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从传统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跃迁,社会生活的诸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现代化。人类能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现代化在大大改变了世界原貌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均衡状态,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而且在一国范围内制造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不平衡,以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不平衡,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缩小与现代化的“先行者”,也即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而且要解决自身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对现代化的不平衡发展现象及规律的研究,以选择正确的现代化战略来加速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宏毅 《时事报告》2003,(2):22-22,23-25
20世纪后半叶涌起的全球化浪潮,以其不可逆转之势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重新塑造着每一个“地球村”公民的生活。改革开放的中国,日益感受着这一历史大潮带来的吸引与冲击。  相似文献   

3.
1999年间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长达13年的关于中国“入世”(1995年以前为“复关”)问题的中美双边谈判终于落下帷幕。国内外舆论对此反应积极,普遍认为这一协议体现了“双赢”原则,不仅对促进中美两国贸易发展有利,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战略选择中国加入WTO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战略选择。所谓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世界,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参与全球化已经成为各国的唯一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使自己不至于被这股汹涌的浪潮所吞没,就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自觉地适应并且融入到这一潮流之中,加快包括思想意识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乘风破浪,顺势而进。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因而同时具有反映目前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它虽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但给不同的国家带来的利弊得失是不均等的。人们没有选择何种“全球化”的余地,但完全可从本国实际情况和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决定本国参与“全球化”的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以争取获得利大干弊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观点就是,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维护固定的汇率制度、开放资本市场和实行积极有效的国内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一般来说,一国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而忍痛放弃第三个目标,这被称为“不平衡的三角形”或“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与世界经济中的这种“开放经济三难选择”类似,我们在世界政治中也能发现一种“三难选择”,诺迪克将之称为“世界经济的政治三难选择”。在这种三难选择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国家和大众政治。所谓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商品和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选择张传烈一、“可持续发展”策略原则的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edevelopment)一词,是在80年代中期由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巨给了它不同的“定义”和“指标”。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人生幸福这一背景视域,把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选择,而选择往往伴随着烦恼与痛苦。文章剖析了“幸福的追求”与“痛苦的选择”的关系,指出烦恼、痛苦的根源在于自我信仰的缺失,信仰、热情、责任是人生幸福的智慧要素。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2007,(7):26-26
张杰在《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世界“现代性”进程中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已直接从经济和政治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使得发展文化产业成为许多国家一种自觉的战略选择。其一,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经济的成败事关兴衰。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再可能依靠“古代性”条件下的“自给自足”来“闭关锁国”,  相似文献   

10.
唐钧 《中国民政》2015,(7):30-32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民生问题要“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由此而引出了一个新的议题——“托底性民生保障”。显而易见,“托底性民生保障”是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名词。然而,实际上,在“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问题取向和行动取向的“托底性民生保障”背后蕴含的价值判断和政策理念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大趋势。近年来,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一、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显著特征国际经济“全球化”,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标志,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性在当今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条件下的一种表现。现今,国际经济“全球化”是在“开放的世界”条件下出现的,与以往,包括70年代以前的情况相比,具有若干鲜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廖悦 《当代广西》2010,(12):53-5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文化跨国交流日趋兴盛: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多元化倾向,在为各国民族文化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对各国民族文化的兴衰存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策略选择是“正视、坚守、创新”。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影响是历史必然,又要看到在全球化面前坚守民族文化的个性是民族义化的生命所系,还要看到不断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所在和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国际因素带来的挑战1.经济领域受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他们依靠拥有的科技和经济实力,使国际经济形成了新雁型分工格局。出于发展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时,除了接受“游戏规则”没有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 10 0多年以前 ,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全球化”这一概念 ,但他们从世界历史的角度 ,用“世界性”或“世界历史性”等概念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他们有关这方面的思想为我们把握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提供了一把钥匙。重新学习这些思想 ,对于我们积极参与全球化 ,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的区域构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兴办经济特区始,到形成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时间上,跨越世纪;空间上,跨越中外。这就使邓小平经济发展区域构想成为完整的体系,从而为中国经济全面腾飞奠定了基础。 一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以下引自本书只注页码)今天这个世界,任何一国经济都不能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其国内市场不能不融入国际市场体系。全球化的加强和国家范围内与区域范围内国家干预的加强形成互补性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改造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现状。邓小平正是看到了这种发展趋势,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构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 ,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性、本质及动力 ,并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今天全球化浪潮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 ,历史呈现出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许多特点。明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差异性 ,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创新 ,这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 ,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是理解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重要的方法论指南。具体而言,“中国之问”的实质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自信;“人民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朝着更为实质的方向前进;“世界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回应这一问题必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诗中读出『赛先生』刘为民读徐志摩的诗文,会发现一个鲜明、突出的意象:“飞”。其实,这也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各民族文学(艺)中历古常新而又略带“情结”意味的图腾象征。“飞”,是主体精神对客观环境的超越,既涉及到人生观,也牵扯着宇宙观。其实质上的价值判断就...  相似文献   

19.
洪波 《理论月刊》2004,(2):32-34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性、本质及动力,并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今天全球化浪潮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历史呈现出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许多特点。明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的差异性,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创新,这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触动人大权力的“中枢神经” “会议进程次次顺利,台上自我感觉良好。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主题不鲜明、审议不透彻、办理不到位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湖南省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合泉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掣肘人大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