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思想,是突破了传统观念,使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其前提是要正确估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勇于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苏东剧变,对世界产生了长远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苏东剧变的国际背景,苏东剧变则拓展了国际资本发展的空间和霸权,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了严重挫折,但也加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政策调整和模式转换。苏东剧变,在中国引发了深刻的反响,却没有阻止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取得了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3.
“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逐渐“融合”的理论。对“趋同论”需要作专门的研究、分析和批判。本文所涉及的则是国内一些与私有化有关的,即能够成为私有化理论依据的趋同论观点。其中主要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和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一些论者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民家中国有经济和股份公司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了若干集体的、公有的因素”,“国有经济具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已经出现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甚至具有“某些人类高级社会的特征”。因而有人断言,“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括当代的观点是陈腐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中都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现象,据此,西方学界兴起了“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企图用“同一社会”代替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企图在我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如果仔细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某些共有特征和要求。例如,就经济方面来说,首先表现为两者都有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呈现出调整性、包容性、内统性、强制性、国际性的新变化,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压制性、结构性、剥蚀性、连锁性、深层性的新影响,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异体性压力、合法性压力、适应性压力、调节性压力、保持性压力的新挑战。当前,应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影响和新挑战,要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普遍化、特性化、整体化、均衡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往往借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某些新特点和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来否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否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他们大肆宣扬当代资本主义的进步性,贬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们公开说:“社会主义只能导致缓慢和停滞,只有资本主义那一套才能使中国起飞。”甚至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论断已经过时了,应代之以社会资本主义的理论。”造成理论上和思想上的极大  相似文献   

7.
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是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在再认识资本主义的名义下竭力美化和粉饰资本主义,全面否定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说什么帝国主义理论“已经破产”,已经过时,越来越脱离实际情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错误认识,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全盘西化论”的重要思想基础。听任这些思潮泛滥,就会动摇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化的歧途。因此,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鼓吹两种制度正在“趋同”,最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泛起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带有很大的迷惑性。鼓吹“趋同”神话,用心就是:①掩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企图说明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整,无须用革命手段以社会主义制度加以取代;②诱导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背离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放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使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和平演变。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存在,一定要认清改革开放中两个方向的斗争,随时批驳形形色色抹煞两种制度根本对立的新腔滥调,把经济理论战线上的意识形态斗争引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
二战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而发生一些新变化,其内部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调整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其外部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让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大型跨国公司的出现等。虽然资本主义在当代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表现形式,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只是安慰剂,加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统治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内部的根本矛盾并未发生实质改变。  相似文献   

10.
谭美微 《学理论》2011,(20):21-22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思想时至今日仍然绽放光芒,指引着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重温历史看这一思想在当时对资本主义进行犀利的批判和揭露;正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观这一思想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而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更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自从迈出了那历史性的一步,社会主义的种子就在我们的国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两个必然"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是发展的理论,不存在过时的说法。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也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围绕这些新变化谈几点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首先,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从5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些国家迅速地把战争年代军事领域中的科学技术转移到国民经  相似文献   

12.
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了把我国引向资本主义歧途,除了提出“全盘西化”反动纲领外,还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幌子下,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提出许多反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混淆是非。主要的有: 一曰“社会主义无优越性论”,他们说社会主义“充满了弊端”,“一无是处”,宣扬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纸上空谈”。结论是:应用资本主义取代和改造社会主义。怎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过去我们曾经理直气壮地宣传过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后来,由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发达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对这个问题就需要重新思考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如果没有这个优越性,社会主义就没有资格代替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上,我们必须把握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要把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危机视野中的资本主义走向与社会主义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危机在现实运行中具有双重效应,它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难以为继,并进而引发统治危机和社会革命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有可能通过制度调整来延长统治,客观上为未来社会主义准备着条件。现实社会主义要兼顾这种双重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市场经济规律自发作用的消极后果、防范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危害。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主义在经历20世纪上半期的血雨腥风和下半期的显著发展之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资产阶级总要对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对上个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和转变作出客观的、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实质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徐崇温 《理论视野》2010,(5):9-14,19
本文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冲击,当代资本主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以及危机后资本主义的走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谷底走向振兴的发展前景中,我们的责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危机、动荡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转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性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消除?是否避免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是否已不复存在?这些重要问题,正为世界上一切关心人类前途命运的人们所关注,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予以解答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题域中的重要方面.当前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研究主要包括: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为何和如何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历史地位和特点,全球化过程巾政治全球性视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影响,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应坚持的原则,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上要成果.相对而言,对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本身及其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的研究较为集中,但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动态运作方面相对分散,甚或阙如,这应该是以后研究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坚持改革、搞好改革,不仅是历史潮流,而且成为全国人民肩负的历史重任,推动着国民经济与让会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搞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对某些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我们整个改革和建设大业的重要一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总体来说,比超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要优胜得多。这几年我们在消除政治制度某些弊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对某些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呢?从根本上说,这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制度)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不可能一建立就一劳永逸。凝固不动,一成不变,要有个不断成长、完备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运筹、运转系统,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经济活动的变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运行机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2021,(2):153-161
社会主义在美国从未缺席,其独特性表现为社会主义是以与自由主义相向而行的形式进行。新冠疫情大流行,激化了美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呈现出新动向。尽管现在美国还难以形成一个能够挑战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是每一次因缓解危机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和调整都会给旧制度注入新因素。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向着社会主义趋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试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大改造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具有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主要体现在 :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走自己特色的改造道路 ;在改造中 ,应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 ,包括资本主义的某些积极因素 ;从实际出发 ,不能急于求成。这些经验和教训 ,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