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我团有一名从河南平玉县入伍的女战士小陈,父亲是医院院长,母亲是妇产科主任,家里就她一个宝贝疙瘩,可以说是娇生惯养。由于小陈入伍前对部队缺乏了解,对军营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入伍后,适应不了部队的紧张生活,想找借口回去。她听说身体不好就能够退兵后,经常找理由请病假,犯起“病”来,两眼发直,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一躺就是半个多月。不仅她自己不能正常上班,连里还要专门抽出人来照顾她。她到连队3个月,就犯了3次“病”,大年三十,大家都高高兴兴看电视,她却又“病”倒了,连领导急忙把她送到医院,又联系床位,…  相似文献   

2.
赵霞 《各界》2010,(4):52-55
在“秦淮八艳”中,马湘兰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与其他七艳相比,马湘兰的容貌是最不起眼的,人生经历也是最普通寻常的,知名度似乎也是“秦淮八艳”中最小的。这么一个看似平凡的乐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名列“秦淮八艳”之中的?马湘兰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她的过人才华,  相似文献   

3.
陈峰 《各界》2013,(6):77-78
传说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好修道炼丹,后成仙升天,其亲友及家中的鸡犬也因食了丹药一同得道成仙(张衡:《论衡·道虚》)。后世遂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只是意思变了,意在讽刺一个人当官得势,全家与沾亲带故的人都跟着受益。其实,中国古代本就有“封妻荫子”的制度;达官贵人和夫人能够得到诰命头衔,  相似文献   

4.
张朴 《各界》2010,(1):13-16
还有多少人记得聂元梓是谁?43年前文革初起时,我还是个鼻涕随处抹的小学生,她就已大名赫赫。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的她,在学校饭厅的东山墙上,贴出大字报,声称要把校长陆平等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此文被毛泽东看中,钦点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聂元梓从此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5.
张程 《各界》2011,(3):50-52
一 汉武帝中期,赵国邯郸有一个喜欢看蓝天的少年,名叫江齐。江齐常常躺在草地上看蓝天,他实在太喜欢蓝天了,以至于一有空就抬头看,引得众人纷纷侧目。蓝天不是凡人上得了的,江齐只好咽下口水,琢磨怎么在地上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慢慢地,江齐成长为一个权力欲很强的“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6.
王向东 《侨园》2001,(2):38-39
皮影戏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区域广阔的民间戏剧艺术,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剧种。皮影戏又称“影子戏”、“土影戏”,其历史可溯源至西汉时代(公元前206—25年)。传说汉文帝时,宫妃抱太子在窗前玩耍,巧剪桐叶做人形,用日光映在窗上嬉戏。到了汉武帝时,汉武帝刘彻夫人李氏去世后,刘彻朝思暮想,终日嗟叹。朝中方士得知帝意便为其“设帐弄影”,召唤亡故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所谓“设帐弄影”,就是用纸剪成形似李夫人的人形,通过烛光映在纱幕上,成为黑色影像,汉武帝在纱幕的另一面恍如看见李夫人姗姗行走,甚为惊喜,几乎每晚必看。据说后来“设帐弄影”传入民间,艺人便依此再度创造,使影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小非 《侨园》2014,(9):64-65
“寄血验子”的流程及原理 “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很多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家长非常激动。然而激动之余也存在担忧。2014年6月,家住郑州的张小姐怀上了第二胎。由于第一胎是个女儿,这次怀孕,她非常想要个男孩,可张小姐担心第二胎又是女孩。于是,她想托熟人做B超鉴定孩子的性别,但一打听,得需要怀孕16周才能看清楚。那时孩子都4个月大了,如果不要,就得做引产手术,不仅伤身体,还有可能永远不能再生孩子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姓肖的姑娘从广州市越秀区工商局领到经营饮食的个体营业执照后,颇有点喜出望外,她说:“真想不到,八天就能拿到执照开始营业!” 就在几个月前,一个个体商业者办理同类工商执照,常常得花几个月的时间。有时还不得不拿出点“好处”,暗中疏通有意“设卡”的工作人员。 肖办理执照的顺当并非偶然,她是广州市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后成千上万个受益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施立松 《各界》2014,(6):95-96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默默付出全部的女人。中国近代史上大师级人物梁启超背后的那位女人,梁启超从不曾公开叫过她的名字,即便在给家人或亲朋的信中提及她,他也只称她“王姑娘”或“三姨”。其实她有个好听的名字,而且还是他给她起的——王桂荃。  相似文献   

10.
拿起一本杂志,信手翻翻,看到一篇《别不小心打 败了自己》的文章,写的是青年人就业的三个 故事。读完之后,觉得文章的标题恐怕是取错了,因为故事的主人公都不是“不小心”把自己打败的。 先看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做美编的秦女士,试用期不到就背包走人的原因吧。电脑室里有换鞋的规定,老同志都遵守得好好的,她受聘试用初来乍到,新单位、新环境,一次不换、两次不换还有情可原,可都两个月了,还经常光着脚踩一双凉鞋,那就不是什么“不小心”,而是散漫浪荡惯了,积习难改又不改。当别人向她指出时她还振振有词;“深圳那儿上班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读薪风霞写的回忆录,时常觉得有趣。比如她写过一把小茶壶,说那是跟随她多年的心爱之物,有一天被她不小心给摔了。新凤霞不写她是怎样伤心怎样恼恨自己。只写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赔自己一把!”后来大约她就上了街,自个儿赔自个儿茶壶去了。  相似文献   

12.
梦来 《各界》2010,(5):43-47
担任农丞 算缗告缗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主张由政府经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桑弘羊出身于商人世家,13岁时,作了汉武帝的侍中,一直到39岁出任大农丞,  相似文献   

13.
押沙龙 《各界》2014,(10):58-60
上官婉儿是唐朝最有名的一位才女,她的知名度非常高,许多电影电视都演过她,形象都很秀雅动人。她能在现代社会这么出名,当然一方面跟她的经历与才华有关,另一方面跟她名字起得好多少也有关。一个才女能姓个“上官”这样的复姓,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何况又叫“婉儿”呢。倘若她名叫牛桂芝,想想看那又会是什么光景。  相似文献   

14.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飞抵北京。她此行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她将不得不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她的对手是邓小平。毛泽东生前曾赞扬邓小平“原则性强”,“开钢铁公司”,“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撒切尔夫人则是继丘吉尔后英国政界的铁腕人物,人称“铁娘子”,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向以强硬和变通著称。9月24日,她正式与邓小平进行会谈。撒切尔夫人胸有成竹地打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更为主要的是她自以为挟着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的胜利余威前来中国的。因此,她以强硬的态度提出,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闻静 《民主》2008,(9):30-32
在医院,她是备受尊敬的好院长;在家里,她是贤惠的好妻子;在患者眼中,她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丈夫的战友眼里,她更是一位可亲的好军嫂。她,就是葛艳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百名好军嫂”荣誉称号获得者,民进吉林省委会常委、吉林省延安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16.
冰心的幽默     
周明 《党政论坛》2012,(18):56-56
“你如再不来,就只有瞻仰遗容了”我常常去西郊看望冰心老人,或向她约稿,或向她讨教,或陪友人造访,或麻烦她给人家题词题字,或送书送什么刊物去……总之经常去,然而有时工作一畦,就好久没去,加之老人住地远在北京西郊,去—趟也真不易。  相似文献   

17.
李光濂 《各界》2013,(2):9-11
吃 江青,这位自称“旗手”和“战士”的人,在当时中国人生活艰难的年代,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从当时报刊公开发表的,关于她吃穿玩乐的文章,就知晓了。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4):32-33
一个年轻的女子有个深爱她的追求者,每天都敲开她的门,给她送来一支雏菊,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你为什么不送我玫瑰?我喜欢的是玫瑰!”几个星期后,追求者不再坚持,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榆次,古称“魏榆”,风景优美,美食驰名——榆次三件宝:元宵、灌肠、豆腐脑。大年初二一早,天色一片漆黑,四周静悄悄的,榆次一栋老楼二层的一盏灯亮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起床稍作收拾就出了门,她弯着腰、双手扶着楼梯的扶手,一步步慢慢下了楼,走到不远处的食品制作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魏虎仙,她出品的元宵货真价实、口感独特,被大家称为“劳模元宵”。  相似文献   

20.
风气移人     
《资治通鉴》卷十八记载了汉武帝元朔三年(前一百二十六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的御史大夫名叫公孙弘,虽官居高位,生活却十分俭朴,睡觉盖布被,吃饭不重肉味。不想他的这一优点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他的同僚汲黯就在武帝面前告了他一状,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按照汲黯的逻辑,公孙弘官位那么高,俸禄那么多,就应当与当时“公卿大夫以下争于侈靡”的社会风气合拍,过奢侈的生活,否则便是虚伪,沽名钓誉。汲黯的言论代表了很多人的意见,也似乎打动了汉武帝,以至于武帝召见公孙弘亲自过问此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