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姚凡  陈冬 《两岸关系》2009,(11):68-68
10月22日上午,第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在厦门鼓浪屿轮渡广场隆重开幕,来自台湾的近100位阿美族、排湾族、布农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与来自福建、四川、辽宁的30多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欢聚一堂,共同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丰年祭”祈福仪式、台湾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台湾少数民族工艺品展示和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旅游图片展览等活动。丰收节期间,还举行了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旅游推介暨研讨会、海峡两岸共同推进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旅游签约仪式,签订了海峡两岸旅游界框架合作协议等。  相似文献   

2.
台湾少数民族的民族识别与族属来源历来为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台湾省的少数民族并非一种,至少有素雅族、布农族、排湾族、卑南族、赛夏族、曹族(邵族)、阿美族、鲁凯族、雅美族等,他们中的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等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百越民族,其他民族则与马来人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邰连  樊芒 《台声》2001,(10):39-41
应国家民委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的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团体“飞鱼云豹音乐工团”一行23人,于2001年7月20日至8月3日来到祖国大陆进行交流演出和参观访问。他们先后在北京、内蒙古、宁夏、青海、广州等地进行了6场交流演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地方台联及各少数民族同胞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 “飞鱼云豹音乐工团”成立于1999年的“9·21”地震之后,是由为支持“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队”的赈灾工作而参加义演的台湾各原住少数民族的艺术家们组成。该团的宗旨是发掘、保存、传承和弘扬台湾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此次来访的23名音乐工…  相似文献   

4.
同在大家庭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台办组织接待了由台湾布农文化经济发展协会组织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访问团。布农族分布在台湾的南投、花莲、高雄、台东等县境内,人口有4万多人。交流团在南宁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学院,详细了解了大陆少数民族的文物保护和文化推广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交流团访问了南宁郊区的下楞村,走访了普通的  相似文献   

5.
孟莉  孙玲 《台声》2010,(9):49-50
8月10日至20日,应全国台联邀请,由来自排湾、泰雅、邹、鲁凯、阿美、赛夏、撇基莱雅、葛玛兰、布农等9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头目长老组成的大陆参访团,共计34人,在北京、云南两地进行参观访问。此次参访活动是继今年初全国台联成功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后,又一次大规模地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6.
一说起台湾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高山族”。其实所谓“高山族”,并不是一个民族。早先台湾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山地之上,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他们笼统地称为“高山族”或“山地同胞”。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其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别。他们见证了宝岛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沿革。上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带着大家探访了台湾东部平原的“女人乌托邦”——阿美人部落,现在笔者将描绘台湾卑南人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剑卓 《统一论坛》2006,(2):62-63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办的“全国台联2006年台湾少数民年学生冬令营”于2006年2月8日日在吉林和北京举办。本次活动是台联成立以来首次专程举办台湾少族青年学生的冬令营活动,吸引了相关高校的120多名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前来参加,他们分属泰雅、阿美、排湾等12个部族,分别来自台湾大学、政治大学、辅仁大学等24所高校,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在为期8天的活动时间里,台湾少数民族青年学生饱览祖国北方万里雪飘的壮丽胜景,感受北京六朝古都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亲身体验祖国大陆少数民族同胞的风土人情,了解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和…  相似文献   

8.
由云南省台办和台湾忠信高中主办、云南省两岸交流促进会和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承办的“彩云之南-民族文化研习营”活动,于2006年3月25日在云南民族村开营。36名来自台湾忠信高中的师生从昆明开始,踏上了为期七天的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共叙两岸同胞亲情的旅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台湾学子了解认识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与版纳州民族中学学生合影。化,云南省台办安排营员们聆听了“多彩的云南、多姿的民俗”和“和谐团结、发展进步的云南”专题讲座,参观了昆明师大附中、云南师范大学(原西南联大)、西双…  相似文献   

9.
<正>4月9日至16日,应全国台联邀请,由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简称协会,下同)组织的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一行32人赴江西参访。此次参访团由协会顾问团主席巴湃·拉拉格狮和理事长*世杰率领,团员主要是来自阿美、撒奇来雅、卑南、葛玛兰共四个族群的台湾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从业者。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相似文献   

11.
殷亮  李文兴 《台声》2011,(4):81-81
3月23日,全国台联台湾少数民族第三期传统手工艺培训班开班,来自台湾少数民族中的阿美、太鲁阁、泰雅、赛德克、卑南、葛玛兰、布农等7个族群的19名台湾少数民族的学员们参加了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4)
<正>11月17日,应山西省台联邀请,在"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根志优先生的带领下,台湾少数民族长老头目一行17人来到山西,开始了为期8天的参访活动。此次参访团的台湾少数民族长老头目分别来自台湾少数民族阿美、太鲁阁、赛夏、布农和邹等10个族群,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山西。  相似文献   

13.
胡坡  徐波 《台声》2011,(7):72-73
6月7日至21日,全国台联台湾少数民族第四期传统手工艺培训班在北京“京城百工坊”举办。举办此次培训班,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台湾少数民族的手工技艺水平,将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加强两岸民间艺人的合作和交流。此次培训班以学习培训为主,参观访问为辅。学习之余,学员们分别在北京和内蒙古两地进行了参访交流。  相似文献   

14.
嘉璐 《台声》2006,(5):54-54
为把台湾少数民族研究列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同时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的学识和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的平台,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首届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于4月5日拉开帷幕。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鄂义太、台湾少数民族教授代表团团长蔡中涵和中央民族大学台湾少数民族研究所首任所长刘宝明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宝明在讲话中提到,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交往源远流长,且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学术交流在两岸关系交往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大陆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其师生愿与台湾少数民族学者共同努力,为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做…  相似文献   

15.
肖军 《台声》2008,(9):20-22
8月8日,在灯火辉煌人声越来越沸腾的“鸟巢”开幕式前的暖场演出中,有属于跨海而来的101名台湾原住民的3分40秒。布农族的八部合音、卑南族的卑南跳跃,还有兰屿岛达悟族女人世代相袭的头发舞、泰雅族的传唱古调……尽管表演时长只有短短的3分40秒,但强劲鼓声挟山风海雨扑面而来,古朴原始的台湾风情,让每一个人都惊讶于台湾原住民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  相似文献   

16.
应台湾“公共利益文教基金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宋庆龄基金会筹组的“大陆大专院校学生赴台访问团”一行8人,在访问团团长、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刘启林的率领下,于1995年12月18日至28日对台湾进行了一次匆匆却难忘的访问旅行。我作为工作人员随同往访。 团中的6位大学生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6位同学中有5位是台湾省籍。此次台湾之行,对他们来说亦可谓返乡之旅。  相似文献   

17.
来自台湾的学者说,几个月来大陆一再释出对台的重大举措,不仅“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又“给机会”于台湾人民,非常叫好。台湾人民正在思考他们的新出路、新愿景。最近一个月,我回到台南家乡,直接听到很多父老乡亲的心声真语:“何必搞‘台独’,何必闹分裂,两岸合而为一算了。”  相似文献   

18.
应锡盟群众艺术馆的邀请,台湾布农文化经济发展协会一行 22人,在理事长辜木水的带领下,于 8月 7日至 12日在我盟参加“ 2000年草原那达慕”大会和进行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台湾客人在锡期间,先后观看了锡盟“ 2000年草原那达慕”大会开幕式和在白音锡勒牧场  相似文献   

19.
正1月8日至12日,由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简东明率领的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一行32人到汕头市参访交流。8日下午,汕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丽文会见了参访团一行。陈丽文表示,这次参访活动为潮汕文化和台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强汕头人民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了解和友谊,希望台湾朋友们多来汕头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汕头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探讨近20年来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创作风貌的基础上,发掘从台湾少数民族主体这一相对边缘视角言说历史的再现与批判潜能,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相关文学创作与诠释所折射出的台湾政治文化变迁。台湾少数民族与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时的切入视角与美学策略有显著差异:台湾少数民族作家致力于追溯被汉文化入侵、改造和收编的历史,反思部落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溃败命运,并通过召唤部落文化传统来重建族群认同;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侧重于以历史事件为扭结呈现创伤记忆,一方面流露出某种赎罪心理,另一方面也有淡化历史上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冲突的倾向,以共构入史的策略将台湾少数民族的悲情转化为“台湾人”的悲情。本文认为,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分析应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论的兴起与本土化论述策略转型的社会背景的考察相结合,才能还原台湾少数民族议题在当代台湾的兴起与质变过程,进而把握近20年来文学领域对台湾少数民族题材的关注所呈现的历史眼光与意识形态心理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