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发挥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采取合作性的专题研讨教学模式,是提高纲要课堂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转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随着这门课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这门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从教育教学的实践来看势必要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考核等环节入手,才能收到更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实践,丰富了大学公共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内容,显著改善了教学效果。多方位的感官刺激也极易舍本逐末,适得其反。只有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利用历史影像资料、乡土素材、红色资源、历史图片、历史人物、革命诗词等特殊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有利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个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教会和引导大学生理解历史逻辑;帮助大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教育部05方案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纳入高校思政课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成果,但是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在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尤其是民办院校教改的力度更大.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在前一阶段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弥补不足,继续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校"两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中国近代史纲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懂得"三个必然选择"之外,教师更应该挖掘课程内容中大量的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四个选择的认同教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其在课程教学中以史鉴今、以史增智的思政育人的作用尤为突出。四个选择的认同教育需要切实把握四个选择中蕴含的党史国史,帮助广大青年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明确道路方向,实现对学生党史国史教育的价值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四个选择的认同教育,结合专题化教学,探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9.
“纲要”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四个选择”,侧重于思想的提炼.但在内容上与其中学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类同度较高,对此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运用相应教学手段,形成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影视情境模拟、课题竞标、田野调查等几种教学模式,这样既盘活了其中学已学知识,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规律与经验,达成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当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纲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习明纳尔"是教学科研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纲要"课教学中,通过时间安排、研究主题选择、研究人员构成等教学课程的设计可以达到课程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切实提高"纲要"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实效性,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注重突出“忠诚”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突出运用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突出“申论式”考试的考核方法改革.三者结合,构建出一套具有公安院校特点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关系如何对待和研究相关历史。只有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透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认清历史本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邓小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恰如其分地看待其晚年错误,科学分析了毛泽东思想,为当前的历史人物评价提供了经典范例,值此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其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需要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需要进行教学专题的设置,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四个选择",不仅在"三个选择"的基础上增加了"改革开放",并且首次将前两个选择的顺序做了调整,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鉴于此,今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育教学必须贯穿"四个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专门设立《中国近代纲要史》,让每个学生了解,学习我国近代发展的历程,见证这我国的成长,这是高校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实践中,这个课程却渐渐失去了它的主体性,出现该课程主体性的缺失。为此在强调高校学生学习历史,培养爱国精神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正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增进高校学生与历史的理解与体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日前,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主持编辑,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津门骄子》,是一部记述近代天津工商、医药、文教、收藏、考古、书画、体育、戏剧、曲艺等界内最具代表性的20位精英生平事迹的汇集,所志人物,其影响所及不仅是在天津,而且无一不是举国乃至国际知名的重量级人物。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是在学校开始较早,也是开设时间较长的一门课程。通过中学历史与高校历史课程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不同阶段开设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所侧重的,其指导意义是有所区别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结合“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阐述了开设此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知网所收录的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0年~200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分析可知:从选题的内容上来看,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军事、外交类等所占的比重较小;从论文的分布情况来看,"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优秀硕士论文的数量远远大于普通院校,A区高校优秀硕士论文的数量大于B区高校优秀硕士论文的数量,B区大于C区。因此,研究生在选题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且有广阔研究空间的题目,从而为高质量地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下,一场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以及正在崛起的知识社会的社会转型,急剧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价值和伦理规范。分处于不同历史层面的道德行为模式在同一个社会发展空间遭遇激烈碰撞。传送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西方强势文化的汹涌而入,中国的道德建设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出历史选择,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理清了基本的道德建设思路。作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与道德认识的误区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社会转型与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依据《公司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转社会的重点特点,论述了道德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根本目的是: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即"三个选择"。新时期人民警察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公安工作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意识。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构起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历史观,既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