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三鉴     
老六月雪 《党课》2011,(12):106-109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推崇其军事才能,追封池为武兴王。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卧龙区武侯街道党工委成立4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引领实践,围绕抓班子、带队伍、重创新、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创新机制,完善功能,不断拓展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机制,为武侯街道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许兴国 《先锋》2023,(1):43-45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总抓手和总思路。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实现高效能治理作出系统部署。武侯区委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结合武侯实际,确立了“一个目标统揽、三高联动共进、四个重点协同提升”的工作路径,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武侯实践,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武侯发展新篇章,努力为成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武侯力量。  相似文献   

4.
柯智 《廉政瞭望》2010,(7):15-1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赵云引500军带祭礼赴巴丘吊丧。诸葛亮亲自奠酒,跪于地下,宣读祭文,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让东吴众将都认为瑜亮不睦是虚言。这一吊孝秀,让舆论和民意站在诸葛亮这边,而且维系了孙刘联盟。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3,(16):21-21
济火,生卒年不详,彝名妥阿哲,据史书记载为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安氏、芒部陇氏彝族土司之远祖。蜀汉建兴三年(225),蜀相诸葛亮南征,济火与其结盟,献粮通道以迎师,助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获。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王,授予"丹书铁卷",勒四十八部,部之长曰头目,其等有九,曰九扯,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DE廉政措施杨亚萍公元222年,蜀国与吴国发生夷陵之战,刘备败后不久逝去,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治蜀期间,总结前朝教训,注意采取一些廉政措施,从而使蜀汉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采取的廉政措施主要有三条:1、严惩"五害"官吏。诸葛亮坚决反对东...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的严与廉王平陈寿在《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元善不显”,因此,深得蜀汉君臣百姓的拥护。执法严明,敢于碰硬,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可以说是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  相似文献   

8.
丞相雅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9):52-52
三国时.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根据诸葛亮推荐,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掌管蜀国朝政。蒋琬为人德才兼备,尊贤任贤.秉承诸葛亮遗志,使蜀汉一时大治。  相似文献   

9.
樊竹 《学习月刊》2012,(14):120-121,2
汉水滔滔,卧龙腾飞。在诸葛亮成才出山的地方——湖北古城襄阳,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著名初级中学于4月初挂牌成立了,他就是闻名遐尔的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原二三十二中)。虽然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只有20年办学历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诸葛亮中学人来说,充满了光荣与坎坷。  相似文献   

10.
在多家宾馆墙上打洞,偷拍他人隐私,随后跟踪受害者查清身份,并伺机敲诈。日前.武侯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两名男子(李飞、周华)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1.
即使诸葛亮再活十二年王学安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可惜出师未捷,最后病故军中,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确感人肺腑,后世的一些善良的人们扼腕兴叹:假如诸葛亮祈禳北斗,主灯不被魏廷搅灭,再增寿十二年,必能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其实这...  相似文献   

12.
管淑珍 《党课》2013,(2):97-98
俗话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权力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在运用权力时,应该做到诸葛亮所说的“吾心如秤”,这是诸葛亮一生都严格遵守的原则。诸葛亮在《街亭自贬疏》中提出“自贬三等”的请求,主动承担蜀军在街亭大败于曹军的责任,充分体现了诸葛亮一心为公、执法如山的政治作风,因此才赢得了后世百姓的敬仰和怀念。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3):78-78
关于诸葛亮的家庭财产,在《又与李严书》中有所表露。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就是说,他的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相似文献   

14.
《学习月刊》2013,(8):F0004-F0004
1800年前,诸葛亮和齐备在襄阳演绎了千古绝唱“隆中对”。而今,襄阳市国家税务局秉承诸葛亮爱国、忠诚、敬业、智慧的优秀作品,唱响了发展和文明的和谐赞歌。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7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膺任军师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此期间,诸葛亮大展雄才伟略,指挥三军将士出奇制胜,斩关夺城,决胜千里,使蜀汉之邦很快强盛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诸葛亮也一举成为功勋卓著,赫赫于世的军事家。但他在后来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的大业中,  相似文献   

16.
未必锦囊皆妙计──谈诸葛亮用人失误邢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秋风五大原"'一集颇多感慨,诸葛亮病逝固然叫人眼涩,而大将军魏廷人头落地更令人深感痛惜。诸葛亮一生用了不少锦囊妙计,绝大部分名符其实,唯有临终一计不仅不妙,反而因用人失误,错杀魏延,造成千古...  相似文献   

17.
空城不见诸葛亮李耀林锣鼓开场,多疑猛将司马懿率大军逼临城下,城内虽无重兵镇守,却城门洞开,只是城楼上不见了巧施空城计的诸葛亮抚琴观景,真急煞台上的老军。主角诸葛亮缘何不出场救城,走穴去了。这是漫画家王复羊先生创作的漫画《空城「记」》。这幅画巧妙地借用...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12,(14):F0002-F0002
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始建于1991年9月,占地面积32347平方米,位于长虹北路,毗邻诸葛亮文化广场,是目前襄阳市初级中学中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优、教学成果最显著、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9.
龚炳南 《学习月刊》2010,(17):38-39
2008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陕西勉县召开的中国三国文化暨第十六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受益匪浅。当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后来的所思所悟,萌生了有关诸葛亮研究的如下文字。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的人事管理思想与用人艺术谢修敬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董卓之乱后,他避乱南方;结庐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隐居10年。世称其为"卧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邀其出山。诸葛亮向他提出占据荆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