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酷爱郁达夫的小说。但是,当读过浙江文艺出版社刚出版不久的《郁达夫日记集》之后,无论如何控制不住奔涌在胸中的激情,总想提笔写点什么。这部日记给予我的心灵上的巨大振撼竟远远超过了郁达夫的小说,这的的确确是始料未及的。 在这三十万字的日记中,郁达夫把他十几年来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之死     
吕传彬 《各界》2014,(6):26-27
1942年初,郁达夫和一批抗日文化人在新加坡沦陷前夕,乘一只摩托舢板(船)撤离新加坡,分散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巴雅公务镇,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开办了赵豫记酒厂,郁达夫任老板,化名赵廉。由于郁达夫精通日语,又会讲华语和印尼语,因此在日军侵占苏门答腊岛急需翻译时,郁达夫曾被迫担任日军翻译,在此期间,郁达夫目睹了日本占领军滥杀无辜的滔大罪行。  相似文献   

3.
肖伊绯 《各界》2014,(8):21-22
1932年春天,郁达夫在杭州一块空地上建起了“风雨茅庐”。时价5000大洋的新居,在郁达夫卖文“按揭”后,几经风雨,最终成为了一所无主物业。这其中有郁达夫于乱离时世的安居情怀,也有他的朋友鲁迅先生史海微澜般的劝阻。  相似文献   

4.
王凯 《各界》2010,(11):81-84
一个才子,一个件人,然道不同,于是不能偕老,惜哉!王映霞可谓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强烈、真挚而又执着的攻势。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  相似文献   

5.
湘绯 《瞭望》1991,(38)
自从1979年《新文学史料》发表郁风的回忆录《三叔达夫》以后,这位被“冷藏”了30余年的五四文学巨匠之一的名作家,才随着一篇篇有关他的回忆、纪念文字,以及京、津、沪、浙、穗等地陆续重版的《沉沦》、《日记九种》、《毁家诗纪》和十二卷《郁达夫文集》等,逐渐显露出他的本来面目。但是,这位在生前,甚至死后都一直被误解为颓废、消沉、感伤,耽于醇酒妇人的天才诗人、作家,在远离祖国、流亡南洋、直至牺牲的最后七八年间的所思所虑,所作所为却鲜为人知。 最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郁风主编的《郁达夫海外文集》,辑集了郁达夫自1938年8月至1941年11月在新加坡和  相似文献   

6.
郁华的诗集     
“双松挺秀意何如?仿佛眉山有二苏。况复埙篪同殉国。天涯海角听相呼。” 这是郭沫若的一首题画绝旬。被郭老比作苏轼昆仲的,就是这幅画的作者郁曼陀同他的弟弟郁达夫。郁达夫,已因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独特成就而传之不朽;郁曼陀,即郁华,对许多人却还是个陌生的名字。比较起来,他的女儿——画家郁风反倒更为人熟悉。 然而,在郁华的同辈人中,他却以气节、文章著  相似文献   

7.
民风杂弹     
忆及有关郁达夫先生的一件旧事。1934年3月间,郁达夫已定居杭州一年有半,应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杂志编者之约,写了篇题为《杭州》的随笔。文中说,南宋定都城于临安后,使固有的杭州人的骨里,混入了汴京人士的文弱血球。因此,杭州民风出现了外强中干,喜撑场面,小事机警,大事糊涂,只解欢娱,不知振作等等通病……  相似文献   

8.
游宇明 《各界》2014,(9):32-32
读郁达夫的《沉沦》,你不会忘记作品中那个留日学生苦恼的样子他想为国家做些事,却不知从何做起他希望拥有浪漫的爱情,却没有异性亲睐他渴望经济自立,却总是贫困潦侄4他觉得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处处找不到生活的位置……郁达夫将这个人称之为“零余者”。我不知道沈从文先生看没看过这篇小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沈从文充当的就是这样的“零余者”。  相似文献   

9.
彭昆 《瞭望》1997,(19)
郁达夫在30年代写过一篇随笔《里西湖的一角落》,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发表时正是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人们已面临时代风云的大动荡了;加以刊载此文的是杭州《越风》杂志增刊《西湖》,它的印数不大,知名度不高,发行范围也仅限于江南地区。也正为此,《里西湖的一角落》一度成为若干郁达夫文集失收的佚文。 笔者藏有这本已成为罕见物的《越风增刊》第一集《西湖》,近日翻阅一过,发现《越风》编者黄萍荪虽颇遭鲁迅先生讥评,但他的拉稿功夫却不差。《西湖》所刊之文即颇多名人佳作,除郁达夫的那一篇外,如弘一法师(李叔同)《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胡适《烟霞洞小住》、许宝驹《西湖梅品》、姜丹书《雷峰塔始末记》、张其昀《东坡先生在杭事迹》诸文,均是与西湖有关的耐读之作。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7,(11)
正王铁仙先生的散文集《平静》即将出版,铁仙先生希望我为他的新书写一篇序,心里既高兴,也有点惶恐。王铁仙先生是我的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时,他的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是学生喜欢的课。他讲鲁迅的散文、讲徐志摩和李金发的诗、讲郁达夫的小说,都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独具个性的解读。记得他讲解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迟桂花》,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把作品分析得丝丝入扣,讲得引人入胜,课堂  相似文献   

11.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恕的世故老人;其实不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鲁迅并不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自私、冷酷和无情,相反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至于受伤后仍“以德报怨”.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地享用了这一切,甚至还提出要鲁迅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只好找到郁达夫,请他为这位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则由鲁迅自己出,让郁达夫转交书局或报馆,作为月薪来发给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12.
贺智利 《理论导刊》2007,(2):111-112
在郁达夫的小说中,主人公那喷涌的泪水流泻来自觉醒的灵魂深处,那泪水是对封建文化和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崛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就曾为《郁达夫诗词抄》写过《序》。《序》中有这样的评语: “在他生前我曾经向他说过: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好。他  相似文献   

14.
“是”之妙     
一九二二年“创造社”的三巨头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同时聚集上海。一天,在郭沫若的住所,成仿吾从湖南带来了一块腊肉,讷讷地对郭沫若的妻子安娜说: “请,请安娜主妇烧一烧,烧给大家吃!”  相似文献   

15.
宏图 《瞭望》1990,(44)
丁玲《生活片断》有“一段回忆”。1921年,丁玲与王剑虹等“带着非常景仰的心情”去拜访创造社诸君子。正值郭沫若、张资平在,寒暄之后,“郭忽然笑了起来,说道:‘你们大约是来找郁达夫的?’”闲谈中,郭问了来访者在平民女子学校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中的一位大师,具有超凡的创作力.他的小说历来被读者和评论家广为赞誉,而对其散文却极少关注,尤其是游记部分.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的游记,结集为<屐痕处处>,达到了同类作品的高峰,被评论家称为"游记作家",足可见其造诣之高.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用英语创作的小说——《瞬息京华》,即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它通过对北京几个大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画卷。这部创作于30年代的作品,不久前,由郁达夫的儿子翻译家郁飞将它译成中文。这里,还包含着一段子承父志以完宿愿的美谈。 1939年,林氏在美国纽约撰成《瞬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且包涵有丰富的心理内涵,它往往成为主人公心像的外化。他早期的自然具有宽慰心灵缓解痛苦的作用,中期则是苦闷心理且具有氛围象征功能,后期则营造出与衰浊时世相比照的脱俗世界来反抗黑暗现实,并具有灵魂的憩息地的怡情养性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是他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出之以哀婉的情思,常予人一种凄迷朦胧之美的感觉。他的一组《毁家诗纪》,共诗十九首、词一首,脍炙人口,陆续写成于1936年春至1938年冬,主要记述他的家庭婚变和个人  相似文献   

20.
当年,郁达夫游览崂山之后讲:“要讲伟大,要讲耐人寻味,自然是外崂沿海一带,从白云洞、华严寺到太清宫的路。”这自然讲的是崂山的前山阳面。崂山是道教的发祥地,讲究的就是阴阳。崂山阴阳两面的风光,是自然的体现,也是道教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