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党建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我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正视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把握社会转型时期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党建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是对党的建设总揽全局的一个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牢牢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和任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琢 《求知》2007,(10):6-7
把依法执政确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对我们党自建国以来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依法治国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保证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言实 《求知》2006,(9):8-8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们党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5.
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的客观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21世纪我们党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其理论价值与社会价值毋庸置疑。因此,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是值得我们特别重视的问题。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国内外形势新发展和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长远需要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承担着历史重任,党的自身发展同样面临新的突破。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切实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需要。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 ,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的清醒认识和执政理念的升华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重要执政目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党建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最终必须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决策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党的科学决策能力建设.“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政治决策、经济决策和文化决策等方面表现出了高超的科学决策能力,认真梳理和总结其实践经验,对实现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良 《求知》2005,(7):4-6
党的十六大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我们党在深化执政规律认识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党在新阶段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被称之为新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引领科学发展,对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的有效运用与否,成为了考验执政能力强弱的又一个有力平台。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都必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把握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充分运用媒体来体现并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能力。执政能力建设对我们党尤其重要,是由我们党的执政使命、执政环境、执政特点,以及执政能力本身性质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队伍的状况,党自身生存发展壮大的要求,以及先进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有四个方面共同之处,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层次党政领导干部而言,都具有其各自的重点和具体要求。就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而言,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作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他们的具体工作环境、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决定了其执政能力建设除了必须遵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性要求外,还相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历史教训,我们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都说明,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如何使党的执政方式走上科学、民主和法制的道路,解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人治”现象,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对党和国家政权建设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学者笔谈会”一文中,郑婷论述了全面发展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罗峰指出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徐学通论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辩证统一;蔡爱平指出了依法执政是党执掌政权的基本方式;矫海霞认为要加强执政能力的制度化建设;赵刚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作到理论、制度与人的统一;唐珏岚提出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六大能力;翁笑冰指出要培育发展社会自治组织,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刘建洲指出要警惕断裂社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包毅 《求知》2005,(6):12-14
世纪之交,党的执政环境呈现出更加快速而深刻的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深入研究这些重大变化,对于我们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进一步认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科学总结了党执政55年来的主要经验,系统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清华  蒋丽珠 《学理论》2010,(16):10-11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党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新世纪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合法性的时代诉求。以合法性的视角看待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必要对执政方式与执政合法性关系进行分析,以及对传统执政方式合法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党在新时期执政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