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子云 《广东党史》2011,(11):15-21
核武器是毁灭性武器,也正因如此,它又是最安全的武器。中国要的是生存的权力,不是战争,因此,她必须拿到这件终极武器。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说得好:“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之一,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的,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的协调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就是说,对当代中国来讲,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讲究“创新”。创新能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发展,艺术的繁荣,就没有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史春风 《前线》2013,(6):10-11
2012年以来,“中国梦”成为举国上下一致追捧的热词。一个民族没有梦想,不能仰望星空,这个民族注定没有前途,然而,光有梦想,不能脚踏实地,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样的梦想也只能是空想。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我们必须要拓展和走好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6.
金一南 《新湘评论》2012,(19):25-25
一个民族,没有苦难,就没有坚忍、没有积聚。一个民族,没有胜利,就没有激情、没有尊严。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挫折、太多的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而为中华民族带来胜利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金一南 《学习导报》2012,(19):25-25
一个民族,没有苦难,就没有坚忍、没有积聚。一个民族,没有胜利,就没有激情、没有尊严。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挫折、太多的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而为中华民族带来胜利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沈伟鹏  王晓云 《先锋》2023,(11):11-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9.
王建柱 《世纪桥》2012,(6):25-32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3,(11):58-59
“文化”一词,历史深远,意蕴深厚,且与时俱进,厚积常新。《周礼》丢:“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说苑》言:“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缺失精神支柱,就没有“根”和“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同样,一个机关、一个单位,如果没有核心文、化,就形同一盘散沙,容易迷失方向。作为直辖市的市政府办公厅,始终坚持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满意服务年”“创新服务年”“勤政高效年”“'五型’机关建设年”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培育机关文化、探寻玉作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最终形成了“务实、高效、和谐、廉洁”的核心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时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发人深省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2.
有“龙乡”之美誉的房山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不朽的歌就诞生在房山区的霞云岭乡堂上村,并从这里传遍全中国。 中国共产党80年辉煌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壮大,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团结带领全体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建设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重视和加强党政干部对历史的学习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要求全党要学习历史,他说,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也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名的老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就要受人宰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化,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这位在高校率先倡导进行人教育的老教育家曾经到一所重点中学去,看到学生们桌上堆着高高的三堆书,甚至听说有的学校一年365天只放三天假:大年三十、初一、初  相似文献   

16.
按照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党现已是一个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举世无双的大党,而且还是一个久经考验,执政了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党。八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兴盛、祖国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就是我们治党建党的总纲,是我加强改进党建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后备军,是否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因此,要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跨入新世纪,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当前,正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人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举措,其中包含着弘扬民族浩然正气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他还强调,要在…  相似文献   

19.
韩卫东 《当代贵州》2007,(23):17-17
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把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同样要解决新的“本领恐慌”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到现代工业经济,再到后现代知识经济的依次推进不同。上述三者在中国被挤压、浓缩在一个共时空结构中.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由此而生。这些,逼得我们不得不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地区民族矛盾导致的冲突日趋激烈;少数霸权主义国家以种种借口颠覆某个主权国家的行为时有发生,世界范围内出现一定的民族认同危机。就中国而言,国际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台独”势力、“东突”分子的分裂活动不容小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当今世界,“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中国大学生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