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闻一多从1920年发表《西岸》开始到1931年发表《奇迹》为止.新诗创作历时11年多,留下两本诗集《红烛》和《死水》以及遗诗《真我集》,诗的数量并不为多,但诗的分量却很重。他对新诗的独特创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奇迹”。闻一多诗歌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内质、诗歌的格局与诗歌的艺术品位上。一、体现在诗歌的内质上,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鲜明的民族文化品格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相统一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为诗人深层的精神意识,它一在贯穿于闻一多的整个诗歌创作中。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文学“为人生”的价值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的创作态势。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却表达了对诗歌价值的另外一种理解,即艺术本位观念。他们以“纯诗”的面貌出现在诗坛,以形式而不是内容作为自身的关注焦点,既提出了完整的诗艺理论,又创作了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3.
周锋 《求索》2012,(3):184-186
中国新诗的形式建设中,格律诗体与自由诗体两种体式之争持续不断。事实上,中国新诗形式的核心问题是节奏,诗歌体式亦是根据节奏"相体裁衣"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诗的形式就是以节奏为本的节奏体式。中国新诗在节奏体式的探求上,出现了主张走格律体之路、走自由体之路和先走格律体之路后转向自由体以及先走自由体之路后转向格律体等错综复杂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节奏体式的营构要和内在情绪的节奏相应合。  相似文献   

4.
王珂 《思想战线》2003,29(3):74-78
英美意象派诗歌及自由诗革命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意象派诗歌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歌运动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而处于"五四"激进时代的新诗人对意象派诗歌和自由诗革命的误读,特别是对意象派诗歌诗体的自由化和内容的平民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新诗的过度自由化、散文化,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不仅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到了新诗草创时诗的形态、体式及初期新诗的文体特征、文体价值,甚至整个新诗历史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贺波彬 《求索》2011,(10):199-201
在中国新诗的行进过程中,新月诗人朱湘是一位比较独特的诗人。诗人凭借天真热情,执着努力来构建自己的诗歌世界:坚守传统而又不拘泥,化用古典而又有创新,追求静穆又不失热烈并以此寻求新诗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他写诗,关怀诗,关注我国现代诗歌。他虽然没有系统严谨的新旧诗论,但从他的书信言谈中,表明了他对新旧诗和新诗形式的基本看法。本文试就80年来中国现代诗歌实际,谈谈毛泽东新旧诗观及新诗形式论产生的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价值。一、“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爱旧诗写旧体或爱新诗写新体,这是欣赏者创作者的个人情趣,别人无可非议。毛泽东从小饱受中国诗词歌赋熏陶,对古典诗歌情有独钟,并以旧体创作了许多意境宏美、意蕴丰厚的佳作。就其欣赏情趣和创作习惯而言,他偏爱旧诗,…  相似文献   

7.
现代诗人李金发,20世纪20年代,通过移植与模仿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等人的创作,在中国诗坛上建造起一种新的诗格:“象征诗”。这于中国传统诗歌而言,无疑是“新的颤栗”。它推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雷斌 《前沿》2010,(18):157-160
审美视点是诗人创作的起点,也应该是理论阐释的起点。“新诗二次革命”最深刻的命题之一就是要在诗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对话与重建。诗人把握现实的方式不同,会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形成不同的话语,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视点是独特的以物观物、’神与物游的观物感物方式和表达策略。中国新诗的审美视点是“以我观物”。由自我表现走向审美体验,以心观物,以心观心,化心为物,从而打通与中国传统诗学的隔膜,回应现代西方诗学的发展的潮音,是时代赋予21世纪中国新诗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新诗用典是新诗创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古典诗歌主要运用本国典故不同,西方典故在新诗中大量出现。运用本国典故也许具备文化传承和诗歌修辞手段的功能,运用外国典故则由于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给新诗带来了在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上的新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0.
杨晓波 《理论月刊》2012,(10):77-80
上世纪末汉语诗界"字思维"大讨论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字思维"等同于"字象",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割裂了"汉字思维"与"汉语思维";三是夸大了汉字表意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本文认为"字思维"是一种以单音节汉字为基本单位,音、义、形三者在意合建构机制下相联系、相制约的诗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内容与风格。而这种"字思维"随着汉语的欧化与白化,在新诗中已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11.
要把古老的中国杂技变成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高雅艺术,必须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赋予其合理的现代意识,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的颁行实施,必将对我国监狱工作全方位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新的刑法立法精神确立必然带来监狱行刑理念的创新;新的刑法制度确立和实施必然要求监狱行刑制度的创新和重构;新的押犯结构必然促进监狱改造手段的创新;新的职能定位必然催生监狱运行机制的创新。以《刑八》实施为契机,推动我国监狱管理的全面创新:确立现代监狱的核心价值体系,凸显社会主义刑罚文明;规范现代监狱的职能设计,科学履行法律惩戒和社会防卫职责;改革传统监狱管理模式,创设中国特色的监狱管理制度;客观审视传统改造手段,构建科学的改造罪犯手段体系;回归监狱工作理性,使监狱行刑从理想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13.
崔波  蔡琳 《思想战线》2011,(Z1):493-495
George Herbert’s poem,"Virtue",conveys to us a theme that all material things in this world,however shiny they are on the outside,are flashy on the inside;only the spiritual sublime virtues that human beings possess remain fresh forever.Linguistically speaking,the discourse cohesion of this poem contributes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of it.Based on the stylistic analysi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poetic theme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overall layout of cohesion of this poem,manifested in rhyme scheme,lexicon,structure and logic.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管理创新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来说 ,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发挥作用 ,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行政绩效 ,增强地区发展竞争力 ,就应当因应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 ,正视全球化对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 ,认真剖析当前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 ,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创新 ,以期建立起一个与国际接轨、既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新型地方政府 ,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有效、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戴表元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文创作及诗学思想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元代诗文的研究渐成热点,一代文学大家戴表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分别从诗歌、散文、诗论等几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当代对戴表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高等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高等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发展高等教育必须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坚持教育创新,实现教育公平,处理好公平、效率、规模、质量、效益、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下,政府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在此转变过程中对人权的保障,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影响人权的充分尊重和发挥所依赖的最后堡垒。因此政府在管理创新中善于保障人权、发展人权和利用人权。使人的权利在管理创新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加速政府管理创新的快速实现,是现代法治社会和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应重视并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大学生特别是工科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整体设计、整体部署、一体实施,形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促进创业"和"创业是创新的实践,创业反哺创新"的工作格局,使创新与创业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创新与创业的互促共建,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核心内容。公安院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更应该将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在警体课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对学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造就优秀公安人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朱修国 《桂海论丛》2002,18(1):8-11
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一部党的作风建设史 ,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理论创新的集中表现。面对新世纪、新形势 ,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大力弘扬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