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进程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化,社会转型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学术界在重视西方社会转型研究的同时,非西方国家社会转型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1861年至1917年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研究已有不少精品成果。最近,王云龙教授的新作《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一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以下只标该书页码),不仅对俄国社会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是以新视阈和问题意识建构社会转型理论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值得关注。该书把结构与过程、时间与空间辩证统一起来,为重新审视俄罗斯乃至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维度,从而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研究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18世纪60-90年代,即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其中也包括通过西欧的“中国风”、俄中贸易、向中国派传教士和研究汉学著作等多种途径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接触。对中国文化的接触与吸收,促进了俄国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普京为适应俄罗斯的社会要求,为尽快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在延续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基本社会制度的条件下,对整个国家实行广泛而深刻的整顿和调整.本文根据俄罗斯现实情况,并遵循俄罗斯历史脉络,考察自由主义的俄国化问题,试图将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在一些领域的体现概括为俄国化的自由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俄罗斯纯文学表现出深刻而复杂的转型特色。本文将当今俄罗斯文坛上大众文学勃兴的现象作为背景,着重介绍了俄罗斯文学艰难转型的状况,以及俄罗斯纯文学作家在坚持文学传统,关注人类与个体的生存困境,揭示人性的复杂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批俄国人来华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难民涌入中国的哈尔滨、新疆、上海等地.这些俄国侨民把俄罗斯文化引入哈尔滨.俄罗斯文化包含了生活、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并在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俄罗斯而言,叶利钦时代与普京时代的转型既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但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体现出一定的断裂性。自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始,俄罗斯改革的目标,至少在口头宣示上,与其说是从极权体制向民主制度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如说是要从叶利钦时代转型形成的制度陷阱——非效率制度均衡中脱离开来,试图通过增加国家能力的途径建立新的效率制度均衡。运用“第二次转型”的理论范畴有助于全面认识发生在俄罗斯的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与此相伴的社会转型进程,能够对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之所以败、普京时代俄罗斯之所以兴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同时,这也表明原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国防工业体从前苏联时期的斯大林模式向市场导向的转型,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军转民实践,充满了曲折和困难,短期内削弱了其经济实力。但俄罗斯也逐渐明确了国防工业体进一步转型的方向,为推动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俄罗斯国防工业体转型的路径,并深入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的中、日、俄 3国文化 ,代表了东北亚国家文化现代化的 3种类型 ,也代表了东北亚国家现代化的 3种类型。日本文化的近代转型是 3国中比较全面、比较彻底的。同日本相比 ,俄罗斯的近代文化转型受俄国旧传统的制约只是半转型 ,而中国的文化转型虽然与俄罗斯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却比俄罗斯的上层文化转型更为狭窄。这正是 2 0世纪前半期在文化上 ,中国先学日本、后学俄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政治文化是一个令人产生兴趣的问题.一方面,作为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大规模转型的一部分,政治转型始终是一个首要问题,并且对社会其他方面的转型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几百年来,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轨迹为其政治赋予了"神秘"的特性,这种政治特性至今仍然体现出来,并且对俄罗斯今后的发展道路产生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俄罗斯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学术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了诸多的分析。而能否把这场变迁作为革命来研究,也就是说俄罗斯的转型能否被称为一次革命,则存在着很多争议。因为俄罗斯的转型不具有经典革命的特征,如暴力、新意识形态的萌发等。一些革命理论专家对新时代的革命进行了重新定义。通过对革命的发生、过程、后革命时期的权利集中等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俄罗斯的这场变迁能够被归于革命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社是俄国农民的自治机构,是农村的基本组织细胞,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农村公社被俄国人视为"特殊的俄罗斯精神".漫长的村社生活,造成俄国农民所特有的社会心理和生存意识,并进而影响到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村社制度孕育了俄国集体主义、平均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文化传统.村社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二重性特征使农民、地主、国家三者的利益得到调和甚至达到平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村社在满足农民基本生存的同时,培养了俄国农民对村社生活的依恋,农民的村社情结却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转型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社会转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现代化本身还可能成为社会转型的动力或者目的,当社会中的现代化因素遇到了制度因素所无法克服的阻力时,社会转型就成为了突破这种阻力的力量或过程。本文把俄罗斯的转型放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在现代化理论背景下对苏联解体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把俄罗斯的转型方向定位为后工业化,并分析了后工业化和饿罗斯经济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欧亚主义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欧亚主义”再次成为俄罗斯文化界、学术界最时髦的话题之一。特别是在政治哲学领域,受到了不少政党乃至独联体中一些国家的青睐,加之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欧亚主义问题也成为了国际性的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一动向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并对俄国欧亚主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试对我国近10年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引言欧亚主义作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哲学思想之一,用俄国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萨维茨基(1895~1968年)的话来说,就是俄罗斯民族意识对俄国革命的事实所…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中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全球最重要战略地区之一的中东,必定受到俄罗斯的密切关注。中东地区是俄罗斯在第三世界政策的优先方面,其原因是俄罗斯的地缘位置和与该地区较为经常的经贸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中东政策变化的根本点,是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出发制定中东政策。由于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俄罗斯外交战略进行了3次调整,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也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俄罗斯“一边倒”时期的中东政策、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对中东政策和普京时期对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且有过辉煌的地位。但是在苏联时期因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曾一度被打压甚至毁灭。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正经历着重要的社会转型,东正教的地位和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而且对俄罗斯各个领域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热爱哲学思维是俄罗斯民族的特点之一,俄罗斯哲学也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急剧的社会变革使俄罗斯哲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当前俄罗斯哲学正处于适应这种变革的全面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体制转型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核心内容,是在苏联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毕露及苏联解体的特殊背景之下,以大体上和平方式推进的一次复杂而内容深刻的社会进程。俄罗斯体制转型以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为路径选择,从一个高度专制集中的体制,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成为了一个民主自由的、有俄罗斯自身特点的新体制,给其他转轨国家的改革,包括中国的改革在内,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俄国保守主义的关注和考察始于俄罗斯帝国后期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民主派,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俄国保守主义是俄罗斯帝国后期民族精英的主流政治思想和民间社会的主导政治理论,具有很强的沉淀性和穿透力,一直影响到现代俄罗斯人。俄国保守主义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以反对西方文明的普世性,坚持俄国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以反对社会变革的断裂性,这种对俄罗斯民族特殊性和俄罗斯文化连续性的青睐是俄国保守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核。当前,俄国保守主义研究由分散性考察向整体性研究缓慢过渡,跨学科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成为考察俄国保守主义的一个发展趋势。但俄国保守主义理论内核的模糊性、俄国保守主义主要思想家和经典作品研究的片面性、俄国保守主义研究的断裂性以及学术界对某些重要主题关注的缺失等,是当代俄国保守主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就开始制定普及初等教育计划,但直到9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才引起社会对普及初等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学校的发展。俄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村学校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学校,影响了俄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民主制改革,俄国农村学校迅速发展,并且产生了一种新型学校——地方自治学校,并逐渐成为农民最理想的学校类型。此外,农村职业学校和校外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直到1917年俄国也未普及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