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2,(9):47-47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孔子自30岁招收学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遍及诸侯各国。也正是凭借这些数量众多的弟子们,孔子的思想才能被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08,(8):45-45
"三千门弟子,七十二贤人",既说明孔子弟子众多,又点明了其中的佼佼者。文庙中大都塑有孔子的72位弟子塑像。在孔子的72位弟子中,石作蜀(石子明)、壤驷赤(壤子徒)、秦祖(秦子南)3位是甘肃人。  相似文献   

3.
李敬泽 《党课》2010,(22):73-74
孔子有弟子三千,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的弟子都是“活雷锋”,在乱糟糟的春秋时代努力做好事。做好事分为两种,一种如颜回,躲在破巷子里哪儿也不去,天天思考人生的意义,有个窝头吃,有一瓢清水喝,颜先生就乐呵呵的了。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做好事,世道这么乱,一个人待在屋里不出去添乱就是最大的德行。  相似文献   

4.
<春秋>具有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后世将其视为"礼义之大宗",原因即在于此.孔子借<春秋>之"属辞比事"以行褒贬、正是非,形成了"春秋教"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礼治名分、重德尚贤、恶战重民、知权时中等方面,其目的乃在于为其王道政治教化体系服务.孔子"春秋教"思想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德苏 《理论学刊》2008,(4):100-104
孔子的人欲观是极有特色的.在对人欲的认识上,孔子不以是非看人欲,而把它当成客观存在.孔子主张的对人欲的治理途径不是如现代社会所主张的那样制定繁密的法律"治行",而是走"治心"的道路,且孔子的"治心"又不是宗教思想的"禁欲".孔子的人欲观可概括为:承认"人欲"而"治心",提升人心而不"禁欲".孔子治理人欲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满足欲求,节制欲求,提升欲求,达到欲与矩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理解和解决当今教育与社会问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教育和教学实录,孔子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哲学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他在教学中倡导的学思行结合、诱导启发、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还是在学习中倡导的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等都对当下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8,(8):52-52
据王湘江、曾虎在6月30目的《北京青年报》上介绍:去年,刚刚履新半年的潘基文在为美国《新闻周刊》撰写的一篇文章中透露,多年来,在他的钱包里一直放着一张特殊纸片,上面摘录了《论语》中有关年龄与人生阶段的名句。不久前,记者来到位于联合国大楼的秘书长办公室,对即将于7月初访华的潘基文进行专访。这位年逾花甲的韩国前外长说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展现出了鲜为人知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潘基文说,“目前,孔子的很多教诲仍在为我指引方向。”他说,他一直在努力从《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个人私事,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4,(1):114-115
《王言解第三》是《孔子家语》的一个篇章。该篇通过孔子与弟子曾子的对话,较为详尽、全面地记述了孔子的王道言论。篇中有孔子所说“吾以王言之”,又有曾子所问“何谓王之言”,故以“王言”名篇。所谓“王言”,即关于王道的言论。本篇是有关孔子政治理想的重要文献,以下节选关于“王道政治”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9.
怎么看孔子     
《理论与当代》2010,(3):44-44
<正>周桂钿在1月2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有巨大的影响。但怎么看孔子,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孔子。第一,孔子是一个好学深思的正常  相似文献   

10.
明末大儒刘宗周授徒讲学,弟子众多。董玚、全祖望、杜春生等人曾考索蕺山弟子126名。按照一定标准,在参考刘宗周著述论说及相关史料典籍基础上,可增补蕺山弟子46人。这对于深入了解蕺山学传播与流衍状况,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仓 《廉政瞭望》2007,(10):63-63
孔子周游列国干啥呢?跑官!为什么惶惶如丧家之犬?没当上看家犬!为什么当不上看家犬?不会跑官,不懂跑官的奥妙。投其所好是跑官第一定律。孔子跑官那个时段,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诸侯踢开周天子闹独立,互相征伐;强势群体和强悍之臣以犯上作乱为潮流,以打家劫舍为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5月,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记以“孔子与《论语》”为题对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发展学院李景林教授作了专访。访谈的内容曾在该台周五的“读书时间”栏目中连续播出,效果颇佳。访谈从七个方面对孔子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作了论述。现据录音把它整理出来,发表在这里,以飨读。  相似文献   

13.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4,(23):54-54
《韩非子》"说林"篇中,有一则孔子遭遇谗言陷害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人才活跃。有一日孔子携众弟子游说四方来至宋国,希望能够进谏宋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正遇上宋国招贤纳士,一个叫子圉的大夫便向太宰(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引见孔子。  相似文献   

14.
在章太炎的熏陶下,章门弟子大多擅长小学研究,而且他们还运用这种深厚学养,积极投入到国语运动中去。他们首先通过在读音统一会上的联名提案,使章太炎发明的注音字母成为民国建立后颁布的第一套注音方案。此后,他们还积极主持编订《国音常用字汇》和各种国语教科书,促使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国语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陶玉姑在“明堂”上晕倒被抬回了家,当天薄暮时分,竞又传来唐鹰自杀的噩耗。玉姑咬紧牙关,强忍失夫的巨痛,暗下决心等丈夫的丧事一办完,就去找帝尧伸冤。  相似文献   

16.
平视孔子     
金陵客 《唯实》2008,(3):95-95
陈卫平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演讲,谈于丹《论语》心得的硬伤与软伤,引用了罗素一段话:“研究一个哲学家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应该首先要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的为止;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的态度应该尽可能地类似于一个人放弃了他所一直坚持的意见之后的那种精神状态。蔑视便妨碍了这一过程的前一部分,而尊崇便妨碍了这一过程的后一部分。”陈先生接着说:“我认为对待儒学传统的正确态度也应该如此:既要有同情的了解,又要有深沉的反省。但于丹的心得,只有对儒学精神光芒的尊崇。”这话搔着了痛处。在我看来,何尝仅仅是于丹的心得,差不多整个“国学热”,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虽为道家经典著作,但其中关于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记述却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作为儒学宗师的孔子在庄文中的形象颇为复杂:一方面他是道家批判的对象,另一方面他又俨然成为道家理论的宣扬者。本文试从把握《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入手,来分析探讨庄文对孔子形象改塑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决定一个人自身乃至家庭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无疑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如何充分实现教育的民生价值,孔子在《论语》中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贺伟 《前线》2014,(1):113-113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儒家经典受到了历代统治者和士人的热捧,留下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奇怪的是,作为《论语》的姊妹篇《孔子家语》,遭到了不可思议的冷落,历代先贤大儒鲜有提及,对许多国人来说,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  相似文献   

20.
“飞人”一词,《辞海》注解“《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飞龙比喻帝王。唐代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飞龙又为御厩名。历古以来对龙的崇拜,对龙的话说那更是云云总总,不胜枚举!龙的艺术品对“江北一怪”——武微波先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