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政党关系和谐的本质特性。和谐政党关系体现了"同心"思想的基本理念。从历史角度看,我国逐步建立的和谐的政党关系,为"同心"思想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政党关系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需要我们用"同心"思想指导和推进和谐政党关系建设。因此,基于多党合作理论和实践,对"同心"思想与和谐政党关系进行分析和解读,进而探索用"同心"思想指导和推动和谐政党关系建设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政党关系和谐的本质特性,和谐政党关系体现了"同心"思想的基本理念。从历史角度看,我国逐步建立的比较和谐的政党关系,这成为"同心"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政党关系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需要用"同心"思想来指导和推进和谐政党关系建设。本文基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对"同心"思想与和谐政党关系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了用"同心"思想来指导和推动和谐政党关系建设的路径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3.
"同心思想"深刻揭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在"同心思想"视域下,多党合作即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上同心同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行动上同心同行巩固政党政治联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拓展了新视界。新时期以"同心"思想引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要秉持"和谐"理念; 注重联谊交友,巩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联盟; 自觉开展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为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发挥优势搭建平台,在服务于学校育人事业科学发展中提升效能、彰显价值。  相似文献   

5.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祝愿多党合作事业永续,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同心同行"的实践意义。巩固发展和谐政党关系,自觉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为民主政治建设献计出力。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归纳中国共产党90年来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6个阶段,认为“同心”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新的发展。“同心”思想有其严密的逻辑关系:“同心”是前提,“思想上同心同德”是基石,“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核心,“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关键。本文还从我国当前国情、政党关系、民主监督等方面分析了“同”与“不同”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同”与“不同”的关系,“同中求异”,发扬民主;“异中求同”,搞好团结;相辅相成,和谐共容,才能更好地践行“同心”思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和本质体现,而且对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同心"思想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同心"思想付诸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同心"思想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凝练,"同心"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得到推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关于"同心"思想的论述,是在新形势下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是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实践的创新。"同心"思想彰显了统战工作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规律,在力量凝聚、思想引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心"思想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开展统战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同心"思想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起到引领作用,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了"同心"思想。从理论上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同心"思想的辩证关系,是统一战线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自觉遵守和深入践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同心"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与时俱进的思想成果。在大力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着重关注"同心"思想发展的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和时代维度,这对于我们践行和丰富"同心"思想,"同心"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基本价值观和价值目标的认同是各类社会主体结成同心的基础。同心的基本内涵,即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同心思想是对传统"和合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统战力量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同心"思想精辟概括了统一战线建立的根基、目的和价值所在,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与统战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而且是新形势下指导统一战线发展的价值取向与道德标准,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内涵与明显的政治伦理向度,是统一战线的核心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3.
从本质或应然层面看,政党关系和谐是我国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实现政党关系和谐提供了一定基础;但应然与实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过去和谐并不意味着现在与将来和谐。从政党关系和谐角度看,面对时代发展,我国在政党关系认知、政党理性、政党制度乃至政党自身建设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与影响着我国的政党关系和谐。面对时代发展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挑战,我国要继续保持政党关系和谐,需要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和谐的政党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党权力与利益行为,进一步加强政党自身建设,实现政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出许多全新的理论课题和更高的实践要求,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根本上取决于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和谐互动。中国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既有深厚的思想基础,更是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理论和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为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出许多全新的理论课题和更高的实践要求,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根本上取决于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和谐互动。中国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既有深厚的思想基础,更是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理论和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为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政党关系是政党体制分类的基本维度,世界上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党关系各有不同,主要包括斗争型、竞争型、合作型和统合型等关系类型。不同类型的政党关系对于政党的功能发挥有着深刻影响,而政党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判定政党关系和谐的根本标准。执政的共产党在处理政党关系方面最深刻的教训是把合作型的政党关系异化为统合型的政党关系,导致政党功能的畸形和僵化。从规范角度看,当代中国的政党体制为构建以“和而不同”为根本特征的和谐型政党关系提供了制度条件。但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民主党派的成员发展和代表性、参政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和谐型政党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政党关系和谐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政党关系建设理论,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政党关系和谐夯实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民主党派成员人数最多、基层组织最齐全的地方,高校内部政党之间的关系是高校政治生活中涉及学校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高校校园的和谐首先是政党关系必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是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政治基础.分析了影响当前高校政党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从强化构建高校和谐政党关系的责任意识、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的关系、以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民主治校等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工党十四大以来,农工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农工党中央关于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意见》,组织开展参政党理论课题研究与实践,在理论上明确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阐明了怎样建设参政党;阐明了什么是参政能力和怎样加强参政能力建设;阐明了政治交接的重要意义及其丰富内涵;阐明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实践"同心"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回答了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重大意义;阐明和总结了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基本经验;阐明了参政党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参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培养问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问题、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十六大以来,多党合作政党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引导下蓬勃发展,多党合作理论不断发展,多党合作实践不断深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讨十六大以来多党合作政党关系的理论发展,寻求多党合作政党关系持续向前的实现路径,在新时期新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