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雄 《黄埔》2009,(6):56-56
令年,是抗战胜利64周年,凡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军人以及经历过八年抗战的中国人,都难忘那长达八年的艰辛抗战、家破人亡的悲惨岁月!历史不是说故事,是无数人亲身经历的事实,不容有人狡辩、掩盖、欺骗。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5)
正"八年抗战"被"十四年抗战"所取代,那么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始到1937年七七事变终,有哪些关键的抗战环节?据了解,东北的江桥抗战、上海的淞沪会战、河北的长城抗战等都是重要的战役。而且,在东北的抗日武装不只是抗联,还有东北义勇军等组织。"八年抗战"被"十四年抗战"所取代,进入中小学教科书。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在较传统说法多出来的这6年间——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3.
抗战初期张治中治湘论略王国宇张治中是我党的亲密朋友,“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从百到行,他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①抗日时,曾提师参加“—·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1937年11月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在治湘期间,以“廉正勇勤”...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抗战史的回顾与反思。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问题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并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科学的抗战史观,即习近平抗战史观。作为中国抗战史的真正时间脉络,"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是习近平抗战史观的重要内容。但"八年抗战"的传统提法和"十四年抗战"的正式命名并不矛盾,将中国抗战的时间历程由八年改为十四年也具有历史正当性,因此"十四年抗战"概念经得起历史检验。当下,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教材体系中全面落实和普及"十四年抗战"概念,是回归历史主流与本质的重要现实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深刻认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国际社会继续扩大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广泛认知,牢牢把握"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话语权和概念主导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在八年抗战中,黄埔师生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和其他爱国将士一起,不怕苦、不怕死、不要钱、不要命,团结合作,共同抗日,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湘西会战等许多战役。他们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我们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就是要缅怀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英勇牺牲的将士,弘扬他们血洒沙场、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前途为先、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尚品德,把极大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作者为甘肃省黄埔同学会会长)XQ05.5缅怀先烈 …  相似文献   

6.
武汉会战是改变抗日战争进程的重要会战,作为战时首都的武汉,理应建立相关的纪念场馆,以铭记这段历史;纪念馆选址可在蛇山,蛇山可因此成为黄鹤文化、首义文化及抗战文化的结合体;通过会战的展览及相关研究,一则可还历史本来面目,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汉会战,并对抗战文化进行相关的研究;二则可以对蛇山抗战文化遗址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因为城市建设和官员主观意志对抗战遗物的毁损;三则带动抗战遗物的收集与整理;四则可以给市民提供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同时,还历史本来面目以及挖掘历史中被忽略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建设武汉会战纪念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毛磊 《世纪行》2015,(4):40-42
<正>"武汉抗战"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长期以来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刻,还"武汉抗战"应有的历史地位就成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武汉抗战"是八年抗战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武汉抗战",既不是指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局部区域性抗战,也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范畴的武汉会战,而是涵盖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至1938年底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8.
马元 《北京观察》2013,(5):16-17
"五一口号"所凝聚的中国共产党领袖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的共识终于催生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抗战八年,马叙伦先生困居上海。在疾病和贫困的折磨下,两鬓堆雪,面容憔悴,心情郁闷。1945年8月抗战的胜利,使他精神振奋,欣喜若狂。他由衷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希望国共两党顺应民意,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民主、统一。此时,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提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会战从1938年6月初日军攻陷安庆始,至1938年10月27日武汉彻底沦陷为止,为时4个多月。中日双方在此次会战中投入的兵力之多、作战规模之大、战线之长以及死伤之众在八年抗战中皆属罕见。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  相似文献   

10.
刘波 《同舟共进》2010,(3):41-46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切勿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只是8年全面抗战,而是包括局部抗战在内的14年。在记住“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同时,请勿忘记“一·二八”那段残酷、艰难的历史,请勿忘记“一·二八”抗战中的无名英雄和闪光细节。  相似文献   

11.
正80年前的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第五战区主打的徐州会战以全军跳出日军包围圈转移而结束。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大捷,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次战役,歼敌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正是徐州会战最精彩的部分,而发生在台儿庄大战后的大撤退,其意义也丝毫不比敦刻尔克大撤退差,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5,(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中国人民英勇奋起,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最为壮丽的一页,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辉煌。中国抗日战争的厉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五千余人,其中日军五十二万七千余人。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指战员伤亡六十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六百余万人。  相似文献   

13.
李海流 《春秋》2015,(2):15-19
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在徐州城内巡视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台儿庄战役的主要指挥者。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挥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大捷是他一生辉煌的顶点。台儿庄会战作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对团结全民族抗战具有强烈的振奋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群 《传承》2011,(12):78-79,8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滇军"奉命参战,先后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赣北战役及滇南作战,作战勇敢,勇往直前,赢得了国人的高度赞赏。"滇军"抗战出兵近40万人,伤亡约10万人。"滇军",以它悲壮的牺牲和辉煌的胜利载入20世纪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册。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中方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河南在八年抗战中处于抗战第一线。现据有关档案、报刊资料,将当时的受降史实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6.
陈洁 《北京观察》2015,(9):78-80
鲁迅指导的这些青年版画家投身版画创作,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危难的历史时刻,在抗战中,其创作的大量版画,揭露了日本侵略暴行、刻画了中国战士的英勇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版画运动. 鲁迅被称为"新兴版画之父",倡导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鲁迅从艺术境界、创作细节,到怎样用版画表现革命,版画家怎样组成团体和编辑出版期刊等各方面,对青年版画家进行了指导.这些青年版画家投身版画创作,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危难的历史时刻,在抗战中,其创作的大量版画,揭露了日本侵略暴行、刻画了中国战士的英勇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版画运动.  相似文献   

17.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展开了一次规模更大的会战——武汉会战。时间是1938年6月至10月,历时4个半月;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广大地区;双方共出动兵力130余万,大小战斗数百次。蒋介石驻节武汉亲自指挥,会战由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联合实施。因此,武汉会战投入兵力之多、规模之大、牺牲之惨烈以及持续时间之长在八年抗战中都是空前绝后的,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扼中原九省水路要冲,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南京被围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迁至武…  相似文献   

18.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之一,在于毛泽东分别提出过这两种不同说法。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结合毛泽东提及两种说法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具体分析对象,发现毛泽东所说的"八年抗战"强调的是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时期;而"十四年抗战"强调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启了抗日战争的起点。两种说法显然强调的是不同历史背景中的不同分析对象。因此,从"历史时期"与"历史起点"的视角考察两种观点的分歧,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十四年抗战"的界定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有深厚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太原会战(1937年8月—11月)是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二战区部队(阎锡山晋绥军和蒋介石中央军)同日本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在山西北部、东部和中部等地进行的大规模战略性防御战役。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为抗战前期的四大会战。会战历时三个多月,由南口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组成。此战创华北战场大举歼敌之纪录,中国军队取得消耗敌人、扩大战场、分散敌力、使其速战速决企图不能得逞的效果。一、南口战役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继续增兵中国,以便扩大战争,实施速战速决的华北作战计划。为吞并华北,日军编成以寺…  相似文献   

20.
“抗战军人之魂”一语,出自周恩来为悼念张自忠将军所写的文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是二战时期反法西斯阵营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忍辱负重,还有人说他是战神.他在抗战前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自带兵冲在最前线,最终以身殉国.日军为他的死先欢呼,后郑重敬礼,并停止轰炸一天以示致敬,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十万民众为他扶灵送行,周恩来称之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用生命书写了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