,国家不能承担国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与管辖豁免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文奇 《法学》2006,(9):93-104
管辖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一国行为及其财产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其内容当然包括对他国国家元首及外交人员的刑事管辖豁免。然而,通过上个世纪国际法在追究个人刑事责任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国际刑事实践在近些年来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国际法上也开始强调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主张任何个人(自然人)如果犯有国际法罪行都必须承担个人刑事责任。这对传统国际法上豁免原则势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4.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以下简称前南法庭)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和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之后,由国际社所设立的第一个追究个人包括国家领导人刑事责任的设国际刑事法庭。由于其最近首次对一位前国家元首米舍维奇进行审判,该法庭也是国际媒体和民众所关注的点之一,而法律界对此案甚至对法庭本身的合法性等的论也从未中断。法庭运作10余年来,在惩治战争罪犯和他违反国际人道法和严重违反人权的犯罪,为被害人伸正义,威慑未来的罪犯,促进国际法尤其是国际人道法国际刑法的发展,强化国际法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也为其后10余年来国际刑事司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刑法学界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最新研究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国际刑法学界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尽的阐述,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有组织犯罪的定义。本文列举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定义,并总结了有组织犯罪的一般共同因素;二、有组织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方面主要涉及犯罪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的刑事责任理论问题,这些理论与传统刑法的刑事责任理论及制度有明显的不同,面临一些新的观念;三、对有组织犯罪的刑罚。这种刑罚显然与传统的个人刑罚不同,那么这种刑罚的体系、执行与效力应是怎样?这正是国际刑法学界所要深入探讨的。四、对有组织犯罪的诉讼,涉及无罪推定原则、证据调查、当事人保护等三个方面的理论更新;五、关于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合作的障碍主要是各国间经济及司法制度不一致;合作的领域是对跨国的有组织犯罪在管辖、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阶段进行国际警察或司法合作。本文同时也介绍了某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表面扩张的背后,法人刑事责任始终无法摆脱其内在的矛盾与危机,随着团体责任不良后果的充分显现,美国近年来的法人犯罪执法策略明显向传统的个人责任回归。法人犯罪事实上是自然人个人犯罪,法人的本质只是一种法律拟制,法人犯罪和法人刑事责任的实质是自然人个人犯罪和个人刑事责任对法人的归属,是一种拟制犯罪和拟制刑事责任。法人刑事责任应坚持传统的个人责任主义原则,拟制主体实定化的倾向是法人刑事责任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大群 《法学家》2002,999(6):88-98
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法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公正性、独立性和普遍性,这也是所有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应有的三大要素。公正性是任何刑事审判机构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关系着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着整个司法体系的权威性与信誉。独立性系指法官独立办案,不接受来自任何组织、政府与个人的指示。普遍性则意味着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法官应来自世界上各大法律和文化体系,具有最广泛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是强化国际法律秩序进程中的巨大进步,是在追究个人国际刑事责任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国际刑事法院的前景是机会和挑战并存,我国应审时度势在条件成熟时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积极参与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制定和修改,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世界的和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交往的发展,合作处置国际犯罪也日见频繁。二战后,随着对战犯进行惩罚的要求,国际刑事法庭应运而生,由此揭开了国家向国际组织引渡罪犯的序幕。国际刑事法院作为常设的国际司法机构,有权对犯有国际罪行的个人审判,这种新型审判实践突破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范畴,必然为古老的引渡制度带来新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125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3款又规定:"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是说,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成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以判决的形式追究其刑事责任。显然,上述规定突破了传统的控辩对抗、法庭居中裁判的三角结构模式,底蕴着一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