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余方 《当代党员》2022,(23):30-31
<正>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大楼外的临时办公室里,整齐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行李箱。这些行李箱,都是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的医护人员11月9日从家里带来的。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副护士长梁露文格外留意这些行李箱,因为它们是流动的,数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有时候,她看到行李箱的数量变少了,那是有同事又进隔离病区了;  相似文献   

2.
1973年8月28日晚上,在一次全国性的大会期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京西宾馆江苏省和南京军区会议组,和许世友、杜平、彭冲等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周总理满面春风地与大家围坐在一起侃起了家常.总理首先微笑着说:“我今天是回老家来看看的.我是很久没有回家了呀!”是的,周总理自从12岁离开家乡淮安后一直没能回老家看看.故乡的人民是多么渴望和思念敬爱的总理呵!总理也曾多次想回家看看的,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他一刻也没有忘却,但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他把整个身心全部扑在了党的事业上,为国为军为民日理万机,就连吃饭睡觉也常常因工作而耽搁,哪有空余时间探家呢!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3,(4)
淮安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虽然12岁时就离开了故乡,整整66年没有回故乡一次,但他深深地眷恋着故乡。每当有人向他问及故乡,他总是深情地说:“淮安是个好地方”。他在少年时代的作文中多次袒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乡愁。在《射阳忆旧》一文中,周恩来赞故乡“自古名郡”。在他所写的小说《巾帼英雄》中,故乡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周恩来在主办的学生报刊上经常介绍故乡学生的作品,曾大加赞赏家乡学生“忽地淮阴有伟人”一诗,流露了作为伟人韩信故乡人的自豪之情,却不知自己最后也成为更让故乡人骄…  相似文献   

4.
衣:周恩来信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东方文明。一进城,总理交给秘书一项工作:“我参加活动多,仪容是否整洁,国内国外都注意。给你们提个要求,我的衣服一定要表现出中国人的面孔。”秘书陪总理去商店买衣料,服务人员向总理介绍各种高级毛料,总理摇摇头:“不要进口的,要国产的。”而且交待工作人员:“今后我做衣服,无论毛料布料,必须用国产的。”总理的鞋要用国产牛皮,总  相似文献   

5.
周总理赔款     
48年春,西北战场上刚结束了宜川瓦子街战役,部队正向黄龙山挺进,彭德怀司令员随同部队行到三岔原时,有一位披头散发、泪流满面的年轻妇女拦住了彭德怀的马。司令部一位参谋急忙上前询问,原来是三岔原的一位区长欺辱了她。参谋忙解释:“我们是部队,你回去找地方政府。”那位妇女一听顿时嚎啕大哭起来。这时,彭德怀急忙从马上跳下来,严肃地对参谋说:“民有冤,我必究。”声音洪亮而威严。这位妇女看到骑马的首长严厉的态度,心中有些胆怯,慢慢往后退缩,彭德怀却走到妇女跟前和蔼地询问情况,妇女见首长平易近人,也就放开胆子向…  相似文献   

6.
座落在北京中南海的三间旧式北房,是已故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 办公室北墙中间,陈放着毛泽东主席的古铜色半身塑像。靠东西两面墙立着四个书柜,放满了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以及  相似文献   

7.
周总理赔款     
65年春节过后不久,淮安县城郊公社闸口大队第五生产队突然收到了一张从北京寄来的汇款单。金额是70元,汇款人栏里工工整整地写着“周恩来”三个字。在“汇款人简短附言”里,写有一行整洁清楚的小字:“此款支付生产队平坟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原来,春节前的一天,喇叭里突然传出大队的通知,要求社员们到队部集合,去执行县委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任务是把周总理家的祖坟全部就地平掉,所有棺材就地下沉到一米以下……“什么?平总理的祖坟?”上了年纪的魏金成、李正东等老汉瞪起眼睛,胡须抖动,铁青着脸怒问:“这是谁的主意…  相似文献   

8.
周总理请客     
周总理请客邓雷仓有一年,周总理在庐山开会,宾馆的领导派食堂的老姚师傅担任厨师。姚师傅50多岁,有一手高超的烹调技术。他一听说组织上派他给周总理当厨师,十分高兴。心想:我们敬爱的总理来到庐山,我一定要拿出全部本事多做一些美味可口的名菜,让总理吃得满意,...  相似文献   

9.
缅怀周总理     
美名辉日月,大智盖乾坤.德望垂千载,楷模励后人.缅怀周总理@启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958年3月16日,周恩来利用参加成都会议之余暇,视察友谊农业社,详细询问了该社的生产、分配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指示干部要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发展集体副业。在整个视察过程中,《四川日报》社女记者沈志钧始终追随在周总理身边。  相似文献   

13.
1965年春节前的一天,周总理老家所在生产队的社员们集中到队部,执行县委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平周总理家的祖坟,把所有棺材沉到地下一米以下。“什么?平总理家祖坟。”上了年纪的魏金成、李正东等老汉瞪起眼睛,胡须都抖了起来,大声地问道:“这是谁的主意?”“是周总理自己的嘱咐。”大队干部回答说。正当大伙议论纷纷时,周总理的侄媳孙桂云告诉大家:“总理说,我们周家祖坟在这许多年了,得到了你们的爱护,感谢大家。但是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平掉土坟,不但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是破旧…  相似文献   

14.
周总理的个人收支1964年10月,来我国参加国庆观礼的西哈努克亲王及其夫人离开北京回国。临行前,周恩来吩咐外交部礼宾司,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送西哈努克亲王一些他喜爱吃的蜜桔。礼宾司建议总理以个人名义送,那样更亲切些,周恩来觉得礼宾司的建议有道理,便交代...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读报,读到周总理的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读后感慨良多,思绪万千。周总理制定的十条家规,表现了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报,读到周总理的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17.
1973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阔别延安20多年后,又陪同外宾一起来到这曾经决定中国命运,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的黄土地。 周恩来在延安交际处住下后,顾不上休息,叫来警卫局的领导,无限深情地说:“延安,我已经20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这次回来,我要多看看。午饭吃了,我们就去宝塔山。”  相似文献   

18.
刘建明 《奋斗》2011,(3):61-61
周恩来总理生前严于律己,在公私分明方面堪称楷模.留给了我们许多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永志不忘周总理的教诲张我是一个建筑师,庆幸有缘多次受到总理的身教、言教。他无限热爱毛主席、党中央和党的事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总理一生,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我对此有亲身的深刻体会。我第一次见到周...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8,(4)
春风轻柔,春雨缠绵。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110周年诞辰。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岁月会改变山河,但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像颗植入心田的种子,在大自然的轮回中不断抽出嫩芽、生出新叶、开出花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