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时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美国对苏联的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不仅在战后初期坚持核保密政策,而且还多次利用核武器对苏联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做出让步,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核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对苏联的核优势地位,对苏联构成有效的威慑,美国政府不断加强核力量的建设,使得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并使双方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从而使得美苏决策者都认识到,限制核军备竞赛对双方至关重要,美苏关系也由此进入了相对缓和的时期。及至20世纪70年代,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核武器从诞生之日起便成为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一之后,各大国争相研制核武器、发展自身核力量,并将其视为自身实力的象征和树立国际地位的工具。在冷战时期,关苏两国通过核竞赛来相互威慑对方。冷战结束后,核武器的影响力丝毫没有减弱。如今伊核、朝核问题无不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成为地区安全稳定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多轮六方会谈,朝核问题终于在今年取得了重大进展,朝鲜于6月27日炸毁了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今天,防扩散和核裁军才是人心所向,远离战争才是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是世界上第六个和中东第一个研发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以色列究竟拥有多少核武器很难确切地推测,但从质量上讲以色列的核力量应当与法国和英国的核武器旗鼓相当.  相似文献   

4.
自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以来,核武器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对人类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而且还在于它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演变生产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布拉格发表演讲,表示“美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倡导无核化世界”,呼吁世界逐步消除核武器,主张在一年之内召开有关核武器的领导人峰会;奥巴马还同时表示愿意在伊朗放弃核计划的条件下放弃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基地。俄罗斯学者将奥巴马的这个倡议戏称为“奥巴马的布拉格之春”。  相似文献   

6.
<正>亚太地区[1]目前有六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以及一个接近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即日本。本文试图对当前亚太地区的核态势进行初步评估,并对维护亚太核安全与稳定提出思考。当前亚太核态势的主要特点当前亚太核态势存在一个不对称平衡点、一个碰撞点、一个僵持点、一个隐患点和一个合作点。具体来  相似文献   

7.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9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诺贝尔委员会说,授予奥巴马和平奖是为表彰他为加强国际外交和人民之间合作所作出的努力。该委员会还对奥巴马在世界范围内消除核武器的远见和努力表示了十足的欣赏。  相似文献   

8.
在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中,海基核力量的机动性、隐蔽性和生存能力毫无疑问要优于其它核打击手段,尤其适合作为核报复打击力量。美国的对海基核力量的重视程度在潜艇发射核导弹那时起就已经显现,英法两国更已将全部战略核力量转移到了海上。冷战时期的苏联海基  相似文献   

9.
针对核武器作为终极武器的特征日益显露和核武器扩散所带来的毁灭性威胁,建构无核世界的呼声正与日俱增。2007年1月4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舒尔茨,前国防部长佩里,前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纳恩等四名重量级前政要公开呼吁要最终建立无核武器的世界。2008年12月9日,全球的100位政界、军界、商界和民间领袖在巴黎发起一项名为“全球零核”的倡议。  相似文献   

10.
倪峰 《当代世界》2009,(12):29-31
2009年11月13日。荚闰总统奥巴马开始了首次东亚之行一在这一行程中,要数为期四天的中国行最为丰富多彩。奥巴马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中就经济复苏、气候变暖、开发新能源、防核武器扩散、地区安全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坦率、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令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编译自英国《皇家空军空中力量评论》2004年春季号,文章原题为《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英国皇家空军战略打击力量》。英国目前仅拥有单一的海基核力量,其核武器装载于4艘战略核潜艇之上。皇家空军早已不再负责核打击任务。但在60年代,英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则是英国唯一的核打力量,是英国国家安全的基石。本文对英国60 年代的核打击能力作了详细分析,让读者对当时英国的核威慑能力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及美洲     
新华社5月20日电,当天,美国参议院经过投票,同意取消为期10年的不得研究和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参议院当天以51票对43票的投票结果,击败了民主党提出的维持该项禁令的修正案。民主党认为,取消这项禁令将是向核战争走近了一步,不仅将损害美国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努力,而且将使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界限模糊,导致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增加。 布什政府在向国会提交的2004年国防预算案中,要求取消研发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认为,小型核武器可能对摧毁生化武器有用,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虽然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倡议召开的最后一次核安全首脑峰会,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步伐不会也不容停歇。环顾全球,核安全形势仍然堪忧:一些国家争相发展核武器,加之非国家行为体引发的核恐怖主义,当今世界核武器扩散和被滥用的风险空前上升。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力推进《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的建立,以应对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威胁。从MTCR成立至今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美国一直发挥着领导和推动作用。美国还积极利用MTCR的相关规定,对其认为违反了MTCR条款的国家进行警告和制裁。但是,美国自身遵守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的核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当时其核武库中共有35000件核武器。1991年后,俄罗斯开始大规模地拆除核弹头,现在它的核武器的数量已远不能和前苏联相比。对于其拆除的速度,各种估计值相差很大,从每年数百枚到2000枚不等。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推测,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每年拆除核弹头的数目略高于1000枚。俄罗斯的相关声明中则暗示实际速度要比这一估计值更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21)
正朝鲜近年来的核导开发,给包括朝鲜自身在内的相关国家制造了一系列困局。这些困局突出表现在,各方都缺乏有效的手段,防止战略利益受损,更谈不上获得战略净收益。9月9日,朝鲜进行了今年第二次,2006年以来第五次核试验。虽然每次核试验朝鲜官方表态都是"成功"的,但从外界专业人士分析来看,这的确是朝鲜最成功的一次核试验。美国核武器专家杰弗里·刘易斯9月10日在《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通过分析现有五个核大国核武器开发的历史,称截至第五次核试验,这些国家基本都掌握了核弹头小型化技术,具备制造第一代核武器的能力。他由此得出  相似文献   

17.
苏联崩溃后,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消失了。美国在冷战时期所制定和推行的专门对付苏联的战略和策略自然要进行调整和改变。美国认为现在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弹道导弹)在发展中国家的扩散。美国必须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密切注视中国的核计划 1954至1955年,中美在台湾海峡的金门和马祖两岛对峙期间,毛泽东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重大决定.发展核武器需要科学和技术,需要巨大的工业投入,需要生产裂变材料.  相似文献   

19.
博览     
《南风窗》2002,(12)
制止印度发动对巴战争有两个因素:一是核武器本身,二是美国的态度。一旦想到真的要使用核武器,将会使双方的头脑马上冷静下来;而美国的干预,则会使双方有所忌惮,不敢乱来。印度明白投鼠忌器这个道理,目前美国需要巴基斯坦帮  相似文献   

20.
郭新宁  张露 《当代世界》2009,(11):40-42
2009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核裁军峰会上提出了“建立无核武世界”的决议并得到了全体与会国家的同意。自此,一个新的国际政治话语——“无核武世界”将成为这个秋季乃至未来世界舞台上最吸引人眼球的主张,但同时它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难实现的主张。作为这一主张的提出者,奥巴马本人及其领导下的美国也因为这一新理念的提出而再次成为了世界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态度的重大转变引发了广泛争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奥巴马的“无核武世界”的主张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发起人们对于核武器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