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理性主义背景和支配类型学是韦伯分析官僚制的两个视角。官僚制合理性和合法性表现为:形式主义、技术-效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及依赖专家统治三个方面。官僚制困境在根本上体现为理性化与自由的"二律背反"。韦伯与马克思在官僚制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极其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经济异化与技术异化的关系;二是阶级结构与官僚专门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理性及理性化思想是韦伯理论体系中贯穿始终的核心,是其学说大厦的根基。深入理解韦伯的“理性”及“理性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韦伯社会学思想的全貌,进而解读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当前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新教教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起的"理性化"作用,并提出了"理性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悖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问题上的解释在历史观、价值观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争鸣与融合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将儒教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全球意识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伯命题"是一个引起长期争论并不断被解读的经典文本,其文本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韦伯"采用因果多元论"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二是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具有一种亲和性的关联;三是韦伯不是用片面的唯心主义的解释来反对用唯物主义方法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起源进行分析.解读"韦伯命题"的实用目的就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揭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起源和追索现代理性资本主义所承载的伦理精神,乃韦伯论题的一体两面,而重塑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精神则是潜藏在韦伯竭力避免“价值判断和信仰判断”的科学话语之下的一个意图。余英时对“韦伯论题”的承接,一方面纠正了韦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于近世儒家工作伦理的误读;另一方面他试图得出“恰好与韦伯相反”的结论,即中国近世的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的基础”的努力,则并不完全成功。而余英时对“韦伯论题”论述方向的转换,则通过对明清儒学、儒士之“转向”的考察分析,表达了一个与韦伯不一样的关怀,那就是,在新的政治社会生态下,何处是儒学、儒士,特别是作为儒士后代传人的现代知识人新的出路、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一直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论.本文试图把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与他对现代政治的理解结合起来分析.通过考察韦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历史条件,笔者认为韦伯是一个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者.在韦伯的思想视界里,处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国家充满了为了国家生存而展开的激烈政治斗争,实力政治是民族国家的必要基础,国家生存和大国梦想是民族国家最主要的政治诉求,也是韦伯民族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实质.韦伯正是以此来理解德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现实处境和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希望的.  相似文献   

7.
韦伯创立的官僚制是一种追求既合理又合法的理想化模式,在他看来,合理性存在着两种形式,即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他的官僚制理论正是附魅于工具合理性而祛魅于价值合理性的一种理论形态和制度设计,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与其最初设想的背离。在行政环境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要对理性官僚制进行救治就应从其源头着手,从韦伯的理性化官僚制理论入手,为工具理性祛魅,对理性官僚制给予人文回护,但在为工具理性祛魅的同时,又应当避免陷入另一个误区———为价值理性附魅,二者应是不可偏废的。  相似文献   

8.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从宗教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作用实际上不止于经济领域,而且涉及政治领域。作者还对韦伯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评估,认为韦伯并没有否认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新教与资本主义之间只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更有成效,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思想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借鉴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军队政治工作研究应当确立科学精神,坚持价值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把军队政治工作真正当成一门科学来潜心研究;强化工具意识,借鉴其"理想类型"思想方法,创新和完善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研究范式;秉持客观态度,忠实于自己深入观察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0.
韦伯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型,其应用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向,现实中的官僚制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与缺憾,其本身也被看作是效率与民主的藩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摒弃官僚制呼声的高涨使韦伯理性官僚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对中国现实官僚体系地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官僚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理性官僚制应成为现代中国官僚组织转型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