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求,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论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根据,指出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分析了当前社会不和谐的种种现象,只有关心群众生活、创新工作方法等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新时期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首先,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为“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体现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理论来源和最大的政治。其次,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障,体现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最后,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生态环境,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色,贯穿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各个方面。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凸显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需要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完善法律法规、改革政绩评价办法、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包含着丰富的人民民主思想。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思想的逻辑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思想的落脚点是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8.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过程艰苦。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手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尤其是现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一步用法制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手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尤其是现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一步用法制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和推广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取得的经验。对当前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日前,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罗杰在“云南第一村”玉溪市大营街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调研时.高度赞扬了大营街居委会党总支“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致富”的做法。罗杰说,大营街居委会党总支建设执政能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省、市、区各级的认可,在全省树立了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大营街党总支是怎样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呢?本刊记者走进大营街.采访了大营街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大营街实业总公司总经理任新民同志。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手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尤其是现阶段中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一步用法治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是现阶段我国基本方略之一,人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体,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确保国家各项事务都依法进行,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求是》杂志2007年第3期发表的题为《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一文中指出: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进度。这就要求政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时时、处处、事事以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为重。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要求是具体的、现实的。他们既关注我们提出的执法为民、从严治警、司法体制改革等,更关心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权益是否得到保护,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因此,政法工作要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着力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切实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等行为,认真解决群众打不起官司、打赢了官司又难以执行等问题,坚决整治好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治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民群众的发展共识和要求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能力集中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本质上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体系的构建,因而是对一元与多元政治关系的现代化梳理与塑造。人民当家作主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通俗表达。这个主体地位是通过当政府的家和做自己的主来实现的。做好自己的主人,本质上就是人民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彼此做主。彼此做主,即经由共治而达至共享。人民主体地位的实际获得或享有,依赖于人民的协商能力的形成。发展人民的协商能力将蕴含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并将对这个过程本身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何蕾 《理论前沿》2004,(24):32-33
本文主要分析和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主体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探讨这种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既是共产党获得并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条件,是最重要的执政资源、最大的执政能力,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努力探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实现途径,对于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群众接受、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最终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革命和执政的主要经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是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决定因素,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和要求。因此,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县级行政区划作为我国行政体系的基本单元,无疑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而县委书记作为县级领导班子的"班长"和"一把手",直接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担负着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确保一方平安的重任.因此,每一个县委书记都应当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强化执政能力,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励精图治、增长才干、奋发有为,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人民主体地位做了一系列新阐释新发挥,突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概括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势,突出了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根基。以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核心和起点,逻辑地展开论述坚持人民赋权主体地位、人民监督主体地位,以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为逻辑归宿,实现了人民的利益主体与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