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检察机关变更公诉权的界定检察机关变更公诉权是指检察机关对业经提起公诉的案件,在庭审结束以前,发现指控的犯罪人,犯罪事实和证据、犯罪性质和罪名以及刑事责任等事项有错漏,而依法予以改变、追加或撤回的职权。它与起诉权、不起诉权相并列而作为公诉权一项独立...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公诉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公诉权探析徐光岩众所周知,由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民事案件,抗诉的检察机关理所当然是再审程序中的公诉人,承担举证的责任。而在原一、二审程序中,国家充分赋予双方当事人以诉权(自诉权与反诉权),民事检控领域适用国家不干涉主义。随着现代民事、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我国强化检察监督的背景下,应当对公诉权滥用的问题予以关注和研究。实践中,不该起诉而起诉、随意变更公诉、恣意重新起诉是公诉权滥用的主要形态。对公诉权滥用的成因需要进行深入的语境化分析,相应地构建庭前起诉审查程序、引入刑事诉因制度、实现撤回起诉规范化、不起诉后再诉的规范化、再审抗诉规范化、司法管理现代化以及将法官职务犯罪的侦查权从检察权中剥离,以防范公诉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检察机关应否有权提起行政诉讼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按照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以及保护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应当肯定检察机关这一职权。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起诉范围亦应严格把握,而不能过多干预个人不起诉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5.
公诉权的理论解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意志、刑罚权、程序正义是决定公诉权确立和发展的根本的法理依据。在权能的实现上 ,公诉权与刑罚权互为条件 ,公诉权来源于刑罚权 ;程序正义是公诉权发展的永久的根据之一。公诉权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公权力和具有系统制约性的诉权 ,以及具有对应性的事实主张权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的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都属于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对于这类违法行为,或因无人享有诉权,或虽有人享有诉权,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去行使,以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理应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殊的保护政策落到实处。然而,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人民检察院仅对刑事案件有权提起公诉,而在民事、行政诉讼领域没有提起公诉的权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民检察院行使提起公诉权的范围,使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7.
金石 《中国检察官》2011,(21):60-61
总体而言,现行公诉权的配置比较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并适合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法治化进程的需要,但由于我国长期坚持起诉法定主义,体现公诉权能动性的公诉裁量权仅限于"微罪不起诉"的范围之内,存在适用范围狭小,  相似文献   

8.
完整的公诉权由刑事公诉权、行政公诉权和民事公诉权组成,这三种公诉权均具有法律监督叔的性质.刑事公诉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通过追究犯罪维护法律实施、监督侦查权、制约审判权等方面;行政公诉权的性质是由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的,体现在制约行政权、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以保障法律实施等方面;民事公诉权的性质也是由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的,体现在强制民事违法者守法、教育社会公众守法以及对行政权的强制性监督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目次一、整体利益与法律监督权二、法律监督权的实施机构三、经济监管权与经济公诉权按照传统的"三权分立"理论,国家由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构成。司法权孟德斯鸠称其为裁判权力,是法院和法官听审并作出有约束力裁判的权力。它是一种中立性权力,应遵守"无控告即无法官"的原则。"从性质来讲,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要  相似文献   

10.
刑事公诉权与条件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诉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不具有实体判定权能。但公诉机关运用不起诉权时,实际起着“司法”的作用。不诉权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的目的,也利于诉讼经济。公诉权是一项具有专属性的法定职权,由检察机关独占。法院只应享有公诉改变的建议权、要求权而不享有强制性决定权。公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特定的诉讼条件,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程序原则。判断公诉机关是否滥用公诉权,不必以法院是否作出有罪裁决为标准,而应当根据公诉权行使的诉讼条件是否具备来判定  相似文献   

11.
李蕴辉 《法学论坛》2004,19(2):79-85
对公诉权滥用的问题,我国学者进行过深入的研讨,但大多把视角落在将应诉而作不诉处理的角度上。实际上在我国,公诉机关由于拥有司法权力,又基于其追诉的倾向,往往在权力的滥用上更多的是将可作不诉处理的案件一再提起公诉。故本文从过度追诉的角度论及公诉权的滥用,试图揭示这一问题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公诉案件中,应当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申请回避权。这是由被害人有要求补偿(包括财物上的和心理上)的特征决定的。被害人行使申请回避权,可使那些有利于罪犯的办案人员更换下来,消除被害人的思想顾虑;可以有效地防止对罪犯的故意偏袒;有利于维护群众对法院判决的信任感和法院的尊严。公诉案件中,尽管公诉机关已代表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公诉机关和被害人毕竟不能等同。赋予被害人申请回避权,有利于调动被害  相似文献   

13.
用好审查逮捕、公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案件质量是其生命线,用好审查逮捕,公诉权是履行好法律的应有意义,而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无逮捕必要的法律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适用,不起诉的法律适用是准确把握案件质量标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从实证上接近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活动,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从总体看属于混合型的法律监督,其监督性具体表现在审查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起诉、公诉变更、出庭支持公诉和刑事抗诉权等每一个环节。所以,公诉权也就成为了一种监督权。这种监督权可以和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形成兼容、交叉的权力结构。设计合理的法律监督权不会损害控辩平等和法院的审判权威。  相似文献   

15.
公诉权的发展经历了从国家利益垄断到逐步将被追诉人利益、被害人利益、公众利益等利益因素纳入到利益考量体系中来的过程。各种不同利益在该体系中无确定的配比关系,处于动态的平衡中。  相似文献   

16.
域外各国突破传统以实体作为判断公诉权滥用的标准,引入正当程序理念确立了多元的公诉权滥用形态,包括违反迅速审判的起诉、违反一事不再理的起诉、违法诱惑侦查的起诉、报复性起诉、歧视性起诉等等。我国应当借鉴其立法及实践经验,重新认识和界定我国的公诉权滥用形态,以更好地规范公诉权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x摘要公诉权本质上属于法律监督权,公诉权法律监督职能取决于公诉权的合理配置。本文指出应从扩大公诉裁量权、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公诉权等方面优化配置我国现行公诉权。  相似文献   

18.
检察权的合理配置是当前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其构建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能否正确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公诉权作为检察权最主要的内容,为其设置合理的权力范围,创设配套的制约机制,构建正确的理论框架,是实现检察权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如何维护公共利益的讨论为时久远,政府诞生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政府自身并非万能,而且自身亦有利益,也有政府部门背离初衷损害公共利益或者漠视公共利益被损害的现象发生。建立维护公共利益的多元机制甚为必要,其中运用诉权,提起公益诉讼即是一种选择。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非利害关系人中,公民个体、非政府组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存在大量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无直接利害关系人或直接利害关系人因不知、不愿、不敢而未提起诉讼,无法进入诉讼程序,检察机关的监督因立法缺位也无从着手,其结果必然是听任违法行为泛滥。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完善检察机关民行监督职能,从立法上确立和授予检察机关民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