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德章 《党政论坛》2008,(23):46-4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著名论断,结合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重温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强  梁鹏 《理论导刊》2008,2(4):56-58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重温马克思1859年提出的两个"决不会"的著名论断,对于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大政方针特别是正确认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反思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左"的思想错误,以及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精神文明理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三座伟大的里程碑。如果把他们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看作一个巨大的宝库,那么,其中一些著名论断则是这个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马克思提出培养全新的人是共产主义最重要条件的论断,列宁提出在文盲大海里建不成社会主义的论断,毛泽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论断,至今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1)
"两个不可避免"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不可避免"论断面临着新的情况,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必须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5.
"无愧于人的本性"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论断。今天,世界历史、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的发展面临困境,步履艰难之时,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一论断的根本要义就在于指出了人类发展的实质——发展就是人类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发展,即人类自身的真正解放,人不仅是发展的手段而且还是发展的目的,是手段与目的统一。该论断的时代价值就在于揭示了现代人类发展的弊端之根本及其出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必须把握马克思所说的"先验结构"语境,即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目标、阶级和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去理解.同时,还要正确把握"个人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把两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给我们揭示了城乡分离与对立的根源之后,提出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城乡必将走向融合"的著名论断。然而,在通往"城乡融合"的道路上需要怎么做,马克思并未给予明确的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艰苦却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理论。其在城乡关系理论及实践探索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误教训都成为今天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中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朱虹 《瞭望》1996,(44)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精神文明理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三座伟大的里程碑。如果把他们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看作一个巨大的宝库,那么,其中一些著名论断则是这个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马克思提出培养全新的人是共产主义最重要条件的论断,列宁提出在文盲大海里建不成社会主义的论断,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论断,至今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论点。他的这些重要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闪耀着时代光芒,对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38-40,52
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的含义,并且对不同的观点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以思想的方式把握到了人类历史进程当中的时代精神,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未来新时代的精神,是马克思在同时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批判资本主义的进程中得出的论断。于此,揭示这一论断的科学性、普遍性和现实性,从而进一步阐明《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和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与人的自由发展历史相统一的重要论断,然而他对该论断的论证中还存在着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不相统一的理论矛盾。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系统化,确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内在包含着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确认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主体生成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彻底地论证"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与人的自由发展历史相统一"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1923年1月,列宁在著名论文《论合作制》中提出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这个论断。这种“根本改变”,是列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经济、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8,(6)
正新时代实践好马克思主义"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永宽在5月7日光明网上发表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的四个"坚持和运用"层层递进地阐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一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彰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相似文献   

15.
论青年本质     
如何认识青年的本质,这个问题影响着对待青年的态度和评价标准。而青年的本质是和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是,上述人的本质的定义只是规定了所有人的本质的共同根源,而并不是所有人的本质的共同内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之作,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宣战的勇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即"两个必然"的重要结论。"两个必然"论断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两个必然"的实现又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对于这一论断,我们需要根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给出新的时代解读,这对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有定论,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里格比则认为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主张用生产的社会形式取代生产的物质内容,得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论断即替代性理论。但马克思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从本质抽象层面,强调共时性、必然性、规律性的趋势决定,生产的"物质—技术关系"在趋势上始终先于"社会—权力关系"而存在。生产力决定论涉及哲学、历史学方法论,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依据等问题,因此,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卡尔·马克思有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直到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讨论的问题。十月革命时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答案。考茨基说,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这一概念没有实质性意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却提出了十分著名的论断:“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相反,苏维埃国家的创始人列宁指出,在《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9.
《哥达纲领批判》是伟大导师马克思于一八七五年所写的一部光辉著作,是继《共产党党宣言》之后的又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在这部光辉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清算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捍卫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理论和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著名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发  相似文献   

20.
提起列宁的再生产理论,人们即会想到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增长快的著名论断,这的确是列宁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但是,列宁的贡献决不仅限于此,在其他许多方面也提出了宝贵而新鲜的见解,丰富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列宁不仅十分重视生产力中技术进步对于两大部类变动趋势的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强调了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两大部类变化的制约作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