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拍案惊奇     
见死不救的父亲 姚某的儿子在江苏省无锡市一社区的河道玩耍时落水。姚某得知有小孩落水,并没有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儿子,儿子被救起时已经身亡。事后,姚某以社区居委会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索赔47万元。不过,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j  相似文献   

2.
不沾光     
上哪个当父亲的不爱儿子,哪个当儿子的不爱父亲。但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正确的爱呢?三国时胡威的故事,可以说是极好的例子。三国时的胡威去探望做了荆州刺史的父亲,他独自带着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来到荆州。父子相见,十分高兴。有些人就忙着在官府内给胡威张罗住处,房里罗衾锦被、豪华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是胡威竟然拒绝去住,而在衙门的马棚里安了一张床铺。他说:“儿子不应该沾父亲的光,去享受非分的待遇。”胡威在荆州住了没几天,便请求回家。他父亲取出一匹绸子给他,可是他站在一边愣着不拿,过了一会儿,他问道…  相似文献   

3.
莫清华 《廉政瞭望》2006,(11):39-39
卡哈是西班牙一个乡村医生的儿子。父亲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管教。卡哈从小顽劣,被警方拘留过,又被学校除名。他慑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回家,随一个鞋匠远走他乡,成了浪子。一年后,他回到家时,父亲已在对儿子深深失望中离世,母亲拖着病体给人打工。一个关于浪子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4.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却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哭闹不停。父亲连哄带骗甚至打儿子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当父亲蹲下身子拾鞋时,惊呆了:一点儿也看不到商场的花花世界,看到的只是来往穿梭的脚,鞋上的污垢、怪味更让人生厌。父亲忽有所悟,拾起鞋后,抱着儿子继续逛,儿子不哭了。还破涕为笑。  相似文献   

5.
老虎与绿鹅     
中外文化有许多差异,更有许多相通之处. 薄伽丘的<十日谈>里有一则故事:腓力为使儿子一心侍奉上帝,从小不让他接触世俗生活.儿子长大后,第一次陪父亲进城,遇见一群年轻女子,便问父亲这些是什么.父亲怕唤起儿子的肉欲,骗他说,她们叫"绿鹅".儿子就死缠着老子,非要带只绿鹅回家.作者得出的结论是:"那老头儿这时方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远比他的教诲强得多."  相似文献   

6.
父爱与爱父     
<正>今年6月18日是父亲节,这是感恩父亲的节日。身为父亲的我,在抚养孩子的若干细节都一一品尝之后,才知道了为父之难,难在每一个节点都不能省略。体味到难,才更加思念自己的父亲。父殁多年,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隐隐作痛。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中有个情节,鹿子霖将儿子骗回家成亲,儿子反抗包办婚姻。鹿子霖感到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4):89-91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8.
李标 《当代党员》2013,(5):76-76
他出生于奥地利,他的父亲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制锁店,生意很好。父亲希望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从读小学开始,儿子就开始喜欢音乐。开明的父亲在儿子八岁生日那天送给他一架钢琴,还聘请了维也纳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做儿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他从来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敬献着孝心。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半年多,但熊志刚还常常想起父亲跟他说过的那些话,还沉浸在悲痛和自责中:“他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走了,连他最疼爱的儿子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此孝未尽啊!”  相似文献   

10.
自小就知道父亲晕车。 晕车的父亲不喜欢坐车。 端午前夕,父亲来城里看我和弟弟,在我们的极力挽留下,他在城里小住了几天。在这几天里,他一直念叨着要赶在节前回家,我和弟弟商量,利用双休日陪父亲回家。  相似文献   

11.
策划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老子:“你在城里到底干什么?挣钱来得这么快,且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12.
一碗羊汤     
前段时间,我带儿子回了一趟老家。列车从进入沂蒙山区的那一刻起,扑面而来的全是大大小小的山丘。我就是从这风景秀丽却又给家乡祖祖辈辈带来不便的大山里走出来,走进县城的中学,走进省城的大学,再走进都市的高楼大厦里。我和儿子出了车站,按照父亲在电话里的指引,钻进路边一辆崭新的轿车。"喝羊汤去?"坐在驾驶座上的父亲以半是询问半是命令的口吻说。  相似文献   

13.
没有儿科     
儿子不小心被烫伤.父亲抱着儿子直奔某大医院。医生说,得先交3000元住院费。父亲说,我家穷能不能少点。医院说3000元只是下限,治好约需1万元。  相似文献   

14.
段玉梅 《党课》2009,(10):103-104
我的另一个父亲,与我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情。他是我先生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公公,生活在河南新县最偏僻的小山村,靠种植茶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他年近60岁时,还要在地里劳作以供儿子上大学。当时村子里很多人都劝他放弃供儿子继续读书,但朴实憨厚的父亲始终坚信“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坚持供儿子读完大学。  相似文献   

15.
管淑珍 《党课》2013,(10):103-104
曹植在《求自试表》中写道:“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按照曹植的分析,父亲爱儿子,也不是无条件的,父亲对于那些不能够光耀门楣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高中毕业的尚金龙用敏锐的眼光看到,自然环境优越的四师六十八团二连有发展农业的独特优势,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成长的地方创一番事业。儿子回家务农了,父亲尚红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由于身体不好,种地的事全靠儿子尚金龙管着了。当时尚金龙看到团里主要种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水平越来越高,于是他萌发了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16):86-89
与《童话大王》中的故事相比,“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更像是一部童话剧:儿子从小便可对父亲直呼其名,小学毕业后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18岁后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8.
拍案惊奇     
正【以"暴"制"暴"】重庆的莫女士因7岁儿子屡次偷拿同学玩具回家,口头教育已不起作用,便持棍棒教育他。78岁的父亲莫大爷看到后,护住了外孙,并称教育小孩只能采取说服方式。父女俩起了争执,女儿叫父亲不要管,父亲边说"你家暴我外孙,我就家暴你",边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追赶她。莫女士吓得躲进厕所报警。夏末点评:是否隔代才能亲,莫女士当奶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20.
谢京杰 《党课》2008,(3):92-95
案例: 吴老汉的妻子过世早,为了儿子一直没有再婚,父子俩相依为命,靠着他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很是艰辛。儿子吴立业今年25岁,高中毕业后一直闲散在家,整天游手好闲,也不出去找工作。为此,吴老汉经常训斥儿子。吴立业每每听到父亲“唠叨”就显得很不耐烦,埋怨父亲没本事花钱送自己上大学,自己又不会什么技术,就不该去找工作,就算去找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