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德平是胡耀邦的长子,生于抗日烽火连天的延安。1967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前夕,胡德平成为黑帮子女、被专政的对象。文化大革命后,他考取了中国思想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担任研究工作。胡德平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知识界。他在湖北时,帮助成立了一家民间科技组织,同时,支持创办曾经轰动一时的理论刊物,并在刊物上发表了很有影响的文章。1988年,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胡德平改任统战  相似文献   

2.
<正>身为一名党员,多年来我一直保持阅读党报、党刊的习惯。所以,2015年来到黑龙江工作后,我就想找一些与党建相关的刊物。一天,我给领导送材料,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党的生活》,顿时眼前一亮。领导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关切地问道:"《党的生活》是一本挺有思想、有特色的刊物,办得不错,在省内很有影响力。对了,你是党员吗?"我当即告诉领导,我是一名有着  相似文献   

3.
杨汉祥 《党建》2012,(1):47-47
近日,一位当村支书的亲戚跟我谈及,他去县里一个机关办事时,看到工作人员正把一大沓过期的刊物卖给收废品的人。他顺手翻了翻,觉得这些刊物虽然过期,但看上去还很新,内容也很丰富,其中不少政策解读和理论研究文章的可读性很强。他说,把这么好的刊物当废品卖实在太可惜,如果放到他们村阅览室里,村民们一定会喜欢。  相似文献   

4.
《理论动态》是70年代末中国唯一的一本内部思想理论性质的刊物。刊物的内容和文风都很有特色,在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耀邦是刊物的创办人。在后来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过程中,《理论动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与《党员之友》相识较早。那还是我1981年在通榆县乡下刚参加工作当老师的时候,偶然的一天,我在校党支部见到了一本刊物,拿起一看,是吉林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刊物的装帧很朴实,但内容很丰富,而且与我们关系很近。我读了其中关于入党的一些基本知识,觉得很受启发和教育。 后来我发现,这本并不很厚的刊物几乎随处可以见到,影响面很广 于是我开始研究《支部生活》,  相似文献   

6.
林白芹 《学习导报》2012,(16):12-13
读者爱看是党刊成功的根本标准。《新湘评论》就是这样一个读者爱看的党刊。这是一本用心办的刊物,一本很大气的刊物,一本有个性的刊物。刊物很好地做到了“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7.
林白芹 《新湘评论》2012,(16):12-13
读者爱看是党刊成功的根本标准。《新湘评论》就是这样一个读者爱看的党刊。这是一本用心办的刊物,一本很大气的刊物,一本有个性的刊物。刊物很好地做到了“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闻天同志是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爱好学习,学识广博,有极深厚的功底。他精通英文,能够翻译难度极高的文艺作品,曾在美国出版的《大同日报》担任编辑。他熟悉日文,一段时间以日文投稿日本刊物发表。他的俄文水平,不仅能翻译马列著作,而且在大学为苏联教授上课担任翻译。他中文也非常有造诣,茅盾曾经赞扬他说:假如他不是“后来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全身心投入了革命斗争的烈火,他很可能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历史上占一席之地,充分发挥出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是深有研究的,著名的我…  相似文献   

9.
贵刊编辑部: 你们好! 你们举办的这次竞赛活动,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在领导学生举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活动时,就采取了这一方式。 贵刊刊登的试题,我基本上认真做了,还有一些山西地方性的东西没有找到答案。本来可到湖北省委党史办去借你们出的一些书,但苦于时间忙不过来,只好作罢。 你们办的刊物《党史文汇》,我也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刊物,现在不少党史刊物竞相改刊,我认为很不合适。你们的刊物既有阳春白雪的东西,也有下里巴人的东西,不同层次的人都可参阅。 我是搞中国现代史的,以上乱说了几句,不对之处,请你们指正! 武汉大学 涂上飙  相似文献   

10.
娄底地区党史部门注重搞好《湖南党史月刊》的读者服务工作,使《月刊》在该区的发行和利用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经常访问读者,征求办刊意见为了密切《月刊》和读者的联系,提高刊物质量及宣传利用效果,今年来,地委党史办访问了几十名读者,了解办刊意见及读刊体会。当我们来到娄底市双江乡调查时。乡党委书记聂秋和顺手拿出两本刊物对我们说:“《月刊》和我已有5年交情了,每次收到《月刊》,总是不看完不罢休。阅读《月刊》对我很有启迪,如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文章使人获益匪浅。拿到有关会上和大家一起学习,与会者都很受教育。”他表示1991年要把《月刊》订阅  相似文献   

11.
<正>少年初识梁启超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这一年梁启超等为了“广民智振民气”而发起维新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此后,梁启超创办刊物、开办学校、出版书籍,并在1902年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此时恰值辛亥革命前夕,梁启超的声望以及“那支笔端常带感情的健笔”,使读过他文章的人很容易受到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老孙头名叫孙佐培,是保定钞票纸厂的离休干部,提起他,《党史博采》的编采人员和广大读者并不陌生。人们都知道,自《党史博采)这份全省唯一的党史月刊于1988年创刊以来,孙老就成了这个刊物的热心读者和主要撰稿人,并有多篇介绍他模范事迹的文章、图片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孙老不但热心传统教育,努力发掘党史资料,还是《党史博采》的义务征订员。  相似文献   

13.
蒋伯英同志并编辑部全体同志: 你们好!先要感谢你们每期寄来的刊物,这对我有很大帮助。 看了第二期有关为提高刊物质量而召开的座谈会的报告材料,觉得立意很好,对办刊很有好处。报告中提到的许多人我都很熟悉,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学生,他们的意见很好,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他们说到贵刊用稿公正,我也有同感。不少作者是青年研究者,并无大名气,但从  相似文献   

14.
孙中华 《党史纵横》2012,(10):56-59
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舆论的宣传作用,对报刊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了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他还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进步刊物《苏区工人》,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林伯渠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内很有影响、很有声望的元老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与庐山有着特殊的情缘,从1926年至1959年,他五次带着重任登上庐山。行程中,他对庐山充满情感,多次咏诗赞美庐山,给庐山的历史文化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们就是鲁迅和郭沫若.就是这两位文坛巨擘,曾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结下了缕缕笔墨情.鲁迅比郭沫若在文坛上成名要早.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在国内寄来的刊物《学灯》上,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就觉得鲁迅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练,不由产生了敬佩之情.1926年,鲁迅参加了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同年8月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此时郭沫若正在广州大学(即中山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他得知鲁迅遭通缉的消息后,便马上同广州大学校长协商,极力举荐鲁迅担任广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后由于各种原因,鲁迅去了厦门.  相似文献   

17.
魏猛克,笔名孟克。1911年10月3日出生于长沙东乡,一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们姊弟寄居亲戚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下决心让子女读书。他自幼喜欢绘画,协均中学毕业后考进长沙华中美术学校。北伐战争开始后,他和同学经常上街画宣传画。 1930年,魏猛克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此期间,他对文学很感兴趣,经常写杂文和短篇速写。自己还办了一个美术刊物,取名《曼陀罗》。他对鲁迅的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建党70周年前夕,召开《福建党史月刊》百期座谈会,很有意义。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981年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时,大家感到需要一个刊物,经酝酿,到1982年,就创办了《福建党史资料通讯》,是不定期的内部交换的刊物,基本上是个简报性质的。随着党史工作的发展,党史刊物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到1985年,经研究,把《福建党史资料通讯》改版,易名为《福建党史通讯》,变成定期的刊物,发行量扩大了一些。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老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以及全体党史工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福建党史通讯》办得比较好,逐步上轨道了。随着党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988年《福建党史通讯》同《革命人物》合并改名为《福建党史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印数  相似文献   

19.
7月26日 ,在贵州《党的生活》2001年通联发行工作会议上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健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 ,贵州《党的生活》创刊已近40年 ,是我省唯一一份有江泽民总书记题词的党刊。1991年12月 ,江泽民总书记来贵州视察时 ,为《党的生活》题词 :“搞好党员教育 ,加强党的建设” ,为我们办好党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张健同志说 ,面对刊物的激烈竞争 ,党刊的同志必须明确 :刊物的发行、发展靠什么?我认为 ,归根到底 ,要靠刊物内在质量的提高。《党的生活》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 ,争取较大的发行量 ,一是要有鲜明的特色 ,…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和一位领导同志聊天,他要我加强理论学习,并推荐《唯实》杂志,说是他认为值得一看的理论刊物。按他的意思,我找来几期《唯实》,读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觉得《唯实》确实办得很有特色。一是实在、实用。《唯实》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江苏和人们思想实际,探讨大家关心的现实问题。如《研究商品理论,推进治理整顿》,《浅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