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魔De覆灭──6.1惨案侦破纪实赵景辉/杜亚民/摄影18岁的女儿失踪了。1994年6月1日,天空晴朗,风和日丽。一大早,雁塔区曲江村村民席菊芳18岁的女儿朱霞背上书包,骑上自行车向学校驶去。行前,她在母亲的面颊上亲吻撒娇着说:"妈,我中午回家吃饭,...  相似文献   

2.
<心有父母千千结>在第1期上发表后,有很多读者一次次来电话和来信表达他们的心声:要求资助文中的主人公朱霞.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0,(6)
早在1915年夏,衡阳妇女便在新思想的启发下,组织了以省立三女师学生宋德祥、朱霞等人为首的‘妇女救国会’。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在衡阳党组织的发动下,1924年正式成立了以捗舜华为首的  相似文献   

4.
女儿在美国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回家,我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她说,没班长.五年后,女儿上了初中.她第一天放学回家后,我问她班上有多少人,女儿说没有班.  相似文献   

5.
我奶奶是林祥谦的堂妹,林祥谦家族不旺,族亲不多,而我奶奶与林祥谦夫人陈桂贞又特别投缘,她把我奶奶当成了林祥谦的亲妹妹.小时候,我经常跟随奶奶到林祥谦、陈桂贞家中做客,每一次她都热情接待我们.奶奶说,我应该喊她舅婆,这样,林祥谦就是我的舅公.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就称林祥谦为林爷爷,称陈桂贞为陈奶奶.  相似文献   

6.
未婚妻是朝鲜族姑娘,我俩谈恋爱半年后,她让我去她家吃饭.临行前,我向她打听朝鲜族的习俗,了解到除了吃食上和我家有些不同外,别的区别不大.我安慰自己,只要能和准岳父喝到一起、吃到一块,估计这关便过了.  相似文献   

7.
我怕见贺子珍,可和她分手时竟依依难舍 1947年冬天,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李敏)从苏联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在哈尔滨的东北局工作.那时,我已奉命从华东撤退到了东北后方,上级通知我去哈尔滨看她.说实在的,我却不想见她,或者说怕见她.为什么呢?因为听到过许多关于贺子珍的传说.既有过去的,也有当前的.无非是说她性格暴烈,脾气急躁,而且患有精神病,住过疯人院,至今神智不正常.但领导说,贺子珍回国后非常想念多年未见的亲人,你就代表贺敏学去看看妹妹吧.  相似文献   

8.
夫妻情     
人物:丈夫——小兰单位职员,居家型男人.积极,热情.妻子——小兰总经理,女强人,直爽、大方、果断丈夫:(哼着歌曲端饭菜上)今天老婆要回家,我心里乐得笑哈哈.早早市场去买菜,回家先把鸡来杀.丰盛饭菜摆上桌,老婆一准把我夸.老夫老妻追时髦,吃满喝足飞三亚.唉——你看我容易吗?自从老婆当上公司总经理,我就成了宾馆服务员兼家庭保姆.她把家当成了宾馆,想回来就回来,不回来一个电话就完事儿.我是又洗衣又做饭,一切都得围着她来转.要说我老婆也不容易,她从咱们农场出去,考上大学,在乌鲁木齐从小做大,现在又当了总经理,今天去考察,明天去投资.上次她回来我就给她说了,我说:你也考察一下在咱们农场投资建厂,让咱们农场人发家致富多增加点收入.她同意了,但一直都没有落实.刚好她今天回来休几天假,我专门订了机票夫妻双双飞三亚,我给她再说说这事儿……(电话响)肯定是老婆快到了.(接电话)亲爱的老婆,你到…噢,是老张呀!……机票订好了……到机场直接拿票?……好来,谢谢你呀,三亚回来给你带点海鲜回来!好,再见.(面对观众)你还真别说,这一想到和老婆去三亚我这心里还真有点跳,感觉新婚蜜月一样…(电话响)这次准是老婆电话.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聂荣臻元帅之女聂力给我寄来她的新作《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来不及回电话谢她,我就捧起书一口气看了下去.通过力力姐姐那细腻生动的笔触、感人至深的字句,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我熟悉的聂伯伯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小溪淙淙流着,红的桃花、白的李花,五彩缤纷地随波而来。一位老妪屈膝溪边在洗衣服。不经介绍,我是断然不敢认定她就是我回故乡要找的人。虽然我和她在同一个村庄一河之隔地生活了10几年,但我从未见过她,也从未动过见她一面的念头。当我从事党史工作后,从尘封的记忆深处拣回了她.“谢伯姆……”在陪同我前来的父亲的轻唤  相似文献   

11.
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只知道待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能使不成样的哭脸变成一副可爱的笑脸;她总能使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家乡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那时的我对她的了解仿佛披上了一层面纱——朦胧而清淡. 对于一个追逐世俗的人来说,家乡只是一块不值钱的土地.她没有城市的一小块地那么值钱,但对于我,家乡则是一块藏着金矿的沃土.她让我懂得一个人的价值,生命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双重卧底     
我和表妹夫小高一起来黑龙江工作半年多了,临来时,表妹特意嘱咐我,出门在外,让我帮她看着点儿小高.表妹这话我懂,我让她放心,我和小高一个单位,住一间宿舍,他每天在我眼皮底下,干不了出格的事. 上周,表妹突然微信我,说看到小高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很多卖石头的账号,让我抽空跟小高谈谈,别被忽悠了.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陈珉,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自1937年3月参加革命,经历了祖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她一生坎坷,严谨正直;坚持真理,忠贞不渝;她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人情记事本     
前几天回家,见母亲正趴在桌上写着什么,凑上前,见她在一个破旧的本子上写着:今天割芝麻,隔壁李婶帮割了两垄,我给她50元她不肯要,以后要还这份情. 我惊叹:"这您也记?不就两垄芝麻吗,邻里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母亲打断我:"你怎么跟李婶一个腔调?事虽小,但情却大,我肯定要记下来.你说,我送她点儿土鸡蛋,还是买牛奶?"  相似文献   

15.
合租女孩     
这几年,家中楼房出租,我因而认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租客,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合租的女孩. 最早来看房的是欢欢,她验房时较真的样子有点儿与年龄不符,订合同时,她幽幽地说:"其实两个房间对我来说太奢侈了,我大学才毕业,手头实在有点儿紧."这些话让我动了恻隐之心,租金降了又降.不过为了防备万一,我还是坚持预收了物损押金.  相似文献   

16.
2021年7月,我来到天富发电产业售电公司热控分厂辅机班实习.班长安排蒋海英师傅和我签订了师徒合约,她成为了我第一个师傅.上班的第一天,蒋师傅带着我一起巡检,带我认路,讲解设备.蒋师傅和我说:"不要着急,慢慢学.这些路和这些设备我也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记住的."就这样,在实习的这段时间,蒋师傅用她的耐心,一遍一遍地把现场设备和原理讲给我听,直到我记住理解为止.  相似文献   

17.
李讷看上去比过去随和开朗了许多。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3年初秋,听说她对我写的关于她父亲的书印象颇好,我便打电话求见她,可她说:“你搞错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什么可看的。你看了一定失望。” 我说:“不,我没搞错,我一定要去看看你。” 第二天,我在万寿路她的家中见到了她。李讷的家朴素而简洁,李讷本人的打扮也同样朴素简洁,她梳一根马尾辫,衣着完全是60年代的样式。她自嘲地说买10块钱以上的衣服她就要心疼了。我细细端详了她一会儿一一这也许有点不礼貌。我发现她的鼻子和服睛酷似她的母亲,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她的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下午,我上班正走进医院的院子里,就碰上了那场地动山摇的地震.出于职业的本能,我和我的同事们不顾一切地向住院大楼冲去.刚到大楼门口,跑在前边的严莉突然被一块掉落的水泥板打倒在地.当我们搬开水泥板时,她已经气息奄奄.看到我们,她只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不要管我,快上楼转移病人!"就慢慢闭上了眼睛.  相似文献   

19.
收获满满     
收拾起简单的行囊,不是远行,而是回乡. “新春走基层”采访,我是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小坝镇凤凰村蔡家凹组开始的.来到村民徐清珍家的时候,她正要去镇上置办年货.几年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使徐清珍看上去很憔悴,采访过程中几次哽咽,但她仍然坚强的微笑着.她说,丈夫走了,她必须坚强,是新农合政策给了她保障,是即将工作的女儿给了她希望.  相似文献   

20.
对佳佳有了新认识是在一次展销会上,她坐在第一书记扶贫农产品展台的大牌子下面,游刃有余地进行着直播,娴熟得像个网红主播.听到我的调侃,她笑着又带着些许骄傲地说:"可以向网红方向发展了哈."这和之前那个严肃认真,老是一本正经的她判若两人. 佳佳的变化,让我感慨经历可以助推一个人如此迅速地成长. 她是位业内口碑极好的小学副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