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认清在美国政治中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本质,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开放、改革和让步,并不能化解美国新保守派在政治、外交上对中国的敌视。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3,(7):18-18
01美国的曙光在哪里英《经济学人》3月16日美国一则有趣的电视广告预测了未来的一幕:2013年中国大学讲师正在讲解衰落的美国是如何步上英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后尘,而且还欠了中国一屁股债,正在打工还钱。是的,美国被普遍认为正在走下坡路,将逐步失去经济优势。奥巴马也常自省:中国在"未来就业机会"竞争中已经赶超美国了。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静等,因为入世作为一个国家承诺已经放在中国面前,全面开放意味着中国如果不自己改造其经济结构,那么跨国资本将有更大的机会来把中国改造成为他们的加工厂。而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4.
媒体     
《南风窗》2016,(1)
正01美国前财政部长:如何跟中国打交道?台《天下》2015年12月23日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不会说中文,却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之一。从早年担任高盛集团主管至今,他到过中国100多次;美国财政部长任内,还主导了美中经济与战略对话。就如何跟中国打交道?鲍尔森在他最新的著作《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谈了自己的看法。鲍尔森认为:美中关系,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天的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在外交上也愈来愈强势,过去有一种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蔡欣怡(Kellee Tsai)教授针对《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地区政治》、《从铁饭碗到非正式化:变化中国的市场、工人和国家》、《中国的管控型政府:面对全球化的新战略》这三部著作发表于美刊《政治观点》(Perspectives on Politics)杂志2013年9月号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蔡欣怡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出版过《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绕过民主:当代中国私营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躲在自家的门后,非常地担心过经济开放的同时是否会受制于人?加入WTO是一个显示决心的标志: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已经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闯荡世界,在与世界充分的互动中日渐成长。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器,但是在发生在身边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理应认识到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拥有广阔的市场,将可以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梅新育 《南风窗》2011,(9):74-75
中国农业发展成就可观,已经连续7年实现粮食增产,但中国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后天压力巨大,处境不容乐观,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更不能指望置身国际粮食市场压力事外。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9):38-41
全球经济危机让中美"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危机重重,本轮经济危机敲响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警钟,"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或者"中国存钱、美国花钱"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美经济再如此"互补"下去恐怕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越来越失衡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意见与媒体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3年11—12月文章:《国际贸易》 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经济中心两负责人之一阿尔温德·帕纳加里亚认为,富国与穷国对“公平贸易”的无谓争论掩盖了某些事实:贸易开放国家经济增长更快,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快速增长实行贸易开放不可或缺;自由贸易能激发经济快速增长,从而有助于实现脱贫;尽管穷国要求公平贸易,但穷国对贸易的保护比发  相似文献   

10.
意见与媒体     
德国《明镜》周刊2005年8月8日文章:《巨人的决斗》全球力量结构正在发生彻底改变,美国占优势地位的时代趋于结束,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世纪已经开始。两国正在争夺就业岗位、能源资源和市场,但更多的是在争夺未来的世界主导权。中国充满自信,美国则疲惫不堪,日益受到自我怀疑的折磨。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方面向美国发起挑战。中国早已不再满足于扮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20)
正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广州重回"开放门户"高地,吸引"500强"为代表的高端要素聚集,已经是箭在弦上、枕戈待旦。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落户广州,是时隔4年该论坛重回中国举办,也是第五次在中国举办。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适足给中国大城市带来转型动能的,更多是已有成熟发展模式的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广州重回"开放门户"高地,吸引"500强"为代表的高端要素聚集,已经是箭在弦上、枕戈待旦。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中美贸易总量与不平衡的同步扩大,双边贸易的依存度也有改变,美国对中国出口市场依存的提升表明,寻求扩大在中国的经济利益是美国商务外交的目标之一,但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因此,增加了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筹码。对相互投资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国债投资利于美国维持超低利率水平,反过来刺激了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从而进一步维系了中美间贸易与资本之间的高度互动。对中美和美日商务外交的经济性制约的比较分析表明,尽管中国市场相对于日本更开放,但由于中美战略互信的缺失,使得中国时常成为美国贸易政治的主要目标国。  相似文献   

13.
911是美国的报警电话号码,“9·11”事件则注定会成为美国历史的一座分水岭——“对美国的袭击将永远改变美国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经济学家》)“过去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现在认识到美国是世界的一部分。”(CNN)而对中国来说,2001年同样有一座历史的分水岭,它来得并不突兀,却将影响未来。这就是中国即将加入 WTO 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认为,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中国已经迈出的与世界现代化潮流接轨的开放之路,将无法再回头,而成为一条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走向世界的前奏:中国的第一次开放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回顾起来,三中全会无疑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使中国获得再生能力的转机。三中全会后的开放,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交汇起来的全面开放。但是,我们也不应当忘记,早在七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的舰船对峙尚无结束的迹象.笔者认为,这是一出菲律宾有意挑起,美国暗中参与的政治游戏,看起来复杂,其实破解起来很简单,按照知己知彼、各取所需的原则,实现多"赢". 首先要弄清楚菲律宾挑起这场对峙想要干什么.其实,菲律宾的心思在对峙发生不久已经表露无遗.菲律宾是东盟中的小国,阿基诺三世又治国无方,经济乏善可陈.看到美国战略东移,于是就想到利用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机会,从美国那里捞点经济和军事援助.这种"战略机会主义"就是一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闹得特别凶,跳得特别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力推的TPP谈判将确立继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的最新国际贸易规则,这将对国际贸易乃至国际经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从推行全面市场开放到更完善的投资者保护,从对国有企业行为的规制到环境和劳工保护等新议题的引入,TPP将导致现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重大调整。中国对包括TPP在内的自由贸易协定持开放立场,对其"高标准"表示"理解"和"欢迎",并对加入TPP谈判持积极和开放态度。但TPP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确实不符合中国国情,加入TPP将带来重大的现实挑战。本文从分析TPP新贸易规则的高标准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探究这些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各种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改革,探讨如何进行结构调整,以应对TPP带来的挑战。如果说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机遇,那么目前应该利用TPP所带来的外部刺激,以改革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但金融危机对美国创新动力和教育体系的影响并非显著,因此,断言金融危机将使美国丧失竞争力尚为时过早.中美经济和贸易的依存度较高,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在2009年逐步显现.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突出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既要预防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也要从国家利益和商务外交的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并重新定位和调整中国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8.
引言 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崛起,外界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成为21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并将会改变世界原有的权力格局平衡.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得到显著的增长,尤其是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尤为引人注目.仅仅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贸易增加了3倍,从2004年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3万亿美元.[2]据估计,如果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或更早些时候超越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美刊《社会经济评论》第3卷第2期发表了美国学者格莱塔·R.克里普纳题为《美国经济的金融化》的文章,以系统的经验证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继服务业、信息经济、后工业主义兴起后出现一个新的特征——金融化:美国经济、美国企业(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多并已经主要地来自金融渠道而非商品制造和贸易。而且通过探讨金融化的含义,论文还回答了社会科学中两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一是谁控制了现代公司,二是全球化侵蚀国家主权已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十条诫令"看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和深化,文化作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西方强国控制世界的新的手段和方式.美国自颁布针对中国的"十条诫令"以来,一直妄图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来"西化"中国,尤其是左右青少年群体的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文化帝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