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阅《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用封侯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 ,京师洛阳流传着“直如弦 ,死道边 ;曲如钩 ,反封侯”的民谣 ,反映了当时黑暗无道的政治现实。民谣中赞颂的刚直如弦、不折不弯的人物就是李固。东汉王朝到和帝时 ,朝廷大权已旁落到外戚手中 ,皇帝的废立都由外戚所左右。外戚梁冀本是一个纨绔子弟 ,嗜酒、贪色、好赌、斗鸡玩狗 ,无所不精。就是这样一个败类 ,竟被任命做了大将军。从此 ,东汉名义上是刘家天下 ,实际是梁氏王朝当政。面对这样一股凶残腐朽的政治势力 ,正直的大臣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抗争 ,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荆州刺史李固和杜乔。他们对诬、贬、罢、狱、杀全然不顾 ,浑…  相似文献   

3.
赵谦  车凤 《前线》2014,(3):106-111
说到“忠”字,中国人都非常熟悉。在评价一个人时,如果说他是“忠臣”、“忠诚”、“忠孝之人”,这就是很高的褒奖了。在古代儒家思想看来,“忠”和“孝”是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对长辈尽孝,对君王、国家尽忠,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8):50-50
四五千年前,世界上出现了一批新型人物。他们是统治者,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号统治者。他们统治的不是一个小城镇,而是一个辽阔的国家。这些人被称为“帝王”。  相似文献   

5.
狗年话狗趣     
看到忠臣二字就悲伦万分 在中国的史书上 忠臣很古老也很沉重 忠臣患有深度的失眠症 在别人昏睡的时候 他很清醒 他们常睁大双眼 一眼看着朝廷 一眼看着边境 稍有风吹草动 就触及敏感神经 在忠臣的身上 总能看到一个王朝 没落的背影 忠臣是孤单的一族 近墨不黑便成为众矢之的 明苛易躲 他们以死效忠的皇帝 往往是施放暗箭的老手 忠巨倒下了 口里还高呼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 只有他们在独力支撑 忠臣只懂前进不懂后退 在权谋的角逐场上 他们是赤手空拳的弱者 他们用身后的哀荣 矗立成 鼓励后继者的道德涟旗 但在有皇帝的年代 更多的忠臣产…  相似文献   

6.
贤士护疆     
王春南 《求贤》2010,(11):52-52
班超是东汉初年著名的贤士.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继司马迁后,有“三班”之誉的著名史学家。史载他从小孝顺恭谨、吃苦耐劳、博览群书,年轻时为生计替官府誊抄文件.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坚。一次他忍不住将毛笔投在地上说:“男子汉应当为国建功封侯.岂能只埋头于笔砚问呢!”这就是“投笔从戎”成语的由来。  相似文献   

7.
刘吉同 《学习月刊》2013,(11):53-53
公元121年,执政17年的东汉邓太后驾崩,东汉由盛转衰,走入无有尽头的大黑暗中。从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冲、质两个娃娃在位不足一年可忽略不计)、桓帝到灵帝前期,约60年间,国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资治通鉴》(卷50至57)全景式地描述了他们可歌可泣的业绩和壮举,今天读来仍令人澎湃。  相似文献   

8.
东汉前期的公羊学,将"<春秋>大义"神圣化,与谶纬结合更为密切,以维护封建皇权统治,干预社会生活.公羊学由此得到统治者的首肯与扶持,一个时期内呈现出繁盛的景象.但这种学术与政治的联姻,却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公羊学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公羊学的章句之学发展迅猛,义理之学发展趋于停滞,以及公羊学日趋固化,进而成为僵死的教条.尽管一些公羊学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删减章句、援引其他各家思想弥补自身义理之不足等措施予以补救,但却收效甚微.东汉前期公羊学的这些特征,使公羊学在今古文之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也潜藏着危机,并铸就了其在东汉未年彻底衰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正>金色6月,我省传来捷报:成都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的中国西部首个、全国第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国字号"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对一个区域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最高褒奖。回顾2014年,成都高新区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实现产业增加值1178.2亿元,增  相似文献   

10.
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思维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哲学问题,尤其是一个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以前那些不利于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引领社会发展。要实现由功利型思维向互利型思维的转变,由单一型思维向系统思维的转变,由对立型思维向和谐思维的转变,由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冯远理 《唯实》2002,(6):80-80
一无法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 ,动物界的生存法则起着作用———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无法的社会 ,统治者的意志就是法律 ,被统治者就像地里的韭菜 ,不吃的时候 ,就让你长着 ,想吃的时候就把你割掉。无法的社会不许人民思考、怀疑 ,不许独立的思想、见解存在。人民似乎都是一个细胞“克隆”出来的———用同一种声音说话。无法的社会存在的基础是 :有一批丧失思考能力 ,易于狂热的大众 ;有一批训练有素 ,忠于最高统治者的各级官吏。无法的社会 ,统治者貌似强大 ,其实很虚弱 ,就像画在地板上的粉笔画 ,大雨一来 ,就被冲洗得不见…  相似文献   

12.
狡猾的和珅     
狡猾的和珅李庚辰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曾问和是忠臣?还是奸臣?和随机应变,称自己既不是什么忠臣,也不是什么奸臣,充其量只不过算个一臣。乾隆问他什么意思?和答道:忠臣难免一死;奸臣难逃一死。他说自己不想死,所以既不想当忠臣,也不想当奸臣...  相似文献   

13.
聂火云  梁敏 《求实》2003,1(1):24-27
市场运作既表现为一种经济机制的运行状态 ,也表现为一种伦理机制的功能状况。伦理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 ,动力机制以功利追求和伦理追求为市场运作提供驱动力量 ,调节机制以道德他律和自律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关系 ,统合功利与道义、公平与效率 ,从而造就出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4.
过去只听说有忠臣、奸臣,看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才知道还有一种人是“弄臣”。关于“弄臣”,乾隆与和有一段很耐人寻味的对白。乾隆问:“你究竟要做一个忠臣、能臣,还是要做一个奸臣、庸臣?”和答:“奴才既当不了什么忠臣、能臣,更不愿当个什么奸臣、庸臣,奴才充其量不过是个‘弄臣’而已呀。”乾隆不解其意,和接着说:“自古以来,一切忠臣都免不了一死,而一切奸臣又逃不了一死,奴才实在不想死。”乾隆问:“‘弄臣’是怎么个当法?”和说:“其实,当‘弄臣’是不需要什么大本事,只是拣皇上喜欢的给,拣皇上喜欢听的说,拣皇上喜欢吃的进,只要…  相似文献   

15.
周桂钿 《新视野》2001,(5):57-59
人民在社会历史上是一种什么角色,它与天神、上帝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国商代以前的统治者认为,天神、上帝是在统治者之上,而人民在统治者之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统治者提出人民与天神是同样重要的,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政治态度。这也说明人民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提高,作用开始壮大,日益成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以民为本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逐渐产生、形成的。下面分几个阶段简述民本思想的发展过程。 一、民为神主 3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的统治者开始重视民的地位。他们将民与天相联系,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相似文献   

16.
三家《诗》在汉代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经过两汉之际的政治动荡,这种不平衡发生了重大转化。概而言之,"鲁诗"极盛于西汉,至东汉依然强势;"齐诗"盛于西汉,至东汉则一蹶不振;"韩诗"在西汉相对不显,至东汉而盛极一时。两汉三家《诗》学兴衰易势的关节点在于王莽篡汉。王莽篡汉前后,三家《诗》学者明显分为两大政治阵营:"鲁诗"、"韩诗"知名学者以不同方式拒绝为王莽奔走,见于记载的西汉后期"齐诗"学者则大都倒向了王氏集团。这种政治分化影响了三家《诗》在东汉的不同走向。东汉"韩诗"学者大都善言图谶符命,迎合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东汉"韩诗"传习转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所谓“负面合法性”,是指统治者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弱点和缺陷等负面效应,如统治绩效低下、制度不完善等,而导致了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不赞同甚至是反感。而旧社会的“负面合法性”是建立在旧社会的不足和缺点之上的,是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而产生的证明新社会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的一种合法性资源。在新旧社会的对比之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服务流动党员的有效方式,营口市积极创建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以短信快餐形式群发五型短信,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服务和管理。一是工作型短信为流动党员减轻负担。建立了流动党员手机信息库,以短信方式及时将活动和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湖南以两型为引领,以长株潭试验区辐射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四小企业”的关闭整治力度加大,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发展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环保产业,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三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物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纳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 ,国家的最大一害是宦官。公元147年 ,汉桓帝登上了皇位。因为他年幼 ,外戚梁冀代摄朝政 ,垄断王权。小皇帝长大后 ,要亲自执政 ,便依靠一批宦官消灭了专权的梁冀集团。宦官依附皇权 ,比外戚更肆虐残暴。在宦官集团的残酷盘剥下 ,国家成为“田野空 ,朝廷空 ,仓库空” ,甚至政府连官吏的薪俸都无力支付。人民极端贫困 ,为了生存 ,就只有起义暴动。自桓帝元年至灵帝中平元年37年中 ,农民暴动22次 ,东汉王朝已处在全面崩溃的境地。面对国家的危亡 ,鲠直派大臣和太学生们不得不挺身而出。虽然他们没有建立统一的组织 ,也没有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